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網絡作為信息技術革命的產物,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可以說網絡的出現引領人們開辟了一個新的時代——信息化時代。網絡信息技術對社會音樂文化傳播的影響不容小覷,它不僅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方式,對音樂文化的傳播也帶來深遠影響。
[關鍵詞] 社會音樂文化;網絡音樂傳播;新媒體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19)12-0127-02
一、網絡音樂傳播發展歷程
1994—1999年,網絡傳播技術作為一種新的媒介出現在人們的生活視野當中,可以說引領人們進入了信息化時代。1999—2000年,互聯網技術不斷提升,利用網絡“快”的特點,達到信息迅速、全面分類,達到集成大數據階段。2001—2002 年,網絡媒體的迅速發展,數據化信息傳播速度使傳統媒體遇到空前危機。使電視、報紙、雜志等傳統媒體開始出現較為成熟的自媒體。2003—2012年,網絡媒體逐漸成熟,這是中國網絡媒體的蓬勃發展時代,在這幾年,網絡媒體的影響力第一次極為明顯地表現出來。
2001年《東北人都是活雷鋒》一曲在網絡上迅速走紅,網絡音樂作為一種新的傳播方式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同樣也使人們對網絡音樂有了初步的認識。這部作品的迅速走紅就是對當時網絡技術出現最好的證明。但在網絡音樂發展初期,不管是網絡音樂的生產、制作還是傳播都沒有達到成熟的水平,人們對網絡音樂也還沒有更充分的認知。這也正說明網絡技術的發展僅僅作為一種媒介正在融入人們的生活,并沒有達到非常成熟的水平。
2004年《老鼠愛大米》和《丁香花》的出現給網絡音樂的傳播帶來了不一樣的社會效應。對于這種沒有后期制作、編曲簡單,錄制設備很簡單的情況下,人們卻被歌詞和旋律深深洗腦,而正是眾多樂迷的歡呼與喜愛,一種自發性的網絡音樂走紅讓網絡音樂迎來了不一樣的春天。不管是錄音機的流行、電視機的普及、電視頻道的增加,還是MP3的浪潮風靡,都給音樂傳播的方式帶來了巨大的變化。而網絡也正是這個時期銜接音樂與大眾更為緊密的方式,它不僅很大程度地改變了人們接受音樂的方式,同樣也是社會環境下音樂傳播的必然發展產物。
2014年的網絡音樂可以說是占據音樂市場比例比較大的一年,例如一首《小蘋果》把人們充分地帶入了網絡發展的高峰期。這首歌曲音樂清新明亮,用著極具特色的復古電音節奏、歌詞整齊押韻,朗朗上口,瞬間把我們帶回舞廳跳迪斯科的年代。這首歌曲的風靡,同樣也代表了當今的網絡音樂發展形勢,正是這樣節奏歡快、歌詞押韻、易于記憶的歌曲成為我們網絡音樂中不可抗拒的一部分。同年蔡依林 HYPERLINK\"https://baike.so.com/doc/3249990-3424453.html\"t\"https://baike.so.com/doc/_blank\" 《Play我呸》、至上勵合 HYPERLINK\"https://baike.so.com/doc/5351261-5586719.html\"t\"https://baike.so.com/doc/_blank\" 《鴨梨大》、王蓉 HYPERLINK\"https://baike.so.com/doc/5396290-5633470.html\"t\"https://baike.so.com/doc/_blank\" 《小雞小雞》、洛天依 HYPERLINK\"https://baike.so.com/doc/3576490-3760958.html\"t\"https://baike.so.com/doc/_blank\" 《小雞嗶嗶》、龐麥郎《我的滑板鞋》等眾多的網絡神曲一度風靡網絡,成為了引領網絡音樂的主流。
在這種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下,網絡音樂大批量的生產以及傳播,成為了人們生活中更加需要的一種娛樂消遣方式。時間短、碎片化的網絡音樂更是走進了現代人的生活當中。這不僅促使具有唯美的歌詞、清新的節奏以及更多的來源于歌手或詞曲作者的真實感受的民謠音樂興起與發展,同樣也使“抖音”“快手”這樣的軟件相繼出現。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使我們現在的網絡音樂不再是萌芽期的不成熟,而是成長期的迅速發展,也導致網絡音樂在良性發展的同時出現了不可避免的問題。
二、網絡音樂傳播對社會音樂文化影響
在網絡音樂傳播的即時性、反復性、時差性、主動性、交流性、自由性這六大特點的影響下[1],網絡音樂傳播為當代人的音樂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與影響。這不僅改變了人們的音樂創作方式、音樂表演方式、音樂傳播方式,更是在音樂服務大眾的方式上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改變。
音樂創作生產是社會音樂生產中帶主導性、核心性的音樂生產活動。[2]而網絡音樂的出現對于音樂早期以大腦記憶為載體的音樂創作具有很大影響。在傳統的音樂創作中,更多的音樂更是體現作曲家對于音樂藝術的敏感性與主動性去主動創作音樂,從而使傳統的音樂中包含作曲家的責任感、使命感,使傳統音樂可以更具有個人情感的表達。而網絡音樂傳播的出現,使現代的網絡音樂的創作過程將傳統音樂中的主體性發揮到極致,創作者根據主體感受任意發揮自己的創作思想、審美標準以及專業與非專業的技術,可以說這是一種根本的、徹底的解放。這也正是網絡音樂傳播的自由性體現。這種自由性使網絡音樂的內容、形式都能夠充分、自由、多樣地發揮出來,這更是體現了音樂創作主體的主觀感受與意識。但也正是這樣的自由性,使網絡音樂傳播給人們帶來社會音樂文化的多樣性,造成了大眾對于社會音樂文化全盤接受,完全忽略對社會音樂文化采取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合理態度。
