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進一步探索“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高校音樂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具體方法,首先分析了“雙一流”對高校創新型人才的具體要求,并從“學、賽、演、創”四個方面闡述了高校音樂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具體內涵,最后從轉變傳統教學思維并建立以實踐教育為核心的教學新模式、做好師資隊伍建設并鞏固教學基礎、建立多方聯動教學體系并搭建創新實踐教育平臺三個方面闡述了具體的建設策略。
[關鍵詞]雙一流高校;音樂專業;創新型人才;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9)09-0042-02
“雙一流”是指“世界一流大學”與“世界一流學科”的簡稱,自2015年以來,“雙一流”戰略就逐步進入到實施階段,同時承擔著推進我國高等教育全面發展的重要職責。在“雙一流”高校建設中創新型人才培養占據了至關重要的地位,也是體現“雙一流”的關鍵所在[1]。基于此種情況,高校音樂專業也應主動順應時代的發展,進一步加大創新型人才培養力度,促進高校學生的全面發展,從“學”"“賽”“演”“創”四個方面入手提升其創新能力。
一、“雙一流”對高校創新型人才的要求
2020年我國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高等教育也需要同步邁入一個新的臺階,必須要打造一批能在國際上居于一定地位的專業與學科,促進我國高校的全面發展,《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所頒發。全面分析《方案》中“雙一流”高校的具體內涵可以發現,“雙一流”著重體現在研究型高校與高水平高校建設兩個方面,但是二者同時又指向同一目標,即創新型人才培養,究其原因,自從進入新世紀以來,人類知識的生產逐漸進入到創新階段,唯有不斷創新才能獲得新的發展,才能不斷提升自我水平,無論是研究型高校建設還是高水平高校建設,都必須要始終堅持把創新型人才建設擺在首要地位[2]。
目前,“雙一流”高校對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新要求與我國現有高等教育體系存在著一定的矛盾與沖突。從總體上來看,在改革開放之前我國高等教育停留在精英教育階段,大多數人并不能接受高等教育;自改革開放之后,隨著高等教育普及率的不斷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獲得了新的發展。但是由于大多數人文化水平不高,高等教育逐漸陷入了知識教育的誤區,往往以理論知識教育為核心,對學生的綜合素養教育與實踐能力培育重視程度明顯不足,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甚至還有部分教師依然沿用傳統的填鴨式教育模式開展高等教育,這就必然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高等教育的全面發展。在“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創新型人才培育必須要破除傳統教育思維的影響,以實踐教育為基礎,引導學生在實踐中不斷增強自身的創新能力,進而滿足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3]。
二、“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高校音樂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具體內涵
在上文當中從對“雙一流”建設背景下的創新型人才培養進行了籠統的介紹,但要探索音樂專業創新人才的培養路徑,還必須對高校音樂專業創新人才的培養進行全方位的系統分析,具體而言可以將高校音樂專業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總結為“學、賽、演、創”四個不同的方面。
“學”即有選擇、有重點、系統性地開展專業知識、實踐活動、政治理論等方面的學習。以組織為基地,堅持集中學習、黨課學習、主題黨日活動中學習;以專業學習為抓手,堅持在藝術實踐中學習;以服務群眾為宗旨,堅持在社會服務中學習;通過各類學習,不斷提升綜合素質。
“賽”即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和專業學習有關的省級、校級、院級的各類競賽活動和黨員組織的各項比賽,并爭取在各類競賽活動中取得優異成績,例如參加了校園文化藝術節、健美操大賽并獲六個一等獎、金鐘獎、大學生藝術展演并獲一個二等獎、一個三等獎、三個優秀獎等。同時要求各位黨員充分發揮帶頭作用,積極參與各類比賽并帶動周圍的同學。
“演”即舞臺表演是音樂活動的最終表現,也是一種具有教育宣傳能力的有效載體。對于音樂專業學生來說“演”既是實踐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同時也是專業技能的重要體現,更是開展音樂創新實踐的必經之路,學校必須要把“演”作為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關鍵一步,主動引導學生參與到表演實踐之中[4]。
“創”指的是音樂創作,音樂創作是一種集感受、創意與塑造三種元素基礎上的帶有審美意識的藝術實踐勞動,這種創作需要豐富并且強烈的情感沖動貫穿始終,“創”既是音樂教育的終極目標,同時也是創新能力的終極體驗。因此,“雙一流”高校音樂專業必須要重視“創”的教育。
三、對策與思考
