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病區患者血標本不合格的原因及改進措施。 方法" 選取2017年7月~12月和2018年7月~12月我院收治的住院病人血標本共18370例,根據時間節點分成兩組。改善流程前的血標本為對照組,改善流程后的血標本為觀察組。 結果" 觀察組的血標本合格率大于對照組(P<0.01)。 結論" 病區患者血標本不合格的原因有操作人員未按規范執行、培訓不到位、查對不到位、抽血量不準、管理不嚴格等。對不合格的血標本進行根因分析,落實整改措施,可有效提高送檢血標本的合格率。
關鍵詞:抽血流程;持續改進;檢驗血標本;合格率
PDCA循環法是由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根據信息反饋原理提出的全面質量管理方法[1],PDCA循環的含義是將質量管理分為四個階段,即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處理(act),按照這樣的順序進行質量管理,并且循環不止地進行下去的科學程序。PDCA循環是一種在信息反饋原理基礎上而提煉出的科學化和程序化工作方法,能夠被廣泛應用在護理質量管理領域中[2]。將PDCA循環法應用于改善抽血流程,對不斷提高檢驗血標本的合格率,同樣有著較好的效果。臨床醫生對患者進行病情診斷時,血液常規檢查是必不可少的診斷依據之一。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并不是所有的送檢血標本都是合格的,血液樣本是否合格往往會影響檢測結果。還有由于醫院檢驗的技術不過關,醫院的設備老化等原因都會影響血標本的合格率,進而還會導致患者疾病的誤診[3]。經過綜合分析,送檢血標本是否合格,存在較多影響因素。2018年起,我院通過PDCA循環持續改進抽血流程,明顯減少了血液標本的不合格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7月~12月和2018年7月~12月我院收治的病區患者血標本18370例,按照時間年份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分別為9087例和9283例。提供血液樣本的患者在身高、體重、性別、年齡方面無統計學意義,患者均知情同意抽血過程,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的血液標本從采集、保管、運送及最后檢驗都按照舊有模式進行,由于護理人員未經過嚴格的標準化培訓,采血過程未進行嚴格的流程約束和質量管理,所以在采集血標本到送檢的過程中存在一些缺陷,導致部分患者的血液標本不合格,質量不過關,最后影響檢測結果,不得不重新采血。從2018年起,我院改進了抽血流程,對護士進行規范化培訓,嚴格規范抽血的每一個環節,盡量避免所有導致血標本不合格的因素,觀察組是改進后的血標本數據。
1.3" 觀察指標" 合格即血標本的血細胞形態、血液中成分變化、血液生化等項目正常。不合格即血標本出現溶血、血凝塊、試管錯誤、樣本量不合格等,檢驗科工作人員通知病區護士重新采血。通過檢驗科反饋,查看不合格標本登記本,分析導致血標本不合格的因素,持續改進優化抽血流程,不合格率越低,說明PDCA循環實施有效。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應用統計學分析,其中計數資料進行X2檢驗,P<0.01提示有顯著差異。
2" 結果
3" 討論
通過檢驗科反饋和檢查登記表上的數據分析,我們發現血液標本不合格的原因有:護士未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核對不仔細,造成抽血條形碼與試管不相符;抽血后沒有及時搖勻試管內血液、抽血速度慢、血流速度慢、放血時間長、試管不合格等,導致形成凝塊、標本溶血;護士不能熟練掌握抽血量,造成血標本量過多或過少;部分護士對試管顏色和抽血內容未完全掌握,導致抽血時概念混淆,取錯試管等。
針對存在的原因和檢驗科反饋部分血標本不合格的問題,我們組織科內的護士和相關護士長、檢驗科工作人員進行討論,提出了一系列整改措施,如:加強護士抽血流程的規范化培訓,加強責任心,嚴格執行查對制度,貼標簽必須由兩人核對;提高護士穿刺技術,精確掌握采血量,避免血量不足或過量;購買試管分類盒,內置小格空間,一個病人的全部血試管用皮筋捆在一起,一格一個病人,并用醒目碳素筆做好標識區分;運送時與工人做好交接登記,確保數量正確,及時送檢;采血后及時搖勻,讓促凝劑或抗凝劑和血液充分混勻,輕輕顛倒搖動但不要劇烈震蕩;運送時與工人做好交接登記,確保數量正確;建立護士長微信群,遇到不合格的血標本及時拍照通報,方便其他科室借鑒,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經過落實種種改進措施,血標本不合格率明顯降低。
綜上所述,PDCA循環的應用,能夠將護理管理工作中的重點從事后轉移到事前,從而形成必要的前饋機制,從管理結果轉變為管理因素,實現了以預防為主的護理管理模式[4]。運用PDCA循環法不斷改進抽血流程,通過前后數據對比,發現能夠有效降低血標本不合格的概率,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化驗結果的正確性。有研究認為,持續質量改進能為患者提供科學、持續、全程的質量管理,可提升護理質量[5]。改善抽血流程,實施干預措施,目的就是要減少出錯率,體現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過程。
參考文獻:
[1]孫嵌.PDCA循環在新生兒臍部感染管理中的應用.[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4):210-211.
[2]陳臻,何燕.PDCA循環法在產科及危重癥護理質量中的實踐應用研究.[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6,1(12):110,112.
[3]胡曙榮,蔡娜.急診不合格血標本的影響因素與管理對策.[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4,22(1):172-174.
[4]李丹,李敏等. PDCA循環在新生兒臍部感染管理中的應用.[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8,8(38):1515
[5]何盈盈,眼科護理管理中應用持續質量改進的效果和建議[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23(22):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