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峰
摘要:盈利是企業經營的直接目的,也是企業得以持續的保障。然而,宏觀環境多變性、資金流動等不確定因素也導致了經營風險不可避免的存在。對此,企業常采用不確定性分析方法來規避風險。盈虧平衡分析是不確定性分析的方法之一,項目的成本結構直接影響盈虧平衡分析點的高低,進一步地影響項目經營風險的大小?;诖?,本文從盈虧平衡分析基本理論出發,得出盈虧平衡點、成本結構、經營風險三者的關系,并且探討固定成本、可變成本、銷售成本的變化對盈虧平衡點和經營風險的影響。
Abstract: Profit is the direct purpose of business management, and it is also the guarantee that the company can continue. However, uncertainties such as macroeconomic variability and capital flows have also led to the inevitable existence of operational risks. In this regard, companies often use uncertainty analysis methods to avoid risks. The break-even analysis is one of the methods of uncertainty analysis. The cost structure of the project directly affects the level of the break-even analysis point and further affects the project operation risk.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basic theory of breakeven analysis, and draw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reakeven point, cost structure and operational risk, and discusses the changes of fixed cost, variable cost and sales cost to breakeven point and operational risk.
關鍵詞:盈虧平衡分析;成本結構;經營風險
Key words: breakeven analysis;cost structure;business risk
中圖分類號:F045.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9)02-0006-03
0 引言
企業生產經營的目的是盈利,大多數企業在項目開始前都會對項目的經濟效果進行預估。但由于所掌握信息資源的有限性和項目壽命期一般較長,其所處的環境及面臨的各種因素都在不斷的變化,這就形成了許多不確定因素。這些不確定性因素會使項目的預期效益和實施后的實際效益產生偏差,尤其是當偏差較大且發展為不利偏差時項目就處于一定的風險之中。這種情況下,企業常常通過不確定性分析的方法規避風險、避免損失,盈虧平衡分析是使用較為廣泛的方法之一,通過找出盈虧平衡分析點(BEP)來確定項目實施的盈利區間和虧損區間(通常用此狀態下的銷售量表示),為項目決策提供參考依據。
目前,由于市場經濟復雜性的增強和金融危機的頻發,經營風險無論在實踐方面還是在理論研究方面中都成為了熱點問題。我們知道項目的成本結構直接影響盈虧平衡分析點的高低,進而會影響項目經營風險的大小。因此,在盈虧平衡分析中厘清盈虧平衡點、成本結構、經營風險三者的關系至關重要,并且需要考慮固定成本、變動成本、銷售價格發生變化對經營風險的影響,為項目投資的風險防范提供依據。
1 文獻回顧
盈虧平衡分析方法作為使用最為廣泛的不確定性分析方法,近年來在理論探討與應用中均取得了大量成果。為了解研究現狀,在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中以“盈虧平衡分析”為限定條件進行檢索,“篇名”限定條件下,1982年至今共有316條;“主題”限定條件下,相關文獻多達730篇。已有研究按照是否包含實例大致可以分為兩類:①純理論性研究,多為方法的擴展與完善;②理論應用性研究,多將該方法與具體決策問題、行業整體發展結合。成本結構是指固定成本及變動成本占總成本的比例。為了解“成本構成”的研究現狀,在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中以“成本構成”為限定條件進行檢索,“篇名”限定條件下,1982年至今共有672條;“主題”限定條件下,相關文獻多達8303篇;金融危機發生后引起了相關發文量的激增,受到學界廣泛關注。項目的經營風險是指當產品成本、價格、產銷量等因素發生變動引起項目凈收益偏離預期值的波動。關于經營風險的研究眾多,根據中國知網文獻庫的檢索結果表明,1984年至今篇名中有“經營風險”字樣的文獻共有3498篇,尤其是21C以來受到研究學者的廣泛關注,其發文量的多次峰值與金融危機的發生有關。此外,主題與“經營風險”有關的文獻多達10305篇。
已有研究中,將成本結構和經營風險相結合的研究居多,將盈虧平衡點、成本結構、經營風險三者相結合的研究較少。對此,本文將簡要分析盈虧平衡點、成本結構、經營風險三者間的關系。
2 盈虧平衡點、成本結構、經營風險的關系
2.1 理論來源
