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婕
(中石化節能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北京 100013)
隨著節能改造項目的增多,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作為節能改造項目的有效實施方式已被企業熟知,用能企業和節能服務公司對該種合作模式已有了較為充分的理解。用能企業在考慮技術風險和資金風險的情況下,會主動選擇節能服務公司提供節能服務,改造完成后節能效益分年支付;雖然延遲支付工程款,但實際上用能企業仍是工程款的最終支付方,因此用能企業在合同能源管理項目中處于主導地位。在項目合同談判時,用能企業會盡可能的壓低節能服務公司的收益,在項目成立的前提下(IRR≥10%),追求自身凈現值最大化,節能服務公司凈現值大于0即可。在這種成熟的市場競爭環境中,節能服務公司需要在有限收益的情況下追求更高的效益。
目前我國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多采用節能效益分享型的模式。在節能效益分享型模式中,項目的收益來自兩方面,一是項目節能改造收益的分享,二是來自地方政府的財政補貼。
關于財政補貼,近年來許多省市地區對于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多以綠色信貸的方式提供支持,因此在項目初期測算時,通常不考慮財政補貼;若在項目結束時,恰好能夠享受地方政府的財政補貼則視為額外收入。
有明確財政補貼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天津等,簡要列舉如下:
北京市對于符合財政獎勵政策的節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工業領域給予360元/噸標煤的獎勵,非工業領域給予560元/噸標煤。
上海市給予節能效益分享型項目獎勵標準為800元/噸標煤,節能量保證性項目獎勵標準600元/噸標煤,單個項目最高不超過500萬元,扶持資金不超過項目投資額的30%。
天津市給予項目投資額不少于200萬元,節能量不少于500噸標準煤的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節能服務公司可以申請400元/噸標煤的資金補助,補助資金不超過400萬元且不超過節能服務公司投資額的30%。
因此節能改造的收益是大多數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唯一的收益來源,并且這項收益由用能企業與節能服務公司按照合同約定的比例分享。
收益分配比例的確定是業主與節能服務公司博弈的結果。周峰等[1]研究了分享型能源改造合同利益分配優化設計,提出業主是主動選擇的一方,因此業主在選擇節能收益分配比例時,會選擇讓自己獲得最大的利潤凈現值但又能保證節能服務公司獲得預期的投資收益率。閻建明[2]等人基于TOPSIS對節能量保證型、能源費用托管型、節能收益分享型三種模式的收益分享進行了模型的構建和情景分析;張蓓佳[3]研究了融入碳交易模式的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收益分配問題,通過碳排放權的交易獲得交易款用于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并用Shapley值法研究收益分配問題,得到各參與方之間的合作會使得合作聯盟的收益增加,且各參與方均可從合作聯盟中獲得收益水平的增加。
實際工作中發現,由于用能企業在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實施過程中占據主導地位,用能企業會盡可能的壓低節能效益分享期內節能服務公司的分享比例;節能服務公司為了保證項目的成立并獲得較好的效益,會盡量要求提高分享比例。雙方博弈的最終結果是用能企業在保證節能服務公司項目成立的前提下,確定一個相對較低的分享比例,使得節能服務公司的利潤空間被壓縮。盡管如此,節能服務公司出于企業的發展考慮,當項目投資的內部收益率大于基準收益率時仍會選擇盡快實施項目。在這種情況下,節能服務公司如何在有限的收益的情況下獲得較好的收益率,盡快收回投資以保證公司較為充裕的現金流,就需要通過動態分享比例來調節。
在大多數節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實施過程中,用能單位與節能服務公司對節能收益的分享通常是一個固定的比例,例如6年10%∶90%、5年20%∶80%等。這樣固定分享比例便于用能企業與節能服務公司簽訂合同,也便于節能效益分享期內效益的計算。動態分享即在節能效益分享期內各年的分享比例不同,各年不同的比例可以通過計算得到。當項目內部收益率處在基準內部收益率邊緣的時候,若由固定分享比例變為動態分享比例,能夠保證節能服務公司在分享的收益總額不變的情況下,提升項目的內部收益率。對于用能企業來說支付的節能收益總額沒有變化,保證了用能企業的利益;對項目本身來說內部收益率從基準收益率邊緣提升到了相對較好的水平;對節能服務公司來說較好的內部收益率有利于獲得銀行或金融機構的貸款。動態分享比例模型的建立為這種改變提供了一種思路,模型建立如下:
設:P為分享期內節能服務公司獲得的固定分配比例;P1、P2……Pn為分享期各年節能服務公司獲得的動態分享比例;n為分享年限;I為分享期每年收益。則:

