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的全面發展,醫學研究也得到全面的發展,其中各學科之間的研究也開始進入了細致化過程,很多邊緣學科也開始得到了關注,例如感染管理學科,在過去傳統的醫學研究中,此類學科受到關注度是十分小的,但是如今感染管理學科卻成為醫學研究中的一個重大課題。本文針對護理工作中凸顯的院感防控問題,探索護理管理中提升院感防控水平的有效途徑,從而全面提高院感防控水平。
關鍵詞:護理管理;院感防控;共同提高;有效途徑
感染管理工作是整個醫院日常管理工作的一個關鍵環節,在醫院管理工作當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醫院感染不僅增加患者的住院時間,增加了醫療費用,給患者造成了較重的負擔,而且也對醫院產生了不良的影響。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始終貫穿于護理工作的每一個環節,護理過程中的任何一個細節如果出現問題,都有可能導致醫院感染的發生,甚至是暴發。因此,護理管理與醫院感染控制是相互促進的關系,既有管理過程上的協同交叉性,又有管理效果上的依賴唇齒性,護理質量的高低決定了醫院感染控制水平[1]。
1 護理工作中凸顯的院感防控問題
1.1 護理人員對感染預防與控制的認知不足。一是個別護理人員對工作中導致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認識不到位,院感控制意識缺乏。二是部分護理人員片面理解工作職責,作為一名護理人員,只要干好本職工作就行,感染預防與我無關、自有專職人員。豈不知護理工作的諸多環節都是以做好感染工作為前提,有些護理實施細節就是感染預防的具體體現。再者,對感染知識掌握不全、理解不透,學習不夠,導致實際操作中不規范、不到位、不全面,結果產生這樣那樣的紕漏或問題。
1.2 護士長對院內感染監控管理的監管不力。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作為近年迅速發展起來的新興學科,越來越彰顯其重要地位和作用。但是,部分護士長對這一新興學科接受慢,認識不足,還是老思想、老方法、老習慣,沒有全新的大護理觀念,對感染監控管理中“隱性”和“內涵”質量的管理認識膚淺,導致在管理中不能發現或即便發現了護士違規操作也不能及時給予批評糾正,一些帶教老師對實習護士、醫生等不能嚴格要求。
1.3 醫院現有的消毒、隔離等所需保障設施不健全。如住院病房內洗手池太少,重點病房內沒有配備非手觸式水龍頭等等,還有快速手消毒劑配備較少等。特別是一些基層醫院尤為突出。
1.4 護理人員的手衛生依從性較差。人們常說觀念支配行動,行動養成習慣。一些工作人員總以臨床護理工作繁忙,時間緊、工作量大等為借口,再加上個別手消毒劑刺激性味道較重等,總不能按規范洗手、按標準操作。
1.5 個別護理人員慎獨精神較差,標準預防不到位。由于自我認知不到位,個別護理人員在治療護理過程中不戴口罩,特別是中午班、夜班單獨值班時最為常見,甚至是在執行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飛濺的操作時,也不戴防護眼鏡或防護面罩。
2 護理管理中提升控感水平的有效途徑
當今,感染管理越來越成為醫院整體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不但是高水平管理的標志,也是醫院管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尺。
2.1 加強宣教力度,營造群防群治氛圍。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是一門新興專業,因此,一定要加強院感控制的宣傳教育工作,讓廣大醫務工作者充分了解做好感染工作的重大意義,讓每一個從業人員都把感染預防與控制做為自己的一項責任和義務,營造出良好氛圍。
2.2 加強醫院感染知識的培訓,健全感染防控制網絡[2]。醫院感染管理學,無論是對新同志還是老同志,還都是一個新領域,這就要求針對不同的醫務人群,開展專項培訓和分層培訓,建設起感染培訓網絡。凡是新上崗的醫護人員及見習實習同學等,都要進行一次系統全面感染知識崗前培訓;對現有醫護人員開展專項培訓;對聘用護工進行感染責任和專業應用培訓;同時結合上級文件精神還要隨時進行感染新要求的強化培訓,使人人認識到醫院感染與己有責,規范自己的護理行為,從而自覺遵守醫院消毒隔離及有關制度,預防和開展醫院感染的發生。
2.3 加強護士長感染管理的主觀能動性,把感染管理落到實處。護士長是科室領導者、組織者和引領者,更是各項工作落實的執行者和責任人。要進一步轉變護士長的觀念,針對護理和感染等工作,要強化“一崗雙責”機制建設。護士長必須把預防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落實做為一項日常重要內容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并隨時監督執行,及時把醫院感染管理的各項要求、制度,實施中存在的問題,整改措施及有關文件精神等進行傳達和落實。并利用周會、學習日等切實加大對科室護理人員的教育,讓護理人員面對在控制院內感染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時,始終賦予責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調動全員參與感染監控管理的積極性,發揮群體最佳效應。
2.4 加強感染管理運行機制,保障責任落實。對醫院感染的控制要采取分級管理制度,首先是各科室要制定出消毒、隔離制度和護理操作流程,科室護士長要檢查、落實、督導制度的實施;二是充分發揮各種質控小組的作用,不定期按照消毒、隔離考核標準進行評估、分析,對存在問題及時指正,并進行整改落實;三是醫院感染管理科在每周都要到各科室進行全面或專項檢查,對查出的問題,在護士長例會上給予反饋,并在全院周會上公布,實現持續質量改進。
2.5 加強醫院內環境管理,清除污染源[3]。要切實加強醫院內環境的管理,始終保持病房公共設施及醫療設備清潔衛生,如床頭桌、洗手池、座便器、心電監護儀、血壓計等都是易污染源,每天都一定要加強這些設施的清潔、消毒工作,病房拖把、摸布等器物一定要嚴格分區,專區專用,及時消毒。病人出院后對床單元嚴格進行終末消毒,并定期對物體表面進行細菌監測。
實踐證明,醫院感染控制與護理管理,既有交叉從屬性又有相對獨立性,感染控制管理許多方面都是通過嚴謹的護理過程來實現的,加強護理管理已成為有效控制醫院感染的重要手段,而規范的護理操作技術、嚴格的無菌觀念、消毒隔離管理制度的全面落實等,又是促進護理質量提升的有力保證。
參考文獻:
[1] 楊風萍,吳文. 護理管理在醫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19):4106-4107.
[2] 孫孝芹,崔霞,程軍.發揮護理管理在醫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7,17(7):852-853.
[3] 任蓮花.普通病房醫院感染管理[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21):4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