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世紀以來,伴隨著音樂事業的不斷發展,時代和社會也對音樂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學生既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又具有良好的實踐能力,正是地方本科院校音樂院系人才培養的新目標。因此需要通過自上而下的教學改革,將學生培養成學有所長、學以致用的應用型人才,促進學生在順利就業的同時,推動個人發展和專業建設邁上新臺階。
[關鍵詞]地方本科院校;音樂教育;應用型人才;培養路徑
[中圖分類號]G61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9)06-0064-02
一、地方本科院校應用型音樂人才培養的必要性
(一)音樂專業的性質和特點需要
“音樂專業是我國高師教育體系中發展較早的專業之一,在建設之初以培養中小學音樂教師為主,后來逐漸擴展到多個方向。”[1]一方面,從歷史來看,音樂專業從來都是理論和實踐并重的,要求學生既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又具有嫻熟的實踐技能;另一方面,當下,時代和社會的發展,對學生的實踐素質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作為人才培養方的高校來說,既要遵循專業自身的特點,也要滿足新的用人需求,方能在此基礎上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學生就業和發展需要
20世紀末的高校擴招,在給了更多學生進入大學學習機會的同時,也導致了全社會普遍關注的就業難問題。雖然就業難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對于音樂專業來說,學生實踐素質和能力薄弱卻是一項關鍵性原因。多數學生會說而不會做、不善做,成為了他們就業道路上的巨大障礙。只有樹立起應用型人才培養理念,才能讓學生真正為時代和社會所認可和接納,繼而迎來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三)高校服務地方和自身發展需要
高校除了教育和科研之外,還肩負著服務地方發展的重任。這項服務職責的履行,既關系到一所高校的生存和發展,也是我國從高等教育大國向高等教育強國邁進的核心命題。近年來,很多地方高校都以不同形式全面參與到了地方經濟、政治和文化發展中,并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了自身的轉型,實現了雙贏。所以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正是服務地方和自身發展的雙重需要。
二、地方本科院校應用型音樂人才培養路徑探索
(一)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提出,絕不是興之所至和偶然為之,而是有著實實在在的現實需要。所以在培養過程中,首先要對培養目標有正確的認識,并對為什么要培養應用型人才、怎樣培養、培養到何種程度等一系列基本問題有明確的認識。對此可以從社會、學校和學生三個角度來認知。從社會角度來看,通過調研和用人單位的反饋,當代社會已經對音樂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相關就業崗位已經日漸飽和的今天,用人單位急需理論和實踐俱佳的人才。從學校角度來看,地方本科院校音樂教學體系在構建之初就對藝術、音樂專業院校進行了大量的借鑒并延續至今,這既不符合學校自身的定位和特點,也導致了人才培養的模式化和趨同化,成為了專業建設發展的瓶頸,所以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正是音樂專業和地方高校轉型的新契機。從學生角度來看,雖然就業難是一個由綜合原因造成的社會性問題,但是也與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有著密切關系,如果學生自身的素質和能力過硬,自然就會在就業中占得先機。以大慶師范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為例,在對用人單位、畢業生和在校生進行調研后,提出了面向地方社會文化藝術發展的需求,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注重能力培養,強調學生成為全面發展并且思想上具有鐵人精神特質的一專多能型人才。具有懂得音樂表演藝術單項強、多項通的特質,為音樂表演相關領域提供應用型管理人才和演藝人才。只有從多個角度對目標和具體要求有明確的認識,才能為整個培養過程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構建新型教學體系
地方本科院校音樂專業教學,在長期的發展中已經形成了較為穩定的體系。但是結合應用型人才培養需要來看,現有體系的滯后性較明顯,表現在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等多個方面,所以必須通過自上而下的教學改革,構建起一個與時俱進、科學靈活的全新教學體系。首先,在教學內容方面,應在原有課程體系的基礎上,加大以創新創業、素質擴展、音樂表演等為主的實踐模塊,包含基礎實踐、專業實踐和綜合實踐三個類別。基礎實踐包括通識教育課程實踐、軍事訓練、專業見習等;專業實踐包括專業實習、專業(職業)技能訓練等;綜合實踐包括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社會實踐等。在各類實踐活動中,學校應不斷總結實踐經驗,并編寫出具有實用性、時效性的校本教材,及時給學生提供理論指導。其次,在教學模式方面,要徹底打破之前“教師臺上講,學生臺下聽”和“口傳心授”的舊模式,而應結合應用型人才培養需要,將更多新的、科學的教學模式應用其中。如大慶師范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在經過多年的教學研究和實踐后,結合專業特點將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緊密結合,總結出了“兩線三點四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并在音樂表演專業的人才培養中貫徹實施。