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總結腦血管內介入治療患者的護理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30例行腦血管內介入治療患者的臨床護理,總結護理經驗。結果:腦血管內介入治療有效,患者癥狀改善,未發生嚴重并發癥。結論:認真充分的術前準備,密切細致的病情觀察,全面精準的術后護理,及時發現并處置各種術后并發癥是確保病人安全的關鍵。
關鍵詞:腦血管;介入;護理
根據現有的報道來看,心、腦血管方面的疾病在我國的發病率趨勢呈年輕化、逐年上升的表現,這與我國當前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飲食習慣、飲食結構的改變有相當大的關系,腦血管意外已經成為當前我國人民群眾疾病死亡的首位原因【1】.隨著微創技術的進步與不斷發展,介入治療已經成為臨床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首選方式,它是一種微創、安全的治療手段【2】。我科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有30例患者行腦血管內介入治療,現將護理經驗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30例,血管內支架植入18例,動脈瘤栓塞12例,男18例,女12例,年齡在23-76歲,平均年齡60.2歲。
2 護理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 :作為一項新的技術,患者及家屬在選擇是會產生迷茫、無助的感覺,是因為他們缺乏對此項新技術的認識和理解,造成手術前、后出現緊張和焦慮等情緒, 治療過程和心理壓力的恐懼對患者造成不良的影響【3】。 負責的管床護士應充分了解患者的臨床資料和心理狀態,并為患者的心理狀態和手術相關知識提供耐心細致的解釋,以獲得患者的信任。
2.1.2 術前準備 :為了便于術后的血壓控制,需要動態觀察術前血壓變化。 協助醫生進行常規術前檢查,準備腹股溝區和會陰區的皮膚,并更換手術服。留置導尿管,術前8小時禁止飲水,禁食12小時。為了便于術中及術后用藥,需要在手術前建立靜脈通路。
2.2 術后護理
2.2.1 病情觀察。 手術后,患者返回病房并接受心電監護。管床護士應密切觀察患者的意識,瞳孔和生命體征。拔出動脈鞘后,用手工壓迫的方式對穿刺處的傷口按壓30分鐘,然后用一千克的鹽袋加壓壓迫6小時, 監測患者的血壓和血壓穩定性差應該及時增加監測次數。 它可以每0.5小時監測一次【4】,脈搏,足背動脈搏動和穿刺肢體的皮膚溫度。觀察穿刺部位的出血,發生假性動脈瘤和動脈夾層等并發癥。
2.2.2生活護理。 由于患者術后需絕對臥床,所以護理人員要協助患者做好生活護理,創造舒適、安靜、整潔的住院環境,協助患者做好口腔、皮膚護理, 定時按摩受壓部位,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防止褥瘡及深靜脈血栓的發生,鼓勵患者多飲水,促進造影劑排出,若術后2小時患者無小便,應及時告知醫生,及時遵醫囑用藥,防止腎功能的損害。
2.2.3 心理護理。 由于術后術肢需要制動,患者需要長時間保持同一體位,易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尿潴留、便秘、腰背酸痛等現象, 對患者的心里及生理上造成了損傷。 護理人員按時指導患者加強足趾的伸直、屈曲運動,定時按摩穿刺側肢體,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有必要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變化,提供有針對性的心理咨詢,增加患者的治療信心,增加患者的康復進程。
2.2.4 再灌注損傷的觀察和護理 :此類手術在療效肯定的同時也有較高比例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5】,術中血壓的大幅度變動是最常見的并發癥,如果血壓波動幅度過大會引起嚴重的并發癥,對于高度狹窄的病變,遠端側枝循環不良,皮質動脈血流量在擴張后急劇增加, 引起再灌注損傷。再灌注損傷是動脈狹窄支架植入術中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
2.2.5 觀察低血壓 、心率失常 :頸動脈竇存在于頸總動脈末端和頸內動脈開始處,這與血壓調節有關。在頸動脈支架置入術中,反射性導致血壓下降,心率減慢,因為手術期間支架釋放刺激頸動脈壓力感受器引起的。 低血壓不僅是低灌注性腦卒中的直接原因,長時間低血壓還會導致遠端血管內動脈粥樣硬化碎片和血栓栓子清除能力降低, 栓塞增加,導致神經損傷本組5例患者術中血壓下降,微泵使用多巴胺后血壓穩定,無神經損傷等并發癥的發生。
2.2.6 抗凝藥物的應用和觀察 :支架植入術后繼發性血栓形成是頸動脈支架術最危險的并發癥。 嚴格遵循醫生的建議,使用抗凝藥物進行預防。 在使用抗凝血劑時應密切監測凝血,應密切觀察皮膚粘膜的淤點,瘀斑和牙齦出血。 是否有血尿,如果有,要及時報告給醫生進行適當的治療。 所有患者沒有皮膚斑點,瘀斑和牙齦出血的發生。
2.2.7并發癥護理
(1)對于介入栓塞術來說,最警惕的并發癥就動脈瘤破裂。對患者血壓變化進行密切監測,一旦病人血壓升高,立即通知醫生,保持患者血壓在正常范圍之內。
(2)腦梗死是栓塞術后另外一種嚴重的術后并發癥。。術后在對抗凝藥物進行常規使用時要對凝血時間進行密切觀察。如果抗凝不到位,瘤體內的栓塞材料脫落、新發的血栓引發的血管栓塞會早成腦梗死。2.3 出院健康宣教 :按照醫生的建議正確服用抗凝劑,告知患者及屬不停止或增加藥物,并教會患者觀察出血傾向。出院后,應每3個月和每6個月定期進行TCD和 頸動脈B超檢查。出院后,身體活動受限,避免劇烈活動,結合工作和休息,勞逸結合。
3 結果
在這組30名患者中,5名支架植入患者在手術過程中血壓下降,靜脈注射多巴胺等藥物后血壓保持穩定。3例支架植入患者有血壓升高,4例支架植入患者有腦血管痙攣,使用尼莫地平對癥處理后癥狀改善。12例動脈瘤栓塞患者均成功完成血管內彈簧圈介入,成功率100%
4 討論
對比以往的開顱手術,顱內血管介入治療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療效顯著,成本低,經濟效益明顯,術后并發癥少的優點,而血管內支架術是臨床上緩解動脈狹窄和改善血液供應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可顯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深受患者青睞。顱內支架置入術是腦缺血性卒中二級預防的有效方法之一。 被臨床廣泛采用。作為護士,要緊跟臨床的新技術、新項目的發展,更新護理知識,完善護理措施,總結護理經驗,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陳偉偉,隋輝,馬麗媛.中國心腦血管病流行現況及防治進展[J].心腦血管病防治,2016,16(2):79-83.
[2]繆中榮.缺血性腦血管病血管內治療臨床研 究———春 天 真 的來了嗎[J].中國卒中雜志,2015,10(7):539-542.
[3]賈秀華. 腦血管狹窄患者介入治療后并發癥原因分析及護理[J]. 護理學雜志,2007,22 ( 13) : 34 - 35. DOI: 10. 3969 /j. issn.1001 -4152. 2007. 13. 016.
[4]黃麗薇,馬莉,劉惠榮,等. 頸動脈粥樣硬化病人行手術治療的圍術期護理[J]. 全科護理,2015,21( 33) : 3350- 3351.
[5]張加榮,陸海林. 預見性護理對老年冠心病冠狀動脈支架置入術后并發癥的干預效果研究[J]. 基層醫學論壇 2017,21( 12) : 1447 - 1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