音樂表演方式是音樂創作生產的一種表現形式。沒有音樂創作生產也就不會有音樂表演生產,同樣音樂表演生產也是音樂在漫長的社會歷史長河中重要的表現之一。在傳統的音樂表演行為方式上,音樂的演奏者、唱奏者會對同一首作品進行無數次的演唱與交流,不斷地增加自己的記憶和加強對一首作品的宣傳力度,更是對藝術作品進行反復實踐、不斷認識,不斷提高,使之成為一首優秀的、流傳已久的經典作品。而網絡音樂的出現,使音樂的表演形式發生重大改變,提高了傳統音樂的傳播速度,同樣也提高了傳統音樂的傳播范圍,但也使傳統音樂的表演形式成為了現代生活中的一次性活動,也就是我們現實生活中“復制—粘貼”的過程。相對而言這就使傳統的音樂表演方式失去了千錘百煉的過程,使當今的社會音樂文化較輕浮與淺薄,這也正是網絡音樂作為一種傳播方式所表現的反復性。
音樂傳播方式無疑是音樂文化傳播與發展中的重要部分。而網絡音樂的傳播也正是當今社會音樂文化發展下傳播方式中重要一環。在傳統的社會音樂文化發展下,創作人與演唱者均是作為音樂文化傳播重要的環節,而在音樂傳播媒介出現之后使傳統中的文化傳播者失去了原有的地位,而網絡音樂的發展更是取代了普通媒介的傳播職能。網絡音樂傳播完全使社會音樂文化處于科技影響下發展。在傳統的文化發展形勢下,音樂傳播只是單純的音樂傳播方式,媒介的出現使音樂傳播方式開始大眾化,但是網絡音樂傳播出現后,音樂文化瞬間出現在我們面前,這更加充分地割裂與破壞了音樂在時間長河中所留一下的傳播痕跡,這也正是網絡音樂傳播即時性特征的表現。
音樂產生于大眾,又服務于大眾。孔子曾說過:“移風易俗,莫善于樂;安上治民,莫善于禮。”[3]在這句話里完全可以看出在先秦時期的人們已經把音樂服務于人的、服務于社會發展的作用放在首位。而音樂能夠凈化心靈,給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音樂教育以其特有的教化作用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在傳統的音樂教育文化當中,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在當代的社會文化發展中與網絡音樂傳播相融合,使傳統音樂教育打破時間界限,豐富音樂教育內容,使學生所學習的音樂文化擴大到更廣闊的范圍。也正是網絡音樂這樣迅速的發展,給網絡音樂教育與傳統音樂的結合帶來了大眾化、多樣化以及復雜化,使現代音樂教育的內容出現音樂文化良莠不齊,各類音樂軟件、直播不斷涌現,使當代學生對音樂文化的追求與理解出現強烈的“快餐”發展趨勢,對傳統文化中的人文情懷與優秀文化的傳播失去嚴重的主動性,這也正失去了孔子所說的音樂凈化人心靈的重大作用。
三、網絡音樂傳播存在的問題
網絡音樂傳播技術的發展,使社會音樂文化的內部結構發生很大變化。從音樂創作到音樂服務于大眾,都與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產生不同。
不管是從網絡音樂剛出現的萌芽期還是現當代環境下成為主流的迅速發展期,網絡音樂的迅速普及都給予了中國音樂聽眾充足的社會市場。這不僅拓寬了音樂聽眾的渠道,創造了網絡音樂信息新的接收方式,并且通過網絡音樂傳播的發展使全世界不同國家的文化都可以通過網絡傳播而進行交流和融合,這不僅開創了人類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同樣也使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更是帶領著人們的精神文明追求不斷上升。
音樂傳播方式有很多種,在最早的人與人之間的自然傳播到音樂與媒介之間的傳播再到全方位的網絡音樂傳播,這一系列的改變與發展使音樂文化的創作、表演、傳播與教育都容納其中,使我們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從獨立的個體進入到一個虛擬的音樂大環境下。但就是這樣的音樂發展的大環境也使社會音樂文化出現很多弊端。
(1)音樂文化質量不斷下降。網絡音樂文化在發展初期,利用技術手段成為人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大眾出于對網絡技術的好奇,紛紛跟風,不管是作為網絡音樂的創造者還是網絡音樂的傳播者,都使自己的主觀性發揮到極致,這就使網絡音樂的質量參差不齊,并且存在盜版現象,問題長時間存在,使低俗、媚俗的網絡音樂成為網絡音樂發展中的問題。
(2)音樂文化教育發生的重大改變。網絡音樂技術的發展,是音樂教育實現了新時代的教育過程,使音樂教育者積極參與到網絡音樂教育當中,可以提升人們的思想品味以及大眾的自身音樂修養。但是這也使音樂文化工作者的分工越來越明確,使音樂創作與音樂表演融合為一體,使音樂真正的魅力消失在大眾欣賞的文化視野當中。
網絡音樂傳播發展是我國網絡技術的重要表現,不僅豐富了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提高了人們的精神文明需求。而我們建立的網絡音樂現在已成為人們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不僅在法律建設上對網絡音樂文化進行保護,我們需要更加努力地發展與維護現當代的網絡音樂文化環境,使之更加繁榮。
(責任編輯:張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