該模式以實踐應用為切入點和出發點,突出其在人才培養模式中的引領作用。以理論課和實踐課為支撐,形成課上課下、校內校外立體式的培養架構,并將學生的基礎知識、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融合為應用型藝術人才所兼備的專業能力,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此外還有工作室模式、校企合作模式等,都是適合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新模式,都需要得到學校和教師的充分重視和探索運用。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應用型音樂人才的培養,是以應用型師資為基礎的。當下,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師絕大多數具有較高的學歷,并完全勝任教學工作。但是受到多種原因的影響,在應用素質和能力方面。所以學校和教師應認識到其中的價值和意義,全面加強師資建設,構建起一支應用型師資隊伍。對此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入手:首先是強化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學校應支持和鼓勵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學科競賽,促進教師專業水平和表演能力快速提高。最終的成績和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營造出一個敢于實踐、樂于實踐的氛圍,在學生面前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帶動作用。其次是實施教師專業匯報制度。以大慶師范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為例,每年定期舉行教師專業匯報和訪學音樂會,這些活動的舉辦,可以給教師一定程度上的壓力,促進了教師專業能力的快速提升,打造了“課堂能教學、舞臺能表演”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再次是聘請雙師型教師來校任教。“應主動邀請行業一線人才進入校園,他們的到來,可以從行業發展和用人單位的角度,對培養方案提出合理建議,讓培養方向更加明確和科學。同時,學校也應該與用人單位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系,定期安排教師前往這些單位頂崗實習,并將心得和體會與其他教師和學生分享。”[2]如大慶師范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就先后選送十多名教師外出學習,促進了教師專業及教學水平持續提升;選派多名老師參加國內外高水平的學術會議或藝術交流活動,開闊了專業視野、提高了學術水平。所以說,應用型、雙師型師資建設,正是新時期地方本科院校師資建設的關鍵所在。
(四)開展各類實踐活動
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和嫻熟的表演技能,是音樂專業學生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和能力。然而長期以來,受到多種原因的影響,地方本科院校的音樂專業教學中,卻始終存在重理論而輕實踐的傾向,也由此導致了實踐能力的不足。所以在培養應用型音樂人才的過程中,一個核心環節就是開展多樣的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的實踐經歷,便于他們走出校門后在最短時間內適應工作。如大慶師范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多年來持續開展以“校園四季”為主題的實踐演出活動,以實踐教學為載體,確立“以賽帶練、以演帶訓”的發展思路,依托舞蹈團、交響管樂團、民族管弦樂團和合唱團四個實踐團體,共舉行實踐演出近百場次,參與學生覆蓋率90﹪以上。同時開展了多種形式的第二課堂活動。現有“節目主持”“歌曲寫作”“舞臺劇表演”“室內樂演奏”等五個課外實踐小組;組建了薩克斯重奏樂團、單簧管重奏樂團、長笛重奏樂團等小型室內樂團。通過開展這些活動,極大激發了學生的創作和表演熱情。同時,為了保證各項活動的順利進行,學校和教師還應該充分做好準備和保障工作,需要在每年的財政預算中拿出專項費用,用于實踐場地和設施建設,并與多個文藝團體、教育機構等建立起長期合作關系,建設校外實訓基地。而教師也應該對學生的實踐表現予以及時、全面的指導,讓每一次實踐的價值和意義得到最大化發揮。只有讓學生全面參與到各類活動中,才能拉近他們與實際工作的距離,便于順利就業,達到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的。
結"語
綜上所述,近年來,地方院校音樂院系的辦學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是與此同時,時代和社會也是飛速發展的,也不斷對音樂人才提出新的要求,也只有滿足這些要求,才能幫助學生順利就業,實現辦學的可持續發展。從當下的實際來看,應用型音樂人才正是最緊缺的人才之一,需要得到學校方面的充分重視,從培養理念、課程設置、教學模式等多個環節入手,讓學生真正學有所長和學以致用,成為為時代和社會所認可的新型人才,并在此過程中推動專業建設和完善。這正是新時期地方本科院校發展的核心命題所在。
注釋:
[1]潘"超.地方本科院校音樂專業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黑河學院學報,2017(09):46.
[2]張"媛.關于高校應用型音樂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研究[J].藝術評鑒,2017(22):33.
(責任編輯:張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