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急性心肌梗死 (AMI) 為心血管常見癥,由于冠狀動脈內部供血迅速下降或是終止而讓心肌長時間且極度缺血引起的心肌死亡,病癥起病較為急迫、疾病狀況高危、死亡率較高,預后同救治時機密切相關。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情十分復雜。對患者身心健康有極大危害,臨床必須引起重視,積極給予患者治療及護理,減輕疾病不良影響。因此,加強對該類患者的急救護理十分重要。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護理研究;護理方式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內科的常見疾病之一,急性心肌梗死即由于冠狀動脈發生急性且連續性的缺氧缺血而引發的心肌死亡,臨床癥狀大多表現為激烈且持續的胸骨后部疼痛,修整同硝酸酯類藥品無法完全舒緩,伴隨血清型心肌酶活躍度增強類進行性心電圖改變, 會并發暈厥、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 嚴重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其致病原因主要為過度勞累、暴飲暴食、寒冷刺激等。此病多發生于老年人,起病急,病情進展迅速,并發癥多,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構成嚴重的威脅。目前,臨床中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方法較多,比如再灌注治療、藥物治療等。這些治療方法雖然能夠緩解癥狀,但是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仍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1。因此,如果要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則需在治療的同時實施安全、有效的護理計劃。本研究對其在急性心肌梗死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做了探討,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護理對策
1.1 現場護理
1.1.1 生命體征的監測:進入現場后,及時進行心電圖檢查與持續高吸氧,觀察患者是否存在 ST 段改變、兵力性 Q 波以及心律失常的情況,了解患者病史,測量其體溫、血壓與脈搏,在必要情況下遵醫囑予以心電監護2。
1.1.2 心理護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常伴隨恐懼、焦慮等嚴重的情緒反應,在嚴重疼痛感的影響下,患者也會出現其他消極心理,這種不良心理會導致心肌梗死面積擴大,心肌缺血加重,不利于治療3。因此,在對患者進行搶救時,動作要敏捷、迅速,并用此來穩定患者的情緒。在患者意識清醒的情況下,主動關心患者的情緒,了解患者的心理負擔,給予針對性的安慰和解釋,防止負面情緒對患者產生不利影響。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要保質語氣和善、語言得體,為患者的治療營造出一種良好的心理氛圍,保證患者能夠積極主動的接受治療與護理5。同時,加強同患者家屬溝通,讓家屬給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慰藉,為后續的治療奠定好基礎。
1.1.3 鎮靜止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嚴重的疼痛感,因此,在接觸到患者后,要自第一時間遵醫囑行止痛治療,一般予以 10mg 硝酸異山梨酯,如疼痛癥狀無法緩解,課予以皮下注射嗎啡 5-10mg 或肌注杜冷丁 50-100mg6。待鎮痛護理完成后,要及時建立靜脈通道,實驗肘正中靜脈,保證穿刺的成功,使用 Y 性靜脈留置針,反正在給藥時出現藥液外滲或者脫出的情況7。
1.1.4 心律失常的預防:導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現猝死的原因主要為心室顫動與心律失常,為了預防心律失常的發生,可以對患者使用利多卡因進行治療,若患者出現心輸出量下降、心動過緩、房室傳導阻滯的情況,則使用阿托品進行治療8。
1.2 監護轉移護理
1.2.1 轉移準備:待患者體征定后,需進行轉移,在轉移前要與患者及其家屬做好溝通工作,轉移前檢測患者的生命體征,了解患者的狀態,準備好必備用品,在轉移過程中進行持續性的心電監護,與院內護理人員聯系,準備好必備用品。
1.2.2 轉移注意事項:在轉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時,要保證擔架的穩定,尤其是在上下救護車與樓梯時,要用和善的語言安慰患者,防止加重患者的心理負擔與恐懼心理。同時,保證各類管道的暢通,予以吸氧的患者,要保證供氧流量:予以輸液的患者,保證針頭的固定于輸液速度,防止出現藥液外滲的情況,在轉移的過程中要嚴格監控患者呼吸、血壓、脈搏、心電圖的變化,若有異常,要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1.3 入院護理
待患者入院后,保證病房環境的整潔、安靜和舒適,在患者意識清醒的情況下,為其介紹治療環境,遵醫囑實施各項護理措施,防止其他并發癥的出現,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1.4 評價方式
使用我院設計的“護理服務滿意度調查表”,征求患者與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2討論
研究顯示,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較高,做為心內科常見危急重癥之一,若患者早期得不到有效治療,或治療護理方法不當,均可危及生命,故護理服務在本病臨床處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需采取科學、有效模式給予患者精心護理。及早發現與治療、積極護理至關重要9。臨床護理對維護個體健康、促進康復有積極意義,醫院的護理人員在制定護理措施的過程中,參照一些可信的、科學的以及有臨床意義的研究結果與患者的具體情況相結合,對改善癥狀、促進病情轉歸、減少并發癥、降低病死率有明顯作用10。并提出相應的護理問題,并且對問題出現的原因進行探討,從而制定有針對性的護理計劃和具體干預措施。
3小結
近年來,心肌梗死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出院后的護理至關重要。優質護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包括以下的六個方面,第一,在患者出院前的 2 個工作日之內通過與患者的積極交流為患者建立醫療檔案庫,記錄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備后續使用。第二,醫護人員在患者出院前認真講解心肌梗死相關知識,確保每個患者認識出院護理的重要性,主要包括飲食教育、運動指導和藥物使用注意事項等等。第三,積極與患者和家屬進行溝通,實時掌握患者病情,從而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方案。第四,如果患者發生不良反應,及時與醫院的相關人員進行溝通,確保患者及時治療。第五,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組織知識講座,糾正生活中的不良習慣。第六,實施心理護理提升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加快康復速度。
參考文獻:
[1]王姍姍 , 薛小玲. 基于時機理論的家庭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家屬照顧能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 中華護理雜志 , 2016,51(8):998-1003.
[2]蘇紅梅 , 周云 , 曹靜 , 等 . 循證護理與常規護理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并發心律失常效果的比較研究 . 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 , 2016, 8(9):1106-1107.
[3]鄧應美 , 李玉文 . 優化急診護理和常規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中的應用效果 . 中國當代醫藥 , 2016, 23(4):186-188.
[4]趙金鳳.探討循證護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護理中的應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6):121.
[5]賈永梅 , 白煜峽 , 張輝 . 綜合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療中的作用 . 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 , 2016, 8(7):843-845.
[6]韋志英.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2016,4(28):129-130.
[7] 李天鴻 . 延續性護理干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后的應用 . 醫療裝備 , 2016, 29(16):184-185.
[8]王雪.急性腦梗死患者早期康復護理的臨床觀察 . 中國民康醫學,2016,28(5):118-119.
[9]黃春燕 , 黃燕飛 . 延續性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患者中的應用 . 中國醫藥指南 , 2017, 15(17):264-265.
[10]劉曉靜,吳松鴿,韓露 . 優質護理和常規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護理中的效果對比 [J].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16):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