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丘疹壞死性結核疹——肺結核的病癥機理,分析其用藥途徑及用藥后反應。方法:選取我院2019年1月23日收治的1例丘疹壞死性結核疹——肺結核患者為研究對象,詳細觀察其病癥反應,開展實驗室檢查、胸部CT掃描及組織病理分析,給予異煙肼、利福噴丁、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等多種治療方式,觀察其CT復查結果,探討其臨床治療效果。結果:患者肺部病灶明顯縮小,皮損全部消褪,復發率為0.0%。結論: 丘疹壞死性結核疹——肺結核容易并發多種風濕性并發癥,皮膚表現較為嚴重,通過異煙肼、利福噴丁、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等聯合療法能有效改善其臨床癥狀,降低復發率,更多病理表現,有待于臨床作深入研究。
關鍵詞:丘疹;壞死性結核疹;肺結核;胸部CT;實驗室檢查;異煙肼;利福噴丁
丘疹壞死性結核疹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皮膚疾病,多發于四肢,通常由中央壞死形成潰瘍和瘢痕,且同時有極高概率伴隨有肺、淋巴結、泌尿道或其他部位結核病灶,其中以肺結核較為常見。臨床研究認為,該癥的主要致病因素來自結核分枝桿菌感染,臨床治療效果并不理想,通常需尋找身體其他部位的結核病灶,隨后給予幾部滅菌消炎藥物進行治療,因其病癥機理復雜,難以根治,因此如何有效優化其臨床治療措施尤為關鍵。本次研究抽取我院收治的1例丘疹丘疹壞死性結核疹——肺結核患者,并分析其診治實例,現將具體內容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9年1月23日收治的1例丘疹壞死性結核疹——肺結核患者為研究對象,詳細觀察其病癥反應,患者性別為男性,年齡24歲,初步觀察可見,其丘疹分布于四肢、軀干部,并成批出現,可見明顯潰瘍、壞死、瘢痕等癥狀,調查其病變史發現,出現上述癥狀的時間超過1年,初發病是,無明顯誘因小腿起丘疹,不痛不癢,對稱發生,因此未及時得到診治。
1.2癥狀分析:
皮疹漸增多波及膝關節周圍、大腿、臀、軀干、雙上肢,丘疹頂端出現膿皰、結痂、自涂莫匹羅星軟膏效不佳。個別皮損自愈留有色沉及瘢痕,但仍有新疹出現。病程中無低熱、乏力、盜汗、消瘦及關節痛。
1.3系統檢查:
患者既往體健,家族中無類似疾病,無結核等傳染病史,不吸煙。系統檢查:無異常。皮膚科情況:腹部、背部、臀、四肢伸側多數散在綠豆至黃豆大質地較硬之丘疹、呈暗紅色、紫紅色,周圍繞以紅暈,境界清楚。
丘疹頂端可見膿皰或褐色痂皮,去除痂皮后可見膿性分泌物及火山口狀凹陷的小潰瘍,有壞死及色素沉著性萎縮性瘢痕,以雙膝關節周圍較著,雙手足及頭面頸部無皮損。皮疹輕觸痛,雙下肢無水腫,淺表淋巴結未觸及腫大。
1.4實驗室檢查:
血沉4mm/h,RPR,取大腿內側皮損,組織病理示:表皮無異常,真皮深層及皮下組織大片組織壞死,壞死組織內可見上皮樣細胞結節,壞死周圍有血管內膜炎,管壁增厚及血管阻塞,血管炎改變明顯。考慮丘疹壞死性結核疹。
1.5診斷結果:
丘疹壞死性結核疹。進一步系統檢查,胸部CT掃描示:右肺上葉病變,多考慮結核。
1.6治療方法:
給予異煙肼0.3g,1次/d,同時給予利福噴丁0.6g,2次/周,給予乙胺丁醇0.75" g,1次/d,給予吡嗪酰胺0.5g,3次/d;選擇以上藥物執行聯合治療,持續治療6個月。同時在局部給予膿泥,抗結核6個月后停用乙胺丁醇,給予給予異煙肼、利福平噴丁,間隔2個月后停止給予異煙肼,繼續給予口福利福平,450mg/次,1次/d,持續治療30d。
2結果:
經治療6個月后,患者肺部病灶明顯縮小,治療9個月后,執行CT復查顯示:患者皮損全部消褪,僅留少數色素沉著萎縮性瘢痕,無1例出現丘疹壞死性結核疹復發。
3討論:
丘疹壞死性結核疹屬于桿菌感染性皮膚病,可稱之為血行性皮膚結核或結核疹。目前一般認為本病是結核桿菌從病灶經血行播散至皮膚且在皮膚上迅速被消滅所致。本病以青年人多見,春秋季節開始發病,患者常伴有肺結核或其他體內結核病灶[1]。本例為24歲2012年春季發病,成批反復發生的丘疹、潰瘍、壞死、萎縮性瘢痕等典型皮損。結合病理報告,進一步系統檢查查出肺結核。抗癆治療效果顯著。遺憾的一點是當時未找到結核菌素,故未做PPD實驗。該病依據典型的皮損,結合病理,診斷并不困難。但丘疹壞死性結核疹有幾種變型應引起注意:①痤瘡炎(acnitis)為發生于面部的深型結核疹。②毛囊疹(folliculid)是一種淺表型的結核疹,為在手背、足背、前臂、及踝部發生的丘皰疹。③陰莖結核疹(penis tuberculid)為發生于龜頭或包皮的壞死性丘疹。④腺病性痤瘡(acnescrofulosorum)為發生于小腿及臀部之痤瘡樣損害。另外還應與以下疾病鑒別:①壞疽性痤瘡 為無痛性毛囊性丘疹和膿皰,常有中央壞死,愈后留下凹陷性瘢痕。主要發生于額、頰部,浸潤較輕,多伴發青年痤瘡,并有粉刺存在。②痤瘡樣梅毒疹 丘疹頂端形成膿皰,散發全身,多見于中年,梅毒血清反應為強陽性。③毛囊性膿皰瘡 發于四肢者可相似,但膿皰與毛囊一致,無中央壞疽,接觸傳染性大,經過短促[2]。近年來結核病發病率呈上升趨勢,以皮膚結核為首發癥狀的并不少見,這就提示臨床醫生遇見皮膚結核的時候應進一步做系統檢查,避免漏診、誤診。1974年報道91例丘疹壞死性結核疹,大都是南非黑人,那里結核病發病率很高,有四人出現尋常狼瘡,1/3病人有明顯結核病灶。用鏈霉素加異煙肼治療,皮疹很快消退,僅留色沉性萎縮性瘢痕。但經年來有人根據血管變化的程度推測,本病可能是血管炎的一種類型,可將其歸納入Mucha及Habermann的苔蘚痘瘡狀糠疹中[3]。可通過加強體育鍛煉,定時對青少年進行體格檢查,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等方式進行結核預防;除此之外,還需按時給嬰幼兒接種卡介苗,以使機體產生免疫力,從而減少結核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趙媛.探討結核病健康教育模式對結核防治的影響[J]. 大醫生, 2017,5(2):14-18.
[2]駱瑞琦,季榕. 探討結核感染T細胞斑點試驗在肺結核中的診斷價值[J]. 中國現代醫生, 2018, v.56(10):18-22.
[3]問進盈.肺結核的發病現狀及有效預防控制策略探討[J].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 2017,18(06):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