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學教師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挑戰,使教師們逐漸意識到,更新傳統教育教學理念,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有效提升教育教學質量,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因此,為創新中學語文課堂教學,必須創新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拓展教學內容。
關鍵字:新課改;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4-0030-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4.024
語文是中學生的重要課程之一,其對于學生文學修養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初中語文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教授學生基本的語文知識,提高他們運用文學知識的能力;二是實現素質教育,通過語文教學讓他們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提高他們的素養。
一、當前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在實際教學中,有很多教師都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了提高學生成績上,而大大忽視了對學生素質的教育,只停留在語文教學的較低水平。其次,很多教師并沒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僅對學生課堂學習提出了要求。這種教學方式必然會影響到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和理解,難以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
課堂互動對于提高教學效率,保證教學質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有些教師并沒有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導致課堂教學環境沉悶、學生學習熱情不高,課堂教學效果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語文教學是中學課堂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樣也是達到文化自信的基本要求。這就要求教師能夠認清現實,從學生實際需要出發,不要過于依賴于課堂教學,逐步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充分利用圖書館資源擴大學生的知識體系。
讓學生做適量的題能夠讓學生對知識的把握更為準確,同時還能讓他們的思想逐漸向更深層次邁進。但是,如果過于依賴做題,實行“題海戰術”,那么很可能會適得其反,讓學生形成某種固定思維,不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語文教學要不斷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語文這門學科本身就很活躍,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也要凸顯出其特點,不能讓學生形成思維定式,否則勢必會影響到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和理解。
二、新課改背景下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創新研究
在新課改背景下,語文試卷的難度越來越大,對學生語文基礎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些因素都促使教師對現有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創新,使其能夠滿足新課改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需要。而要對當前的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創新,就必須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以及教學理念等方面入手,全面促進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
(一)改革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要與新課改的要求相一致,即要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而不是以提高學生語文成績為目標,要分清主次,不要一味地追求高分而忽視了對學生文學功底的培養。教師要形成正確的教學理念,重視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讓教學的重心向正確的方向傾斜,同時也要不斷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理念,養成良好的閱讀優秀文學作品的習慣。
(二)改革教學方式
隨著互聯網以及科學技術的發展,教師能夠選擇的教學方式也越來越多,傳統的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已經讓學生產生視覺疲勞,對于激發學生聽課興趣并沒有什么明顯的幫助。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非常有必要尋找新的教學方式,優化課堂結構,吸引學生課堂聽課興趣。教學方式對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有很大的影響,教師要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不要越俎代庖,更不能喧賓奪主。要學會尊重學生,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展開交流,增強課堂互動,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要及時解決,采納學生提出的合理建議,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一分子,最大程度上地發揮出他們的課堂作用。
(三)擴充教材以外的內容
一般而言,在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最后十幾分鐘,學生的聽課注意力明顯降低,這個時候如果教師還是給他們灌輸教材上的知識,那么不僅會讓學生產生厭煩心理,而且還不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因此,在這個時候,教師可以給他們講一些教材以外的內容,比如中國的一些傳統文化、各地的風土人情等。這種做法不僅能夠極大地提高課堂最后十幾分鐘的有效利用率,而且還能給學生擴充知識,激發學生對語文課堂的興趣,全面促進學生發展,為最終實現素質教育奠定基礎。所以,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選擇合理的知識擴充內容。
在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過程中,我國傳統教育教學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對于中學語文教師來說,如何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提高教學的實效性是當前中學語文教師所關注的一個重點問題。由此可知,《新課改背景下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創新研究》這一課題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參考文獻:
[1]紀德奎.新課改十年:爭鳴與反思——兼論新課改如何穿新鞋走出老路[J].課程·教材·教法,2011(3).
[2]唐偉.層層有序 深化培訓——關于課改培訓的思考[J].黑龍江教育(中學版),2003(2).
[3]劉艷梅.新課改下如何提高農村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0(10).
[4]李勇,廖成有.中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改革的路徑與方法——評《中學語文教學論學程》[J].語文建設,2018(10).
[5]韓麗.中學語文課堂導入的有效性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32).
[6]向成鈺.論新時期中學語文教師的教學素養[J].教育現代化,2018(34). [責任編輯 谷會巧]
作者簡介:陳霞(1969— ),女,漢族,山東菏澤人,中學一級,研究方向: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