企業生產經營首先需要投入,即會產生成本,按照成本特性可將總成本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兩部分(如圖1)。成本不僅代表資金、物料的消耗,其結構更是反映了企業的成本消耗模式。相同的總成本,不同的成本結構也會導致企業利潤千差萬別。成本結構與項目的性質及所處行業存在一定的關系,資金密集型的項目固定成本比重較高,勞動密集型項目固定成本比重較低,服務業固定成本比重較低,重工業固定成本較高。成本結構體現了企業成本消耗的模式,對銷售收入的兩個關鍵指標單價和銷售量沒有影響,因此不會影響企業的銷售收入。由此得出,企業成本結構決定企業凈收益,即利潤。
盈虧平衡分析的實質是分析產量、成本、盈利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此處以線性靜態盈虧平衡為例進行分析。設產品的銷售收入為B,總成本為C,固定成本為Cf,單位變動成本為Cv,單位產品價格為P,產銷量為Q,則有:
B=PQ C=Cf+CvQ
當企業生產實現盈虧平衡時,銷售收入線和成本線相交,則有B=C,即PQ=Cf+CvQ,其交點即為盈虧平衡點(BEP),通常用銷售量表示,得Q*=Cf/P-Cv。具體線性靜態盈虧平衡狀態如圖2所示。該交點為項目盈利與虧損的分界點,當實際銷售量>BEP點的銷售量,項目盈利;當實際銷售量=BEP點的銷售量,項目既不盈利也不虧損;當實際銷售量 經營風險是指當產品成本、價格、產銷量等因素發生變動引起項目凈收益偏離預期值的波動。凈收益=銷售收入(B)-成本總額(C),顯然,凈收益的波動幅度取決于銷售收入(B)的波動和凈收益對其產量所引起銷售收入變化的敏感度。凈收益波動幅度越大,偏離預期值的可能性越大,經營風險越大。常采用營業杠桿系數來反應凈收益對產量變動的敏感程度,營業杠桿系數越大,凈收益變動越激烈,經營風險越大。計算公式為: DOL=S/(S-BEP),其中S為預期產銷量,BEP為盈虧平衡點的產量。 以上是對三者概念與經濟學原理的基本介紹,顯然三者間存在緊密邏輯聯系。從圖2可以看出,預期產銷量不變的情況下,當Q*越小時,DOL越小,項目盈利的可能性越大,經營風險越小。而成本結構又是企業凈收益的決定因素,因此,下面將分析不同因素的變化所引起的成本結構、盈虧平衡點、經營風險的變化。 2.2 固定成本發生變化 ①固定成本下降。當固定成本下降,其他條件不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固定成本線平行向下移動,總成本曲線斜率不變并平行向下移動,成本結構改變,固定成本占總成本的比例下降,盈虧平衡點向下移動,經營風險變小。變化情況如圖3所示(細線表示為發生變化前的情況,粗線為發生變化后的平衡狀態)。 ②固定成本上升。當固定成本上升,其他條件不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固定成本線平行向上移動,總成本曲線斜率不變并平行向上移動,成本結構改變,固定成本占總成本的比例變大,盈虧平衡點向上移動,DOL變大,經營風險變大。變化情況如圖4所示。 2.3 可變成本發生變化 ①可變成本下降。當可變成本下降,其他條件不發生變化的情況下,總成本曲線斜率變小,成本結構改變,固定成本占總成本的比例變大,盈虧平衡點向下移動,DOL變小,經營風險變小。變化情況如圖5所示。 ②可變成本上升。當可變成本上升,其他條件不發生變化的情況下,總成本曲線斜率變大,成本結構改變,固定成本占總成本的比例變小,盈虧平衡點向上移動,DOL變大,經營風險變大。變化情況如圖6所示。 2.4 銷售價格變化 ①銷售價格下降。當銷售價格下價格,其他條件不發生變化的情況下,銷售收入線斜率變小,成本結構不變,盈虧平衡點向上移動,DOL變大,經營風險變大。變化情況如圖7所示。 ②銷售價格上升。當銷售價格上升,其他條件不發生變化的情況下,銷售收入線斜率變大,成本結構不變,盈虧平衡點向下移動,DOL變小,經營風險變小。變化情況如圖8所示。 3 結論及建議 將上述不同因素的變化情況及其對成本結構、盈虧平衡點、經營風險的影響情況匯總如表1所示。 通過以上匯總,分析得出:固定成本發生變化時,成本結構與固定成本同方向變化,盈虧平衡點和經營風險與其反方向發生變化;變動成本發生變化時,成本結構與其反向變動,盈虧平衡點和經營風險與其通向變動;銷售價格發生變化時,成本結構不變,盈虧平衡點和經營風險與其同向變動。進一步總結得出,盈虧平衡的產銷量越大,即盈虧平衡點越高,項目面臨的經營風險越大。 企業的建立和存在必不可少的會產生固定成本,也就必然會面臨經營風險。企業應將外部銷售量和內部成本結構相結合,加強成本結構的管理,形成與產量相匹配的較優組合,合理安排成本結構的同時盡量降低盈虧平衡點產量,將企業承擔的經營風險控制在可承受的能力范圍內。 參考文獻: [1]吳志剛,王靜.企業成本結構與經營風險[J].財會通訊,2009(35):84-85. [2]胥曉春.成本結構與杠桿原理的定量分析[J].經濟視角(下),2008(09):41-43. [3]湯新發,吳麗紅.數字產品項目投資盈虧平衡分析[J].科技廣場,2008(11):102-103. [4]陳兵.連鎖經營風險控制與投資風險分析[J].商場現代化,2007(32):40-42. [5]孟子敏,侯軼丁.簡析餐廳盈虧平衡分析[J].中國市場,2009(39):54-57. [6]楊文旺.工程項目投資風險就不確定性分析[J].西部探礦工程,2005(S1):490-492. [7]毛付根.有效控制經營風險之道[J].財會通訊,2004(09):72. [8]楊鑒淞.基于的盈虧平衡分析在投資項目不確定性分析中的應用[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6(04):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