即各年的動態分享比例之和的平均數等于固定分享比例。分享期前期分享比例應稍高于固定分享比例,以便提升項目的內部收益率;分享期后期的分享比例則會低于固定分享比例,由此可將分享期前期與分享期后期分享比例兩兩相加。
1)當n為偶數時,共n/2對,則式(1)的解如下:
(Pi+Pn-i+1)=nP,i=1,2,3…n
即(Pi+Pn-i+1)=2P
每組分享比例之和均為2P,即2倍固定分享比例。
2)當n為奇數時,共(n-1)/2對,則式(1)的解如下:


即每組分享比例系數之和為2P,中位數為P。
綜上,各年動態分享比例之和等于固定分享比例與分享期的乘積。當項目確定了初步的固定分享比例,但內部收益率不理想的時候,可以通過調整為動態分享比例來改善效益情況。將動態分享比例系數按
(Pi+Pn-i+1)=2P,i=1,2,3…n
進行多種組合。從理論上說這種組合會很多,但從實際考慮,分享比例一般為整小數(例如0.9、0.8、0.7、0.6等),且不會低于0.5,這樣一來可能的組合數就很有限,可采用列舉法列舉出所有組合,最終選取一個用能單位與節能服務公司都能接受的動態比例。
某煉油廠利用高溫熱媒水的余熱加熱除鹽水,改造后熱媒水的余熱得到了充分的利用,無需再外購蒸汽加熱除鹽水,熱源和熱肼充分對接。節能服務公司投資2 860.46萬元,30%為自有資金,70%貸款,貸款利息按4.9%計,進行節能改造后,每年為用能單位節約石油焦9 185 t、節約標煤8 077 t,石油焦的平均單價為931元/t,標煤的單價為936.17元/t。年節能效益約1 612萬元/年,所得稅節能服務公司按三免三減半計取,用能企業按25%的法定所得稅率計取。
假設用能單位的所得稅后凈現值NPVO,節能服務公司的所得稅后凈現值為NPVE。根據周峰[1]的研究,用能單位就會追求最大NPVO,且NPVE≥0。根據此理論,該案例在節能效益分享期為4年,節能服務公司每年分享70%的情況下可達到上述范式描述的情形。節能服務公司固定分享的現金流量見圖1,分享期4年內分享收益總額為4 513.6萬元,內部收益率達到10.45%(>10%),NPVE25.41萬元(>0),同時節能服務公司4年分享期內享受三免三減半的所得稅收優惠政策后共計繳納所得稅22.85萬元。用能企業固定分享的現金流量見圖2,NPVO4 498.51萬元。

圖1 節能服務公司現金流量—固定分享(4年)

圖2 用能企業現金流量—固定分享(15年)
由圖1、2可以看出,對于節能服務公司來說,項目的運營期僅有4年,這就要求項目快速收回成本,才能有效益;對于用能企業而言,項目的運營期直至設備報廢,該案例按15年考慮,較長的運營期使得用能企業有獲得更多收益的可能性,并且用能企業期初沒有現金流出,僅有現金流入,因而可獲得較高的凈現值。
第1—4年的節能公司的動態分享比例分別為P1、P2、P3、P4。
P1+P2+P3+P4=nP=4×0.7=2.8
根據動態分享比例模型可知:
P1+P4=2P=1.4
P2+P3=2P=1.4
采用列舉法,得到的分享比例子集如下:
(0.9,0.9,0.5,0.5)Ⅰ
(0.9,0.8,0.6,0.5)Ⅱ
(0.9,0.7,0.7,0.5)Ⅲ
(0.8,0.8,0.6,0.6)Ⅳ
(0.8,0.7,0.7,0.6)Ⅴ
這5個子集使得節能服務公司在分享期內的總分享收益均為4 513.6萬元,與固定分享比例下的總分享收益保持一致。5個子集對應的效益情況見表1。

