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對心律失常患者進行動態心電圖檢查,并開展相應的護理,研究其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在2016年1月-2017年12月間,選取在我院進行檢查的4611例心律失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并根據檢查方法與護理方法的不同分成兩組,即采用常規心電圖檢測與常規護理的常規組(n=2305例)與采用動態心電圖檢查與循證護理的研究組(n=2306例),對比兩組檢查的準確性。結果" 研究組的檢查準確性顯著高于常規組的,差異顯著(Plt;0.05)。結論" 在心率失常患者的檢查中對患者應用動態心電圖檢查,并配合優質的護理,可顯著提高患者的檢查準確率,讓患者及時得到有效、合理的治療,促進患者病情恢復。
關鍵詞:心律失常;動態心電圖檢查;循證護理;臨床應用價值
心律失常患者的心臟跳動情況與正常普通人的不同,其心臟跳動出現相對較快或過慢情況,或出現心臟跳動不規律。主要表現為患者的心臟跳動的頻率、起源部位、節律等的異常[1]。心律失常患者常見癥狀為心慌、心悸、心跳很快、心跳混亂等,病情較嚴重的患者還會出現心力衰竭、胸痛、頭暈情況,甚至出現猝死情況,嚴重影響患者生活以及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而研究中對在我院進行檢查的心律失常患者進行動態心電圖檢查配合循證護理,研究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2016年1月-2017年12月間,選取在我院進行檢查的4611例心律失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并成兩組,即常規組(n=2305例)與研究組(n=2306例),各32例。常規組男性患者例數為1186例,女性患者例數為1119例,最低年齡為48歲,最高年齡為67歲,平均(58.3±5.3)歲,合并出現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的患者例數分別為598例、911例、796例。研究組男性患者例數為1190例,女性患者例數為1116例,最低年齡為47歲,最高年齡為68歲,平均(59.0±5.5)歲,合并出現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的患者例數分別為593例、923例、791例。兩組患者的病情、年齡等資料對比差異不顯著,可比Pgt;0.05且均簽署知情書。
1.2" 方法
心電圖檢查:常規組患者采用常規的心電圖檢查,患者取平臥位,在安靜的環境下讓患者放松后開展,檢查采用十二導聯同步心電圖檢測。研究組患者采用動態心電圖檢查,對患者進行24h心電動態檢測,檢測后通過計算機對檢測結果進行處理,轉為心電圖成像,再由專業的人員進行檢查修改,確保檢測的準確性,同時觀察患者的癥狀情況,對變化情況進行記錄。
護理方法:常規組患者采用常規的護理方法,檢查前告知患者注意事項,多注意休息,密切關注患者的心電圖情況。而研究組患者在常規護理方法的基礎上采用循證護理方法,主要有:成立循證護理的專項小組,小組由經驗豐富的護士長擔任組長,成員由責任護士組成。小組成員在護理前經過專業的培訓,具有扎實的循證護理理論知識與專業的技術,可熟練開展護理與檢查操作。在檢查期間關注患者的病情變化以及癥狀表現,查閱相關資料調整護理方案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并主動關心患者,了解患者的心理情緒情況,部分患者會病情與治療等情況出現焦慮、抑郁等消極心理,對于存在消極心理情緒患者進行專業的心理疏導,增強患者的信心,提高檢查與護理的依從性。同時積極、耐心地與患者溝通,為患者解答疑惑,消除患者的不安,促進良好護患關系的建立。
1.3" 觀察指標
本研究主要對比兩組患者檢查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性早搏成對情況的陽性檢出準確率。陽性的判斷:當患者的等電位基線在標準中范圍中時,患者的ST段下降情況,且程度在gt;0.1mV,持續下移時間gt;1mms。同時患者出現心肌缺血缺氧癥狀,兩次間隔時間gt;1[2]。
1.4" 統計學方法
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主要通過SPSS軟件(21.0版本)開展。計數用%表示,且進行X2檢驗,在對比中, Plt;0.05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研究組與常規組患者室性早搏檢出例數分別為531例、1195例,檢出率為23.0%、51.8%,兩組數據對比(x2=10.356,P=0.004);房性早搏的檢出例數依次為1765例、1104例,檢出率依次為76.5%、47.9%,兩組數據對比(x2=10.947,P=0.004);房性早搏成對檢出例數依次為897例、1496例,檢出率依次為64.8%、38.9%,兩組數據對比(x2=9.257,P=0.005)。
3" 討論
在老年患者中,心律失常為常見癥狀,且冠心病患者容易出現心肌缺血缺氧情況而進一步引發心律失常,病情嚴重的危急患者生命健康。常規的心電圖檢測只能短暫記錄患者心率情況,但患者的心率波動較大,需要對患者進行動態檢測來提高檢出率。患者接受動態心電圖檢測可在日常生活中持續檢測24h,完整檢測患者的心率情況,對患者心律失常情況可密切關注,具有較高的診斷率。動態心電圖操作簡單,且方便快捷,無創傷,患者接受較快。但動態心電圖需要24h進行檢測,對患者日常生活些影響,檢測結果容易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因此檢查時配合優質的護理措施,可降低長時間檢測對患者的影響,減輕各因素對檢查結果準確性的影響[3-4]。
根據研究結果可知,研究組患者的室性早搏、房性早搏、房性早搏成對的檢出率差異較大,而研究組患者的檢出準確率顯著較高。表明在心律失常患者的檢查中應用動態心電圖并配合優質可提高患者的檢出準確率以及類型,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讓患者及時得到有效治療,促進恢復。
綜上所述,在心律失常患者的檢查中應用動態心電圖與循證護理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利于患者病情恢復與生活質量的提高,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史曉霞.分析心律失常患者的動態心電圖特征與護理[J].智慧健康,2018,4(02):112-113.
[2]劉萍.對接受動態心電圖檢查的患者實施綜合循證護理對其檢查結果的影響[J].當代醫藥論叢,2017,15(23):253-254.
[3]喬淑珍,喬鳳珍.心律失常患者的動態心電圖檢查與護理措施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79):222.
[4]鄧君.動態心電圖在老年無癥狀性心肌缺血及伴發心律失常檢測中的診斷應用[J].中外醫療,2017,36(28):174-175+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