上文結合音樂專業的具體內涵對“雙一流”建設背景下的高校音樂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內涵進行了系統的研究與分析,下文將針對具體教學內涵對教學方法與策略進行全方位的研究與分析,具體來說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轉變傳統教學思維,建立以實踐教育為核心的教學新模式
現階段高校音樂專業以理論教育為核心的教育思維模式阻礙了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發展,因此,在“雙一流”背景下高校音樂專業首先要破除傳統唯知識論的影響,要正確認識音樂藝術的發展趨勢以及綜合素養教育的重要性,全面推進實踐型教育的發展。具體而言,廣大教師必須要認識到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對學生發展的不利影響,要積極學習最新的教育理論知識,為學生提供現代化的學習條件,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5]。另一方面,高校音樂專業必須要建立起以實踐教育為核心的新型教學模式,從上文對“學”“賽”“演”“創”的內涵分析中可以發現,音樂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必須要建立在實踐的基礎之上,但現階段大多數高校音樂專業學生都未能接受更全面的實踐教育,進而阻礙了音樂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因此,高校音樂專業應圍繞“學”“賽”“演”“創”,組建全新教學體系,引導學生全面深入到教學實踐當中。
(二)做好師資隊伍建設,鞏固教學基礎
教師是教學的領導者,是決定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在“雙一流”背景下高校音樂專業開展創新型人才培養對學生的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同樣,教師也必須要具備更加專業的能力才能滿足創新型人才的培育需求。但實際上現階段大多數高校音樂專業教師都專注于理論研究,對具體音樂技能實踐的研究并不精深,師資建設方面明顯滯后于“雙一流”建設需求[6]。為此,高校一方面應主動加強音樂文藝界的合作與交流,并積極吸引在音樂一線工作的人員擔當實踐教育教師。另一方面,應對教師評價相關條例進行修訂與修改,引導教師積極主動地提升自我實踐能力,進而滿足實踐型教學的全面發展。
(三)建立多方聯動教學體系,搭建創新實踐教育平臺
對于大多數音樂專業學生來說,獨立開展創新都存在較大的難度,因此,學校必須要主動擔負起引導學生創新的責任,并為學生創新提供必要的幫助,具體而言就是要為學生創新能力的成長提供必要的基礎保障,讓每個學生都具備創新實踐的機會。例如,高校應凝聚各方力量為學生參與音樂創新提供必要的基礎設施、資金設備、人力資源服務,確保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學習到相關內容[7]。另一方面,高校還應聯合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企業打造創新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參與一線實踐的重要機遇。
結語
為了促進高校音樂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在本文的研究當中從“雙一流”建設背景出發闡述了目前階段我國高校音樂專業學生創新能力進一步發展的具體教學方法。但鑒于筆者水平限制,本文的研究依然存在諸多缺陷,如未開展實證性分析,所闡述策略的有效性無法驗證等。為此,還希望更多學者能夠對這一問題展開更全面的研究與分析,進而促進我國高校音樂教育的全面發展。
注釋:
[1]楊增煜,劉鐵,馮詩瑤.“雙一流”建設背景下的本科生創新型人才培養研究——基于CDIO理念的經貿人才培養[J].北方經貿,2018(09):144—145.
[2]劉振.“雙一流”背景下高校音樂專業“學、研、演”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藝術研究,2018(03):172—175.
[3]楊栩,馮詩瑤.“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基于CDIO理念的研究生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8(08):6—10.
[4]王燕林,張蔚潔.“雙一流”大學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實踐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學為例[J].河南教育(高教),2018(05):6—9.
[5]柏昕彤.新時代農業院校拔尖創新型人才就業狀況分析——以農學專業為例[C].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2017:9—10.
[6]李曉茜.“雙一流”農業院校拔尖創新型人才培養問題研究——基于培養目標的分析[C].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2017:10—11.
[7]張越.“雙一流”背景下農林院校拔尖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課程設置研究[C].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2017:7—9.
(責任編輯:張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