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究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應用綜合康復護理的效果。方法 此次實驗對象全部選自本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間接收的74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按照入院先后時間先后順序分成實驗組(n=37)和對照組(n=37),對照組開展一般護理,在此基礎上實驗組開展綜合康復護理,分析比較兩種方案護理效果。結果 實驗組和對照組在護理后SF-36評分、左房內徑、心肌重量指數、左室收縮末徑、左室舒張末徑以及左室射血分數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應用綜合康復護理,能夠明顯提升患者心功能,改善其生活質量。
關鍵詞:綜合康復護理;老年慢性心衰;心功能
心血管疾病發展至終末期為慢性心衰,同時也是誘發死亡的重要因素。患者發病后會出現多種癥狀,如體液潴留、呼吸困難、疲乏等,會嚴重損傷患者身心健康[1]。進而除了開展臨床治療外,還需予以患者有效護理干預,以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有研究顯示,予以慢性心衰患者康復護理有助于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因此本次針對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應用綜合康復護理的效果進行研究[2]。詳情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此次實驗對象全部選自本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間接收的74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按照入院先后時間先后順序分成實驗組(n=37)和對照組(n=37)。本次實驗獲得院內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全部知曉并同意此次實驗內容。實驗組中19例男患,18例女患,年齡65-77歲,年齡均值為(70.4±2.1)歲,平均病程為(3.7±0.9)年;對照組中20例男患,17例女患,年齡66-77歲,年齡均值為(71.1±2.4)歲,平均病程為(3.9±1.2)年。以上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差異較小,未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開展一般護理,監測患者各項體征,叮囑患者多鍛煉身體,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此基礎上實驗組開展綜合康復護理,具體如下幾點:①予以患者相應檢查,確定患者心功能評級,再結合患者臨床癥狀為患者制定康復護理計劃。②如果患者為Ⅳ級,叮囑患者保證足夠的休息時間,指導患者在床上進行被動活動,以四肢為主,每天四次,每次10min左右,按照患者接受程度適當增添活動量。同時臥床休養過程中需加強患者日常護理;如果患者為Ⅲ級,可在室內和床邊步行活動,每天三次,每次10min;如果患者為Ⅰ、Ⅱ級,每天通過相應器械開展下肢運動康復,每日下午進行,每天15至20分鐘。在康復運動過程中需密切關注患者詳情,并詢問患者有無頭暈、胸悶、胸痛等癥狀,若出現需立刻停止運動。③限制患者每天鹽的攝入量,每天攝入量必須少于5g,攝入水量控制在1.5至2L。護理人員每天對患者的營養狀況進行綜合評估,以適當調整患者飲食計劃。④和患者進行溝通,告知其堅持治療和配合護理的重要性,叮囑患者謹禁私自更改藥物劑量。⑤待患者出院后,護理人員留下聯系方式,定期電話隨訪,了解患者康復情況,并適當的調節康復計劃。
1.3 觀察指標
①將患者護理后的左房內徑、心肌重量指數、左室收縮末徑、左室舒張末徑以及左室射血分數記錄;②對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應用SF-36評分進行評估,分值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1.4統計學處理
此次實驗數據選擇統計軟件SPSS19.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平方差表示,檢驗值為t,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2.1 對比74例患者護理后的心功能指標
在左房內徑、心肌重量指數、左室收縮末徑、左室舒張末徑以及左室射血分數上,實驗組全部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對比74例患者護理后SF-36評分
實驗組護理前SF-36評分為(65.57±3.78)分,護理后為(89.89±2.14)分;對照組護理前SF-36評分為(66.99±3.45)分,護理后為(74.56±3.09)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臨床中老年群體中慢性心力衰竭發病率較高,該疾病屬于心血管疾病晚期的一種臨床癥狀[3],發病率較高的因素包括:患者年齡較大,機體各項免疫功能逐漸衰弱,又加上合并多種慢性疾病,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治療難度,不僅會影響生活質量,還會延長臨床治療時間,增加患者家庭經濟負擔[4]。因此除了予以患者有效治療外,還需加強護理干預,可確保臨床治療療效。
在此次實驗結果中,實驗組在護理后SF-36評分、左房內徑、心肌重量指數、左室收縮末徑、左室舒張末徑以及左室射血分數上,全部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就說明對患者檢查并進行心功能分級,再根據分級結果開展針對性康復護理,同時結合營養護理、用藥指導和出院指導等護理干預,可提升患者心功能,并改善生活質量。
總而言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應用綜合康復護理的效果較好,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和心功能。
參考文獻:
[1]趙黎. 運動康復護理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 河北醫學, 2017, 23(6):1052-1055.
[2]劉玉志, 楊太聰. 運動康復護理聯合健康宣教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8, v.26(4):164-166.
[3]于瑞英, 張雯, 李莉.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復運動對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 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 2017, 26(1):27-30.
[4]張粉利, 張桂俠. 優質護理模式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情緒患者心功能、運動耐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河北醫藥, 2017, 39(18):2868-2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