馮景蘭
【摘要】近年來,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發展與進步,社會各行各業對新時期人才的綜合素質得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對傳統意義上的“正科”來說,體育學科因其本身開展形式靈活與教學內容選擇面廣,而成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更為有效的教育載體,但傳統教學方法顯然無法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體育分層教學理念應運而生。下面,文章就圍繞分層教學的基本概念及其高中體育教學活動中的應用策略展開本次研究。
【關鍵詞】高中 體育教學 分層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0-0213-01
將分層教學法應用于高中體育教學活動中,其實就是對素質教育中“因材施教”理念的最佳詮釋。在教學活動開始前,教師將學生的體質水平、體育學習興趣、現有體育知識水平等作為主要參考依據,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層次,并對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旨在使每個學生通過體育學習都能有所收獲。
1.分層教學的定義
分層教學即在開展某項教學活動時,基層教師通過對學生群體個體差異進行分析,并據此為學生提供更加有針對性的學習指導,從而盡可能的使所有學生的相應素質與能力都能通過教學活動得以有效提高。分層教學與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的不同之處在于,其更加注重所有學生通過教學活動是否能夠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而非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所觀注的“大部分學生”的收獲。
當然,分層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的不同之處并不僅僅體現在受益學生群體上,而是更加具體的體現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教學形式上,下面本人就圍繞以上三個方面展開研究。
2.分層教學法在高中體育教學活動中的應用策略
2.1教學目標分層——讓每一位學生“有所得”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高中體育教學活動通常是以班級為單位開展統一教學,即教師按照課前所做的教學設計,為所有學生制定相同的教學任務與目標。這種統一教學目標設置看似公平,但也僅僅能夠體現出對平均水平學生的公平,對于中等以上的學生來說,統一的教學目標是其可以輕松達成或早已達成的,學生的個性、素質與能力無法通過參與教學活動獲得更大的提高。但相同的教學任務與目標對于中等水平以下的學生來說卻有可能是再努力也無法在短時間內達成的。無論是以上哪種情況,都會影響學生的體育學習心態,不利于之后體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因此,在開展高中體育教學活動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層次水平,為其設置科學合理的教學任務與目標,確保學生通過學習與自身的努力在體質健康水平、體育知識水平、綜合素質與能力方面均能有所提升。
2.2教學內容分層——讓每一位學生“有所為”
教學內容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也是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載體。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呈現在所有學生面前的教學內容都是一致的。教學內容的統一看似對所有學生來說都是公平的,但這也恰恰反映出其“不公平”之處。因每個學生的先天條件及后天成長環境不同,導致其個體差異也非常大,若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不考慮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那么,難免會出現教學內容不符合所有學生“認知發展現狀”。因此,在開展高中體育教學活動之前,教師要正視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層次的教學內容。如此,才能使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所為”。
2.3教學形式分層——讓每一位學生“有所動”
作為一名基層體育教師,我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有著相對客觀的認識。處于高中階段的表少年學生,與體育學習相關的個體差異主要體現在身體機能、動作協調性、運動意志、學習能力等幾個方面,他們在面對相同的學習內容時,其學習方式也接受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在開展中學籃球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通過教學形式的分層,有效提高每個學生在相應教學活動中的參與度,激發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觀能動性,并最終使其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感。
3.分層教學法在高中體育教學活動中的應用原則
分層教學法在高中體育教學活動中的應用應遵循以下兩個原則:①對班級學生現狀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對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形式的分層,都是建立在對學生按某一特定標準進行科學分組的基礎之上的。②熟悉和掌握課程標準,把握教學大綱和總體目標。基層教師只有明確課程標準的思想精髓,才能把握好分層教學的大方向。在將分層教學法應用于高中體育教學活動中時,只有遵循以上兩個原則,才能確保分層教學的科學、合理性,最終讓所有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通過參與體育學習活動得以有效提高。
參考文獻:
[1]黃小棣.高校體育課分層次教學中探究性教學的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 2010(04)
[2]薛亞蕓.“處方式”分層教學法在高中體育專項化教學中的實踐運用初探[J].新課程(下).2018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