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道德品質是學生核心意識和基本行為的表征。因此,需要在小學美術手工課中有效滲透德育教育于實際教學當中,這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積極意義。教師就道德品質對學生的重要性及如何在美術手工課中滲透德育理念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美術手工;德育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4-0145-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4.134
視覺審美是美術手工獨特的優勢。因此,教師需要直觀地在美術手工課中有效滲透不同的美術技巧,進而提高學生的美術水平。同時,需要將禮法和美術技巧巧妙融合,促使德育教育能夠實現元素整合,進而促使學生的道德品質和個人意志在此過程中不斷提高。
一、道德教育對學生的重要性
道德教育是基于對學生的智力、仁義、勇敢、忠信水平的全面教育,促使學生能夠通過不同的價值觀和認知水平全面地了解社會。因此,在小學美術手工課中有效拓展道德教育能夠激發學生對美術的好奇心,并在此過程中不斷養成良好的習慣,進而促使學生的智力水平和仁義理念得到全面提高,也能有效引導學生對良好習慣的培養,進而促使學生能夠充分地理解他人。基于正義、上進的思想,鼓勵學生能夠在視覺感知中認知全面的道德情感和道德習慣,這有利于學生核心素質的全面提高。
二、小學美術手工課中滲透德育理念拓展分析
(一)情境融入,認知德育
教師需要在美術手工的教學中,不斷促使學生能夠有效地融入不同的美術意境和美術情境,進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同時,教師需要從生活中進行情境拓展,促使學生能夠從生活中進行反思與理解,能夠在有效的教學空間實現情感的融入,進而為學生德育意識的提高創造條件[1]。
例如,在山東教育出版社《淅瀝的小雨》的教學中,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雨中的景物、雨的特點進行全面觀察,促使學生主動融入“雨”的情境中,并通過系統的觀察了解“雨”的特點。其次,教師需要引入泥塑藝術,并圍繞雨的情境要求學生在實踐中創造不同的藝術,而且作品需要能夠反映學生家鄉的特點。再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創作過程中實現良好的溝通,并通過學生對家鄉特點的認知,深化學生對民族理念的認識。最后,教師需要進行有效的總結,通過展示學生的作品,促使學生的自信心和人格價值得到全面提升,進而促使學生的道德理念得到提高。
(二)積極互動,拓展德育
教師需要在美術手工教學中,有效引導學生在積極的互動中全面、細致地認知團隊意識的重要性,進而促使學生的合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因此,教師需要基于學生的團隊互動和團隊教育進行有效拓展,并在此過程中不斷鼓勵學生能夠在美術手工的創作中實現明確的分工,進而促使學生的交流能力、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例如,在山東教育出版社《巧手小廚師》的教學中,首先,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觀看多媒體視頻,引導學生在視頻觀看中了解不同的廚房用品和工具的作用,進而深化學生的生活意識。其次,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進行3—4人的小組教學,要求學生能夠利用剪紙的方式創作出一個理想中的廚房空間。再次,教師需要要求學生進行大膽的思維,明確小組成員中不同的分工并創造出不同氛圍的廚房內容,實現有內涵的互動意義。最后,教師需要對設計突出的小組進行獎勵,進而促使學生的團隊精神、動手能力、溝通能力、管理能力得到初步的提高。
(三)活動拓展,深化德育
教師需要在美術實踐和美術活動中進行有效探索,并鼓勵學生能夠通過不同形式的主題內容深化學生的美術技巧,并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進而充分體現道德品質的重要性。因此,教師需要積極地引導學生參加不同的活動,并在活動中使用不同內容的美術手工進行藝術創作,進而促使學生的道德意識和美術素養得到全面提高。
例如,在山東教育出版社《我為校園添色彩》的教學中,首先,教師需要向學生拓展不同的美術手工技術和相應的技巧,如剪紙藝術、沙畫藝術、貼畫藝術以及拼圖藝術等不同的手工類型,促使學生能夠對有興趣的手工技術進行了解,提高學生的藝術情感。其次,教師需要要求學生能夠主動參加校園主辦的活動,并基于活動進行不同形式的美術手工創作,進而為校園增添別樣的藝術色彩。再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基于“五一勞動節”“六一兒童節”“國慶節”的節日氛圍進行相關內容的藝術創作,并進行對應的美術展示,進而促使學生能夠不斷地了解祖國節日文化的美好,提高學生的自我能力和價值理念[2]。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創作中參觀不同的場所,包括科技館、歷史博物館、海洋館、美術館等。學生不斷豐富課外課堂活動,促使學生在此過程中養成系統的愛國意識、活動意識、融入意識,幫助學生構建系統的德育理念,進而促使學生能夠有效理解社會、國家的發展所需,提高學生核心素養。
三、結語
教師需要在小學美術手工課中不斷滲透道德品質的意義,進而促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不斷創新并實現道德品質的有效提高。同時,教師需要嚴格要求自我,并樹立高尚的道德品質榜樣,進而促使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的接受過程中提高核心德育水平,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卿佳麗.小學美術課堂中的德育教育[J].魅力中國,2017(32):218.
[2]高芳萍.小學美術課堂德育方法淺議[J].少兒美術,2017(11):13.
[責任編輯 李愛莉]
作者簡介:呂紅娟(1978.10— ),女,漢族,山東濟南人,初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美術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