表1 5個動態分享比例子集對應的效益對比
由表1可以看出,通過調整分享比例,內部收益率從固定分享比例下的10.45%最高提升到了12.67%。子集Ⅰ的內部收益率最高,但同時子集Ⅰ、Ⅱ、Ⅲ由于第一年分享比例較高,相應的第四年分享比例較低,會出現收入無法覆蓋成本,當年利潤總額為負數的情形,這種情形同樣不能被節能服務公司接受,因此淘汰子集Ⅰ、Ⅱ、Ⅲ。子集Ⅳ、Ⅴ均是可以被接受的動態分享比例,實際應用中需與用能單位商討確定最終的動態分享比例。文章選擇效益相對較低的子集Ⅴ進行動態分享比例分析。
第一年分享80%,第二年分享70%,第三年分享70%,第四年分享60%,按此分享比例,節能服務公司4年分享期總收益4 513.6萬元,NPVE70.34萬元,與固定分享比例下的25.41萬元相比,提高了276%;內部收益率從10.45%提升到了11.32%,從基準收益率邊緣提升到了較好的水平,效益提升顯著。與此同時,由于前期分享比例較高,節能服務公司更充分的享受到了三免三減半的所得稅優惠政策,4年分享期內共繳納所得稅3.84萬元,相比固定分享比例下的22.85萬元,減少了19.01萬元。節能服務公司動態分享的現金流量見圖3。
在動態分享比例下,用能企業運營期前4年分享到的節能收益的比例分別為20%、30%、30%、40%,第5年到第15年均為100%。整個15年運營期內,節能收益分享比例不斷增加。壽命期內凈現值NPVO4 477.59萬元,僅比固定分享比例下的凈現值減少了20.92萬元,下降了0.47%。用能企業動態分享的現金流量見圖4。

圖3 節能服務公司現金流量—動態分享(4年)

圖4 用能企業現金流量圖—動態分享(15年)
綜上,從固定分享比例變為動態分享比例對用能企業凈現值的影響很小,但對節能服務公司效益的提升卻很明顯。用能企業的凈現值仍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節能服務公司由于分享期前幾年采用較高的分享比例,有利于快速收回投資,充分享受所得稅優惠政策,增加項目前期的現金流量,提升了節能服務公司投資的內部收益率;便于節能服務公司從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獲得貸款、維持良好的經營狀況、再投資其他項目。這樣的改變在保證用能企業利益的前提下,提升了節能服務公司的效益,有利于提高節能服務公司改造的積極性,快速推進項目的實施。
分享比例變化,但分享收益總額不變。動態分享比例對于用能企業來說沒有增加支付總額,但提升了節能服務公司效益,保證了節能服務公司資金的快速回流,既有利于提高節能服務公司為該項目服務的積極性,也有利于節能服務公司利用回流的資金進行下一個項目的實施,從而保證公司的高效運轉。固定分享比例和動態分享比例主要指標的對比見表2。

表2 固定分享比例和動態分享比例主要指標對比
由表2可以看出△NPVO為負20.92萬元,降低0.47%,△NPVE44.93萬元,增加176.82%,節能服務公司凈現值的增加幅度是用能企業凈現值降低幅度的315倍;節能服務公司的內部收益率從10.45%提升到了11.32%;節能服務公司4年繳納所得稅總額從22.85萬元減少到3.84萬元。從固定分享比例變為動態分享比例后,用能企業仍能保持較高的凈現值,同時節能服務公司在凈現值的增加、內部收益率的提升、所得稅的減免都有較明顯的改善。這樣的變化在保證用能企業利益的同時,增加了節能服務公司的投資效益,對雙方均有利。
通過建立動態分享比例模型,結合實際案例分析,對節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項目的分享比例進行了研究。主要結論如下:
1)動態分享比例之和等于固定分享比例與分享期的乘積,且存在動態分享比例系數
(Pi+Pn-i+1)=2P,i=1,2,3…n
的關系。即動態分享比例系數第一年與最后一年,第二年與倒數第二年之和為2倍的固定分享比例,以此類推。在實際工作中可根據項目情況采用列舉法,列舉可能的動態分享比例子集,并計算相關效益指標,優選合適的子集,并與用能企業談判確定最終的動態分享比例。
2)在固定分享比例下,當節能服務公司的某個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的內部收益率在基準收益率邊緣時,通過調整動態分享比例,保證用能企業仍能獲得較高的凈現值,同時有效提升節能服務公司內部收益率和凈現值。較高的凈現值使得用能企業更加主動的選擇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實施節能改造,較好的內部收益率使得節能服務公司更容易獲得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資金在分享期前期快速回收能夠保證節能服務公司良好的運營狀況,也便于快速進行下一個項目的投資。用能企業與節能服務公司實現合作共贏。
3)通過調整為動態分享比例,分享期前期利潤高于后期利潤,節能服務公司可以充分享受國家給予合同能源管理項目“三免三減半”的稅收優惠政策。
以上三項結論在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收益分享比例確定方面有一定的實用價值和參考意義,但缺少了對節能效果逐年衰減引起的節能收益下降對用能企業和節能服務公司帶來的風險研究。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有必要深入研究節能效果衰減引起的節能收益下降帶來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