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討小兒危重病護理評分法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20例危重病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對照組的患兒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患兒根據小兒危重病護理評分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比較兩組患兒臨床治療效果、統計兩組患兒家屬對護理過程的滿意率。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1.6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5%(Plt;0.05),且觀察組家屬滿意率為96.6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5%(Plt;0.05)。結論:對危重患兒根據小兒危重病護理評分法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能夠更有效的評估患兒病情,找到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提高治療效果。
關鍵詞:小兒危病護理評分法;小兒護理;應用效果
小兒身體發育尚未完全,自身免疫力相對較低,導致小兒危重病病情往往發展較快,因此更需要在護理過程中及時掌握實時病情,為治療和護理提供準確的參考依據。本次研究中,通過對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20例危重病患兒的護理情況進行研究,發現在小兒危重病護理中實施小兒危重病護理評分法,具有很好的臨床應用效果[1]。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20例危重病患兒作為研究對象,經檢查確診與小兒危重病標準相符合,且家屬知曉研究內容并均已簽署同意書。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60例。觀察組女27例,男33例,年齡1~10歲,平均(5.4±1.1)歲;疾病類型:腹瀉伴脫水20例,重癥肺炎合并心衰21例,化膿性腦膜炎6例,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4例,其他9例。對照組男28例,女32例,年齡1~9歲,平均(5.1±0.9)歲;疾病類型:腹瀉伴脫水21例,重癥肺炎合并心衰18例,化膿性腦膜炎6例,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8例,其他7例。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保持良好的治療環境,監測患兒的病理變化,督促患兒配合治療。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結合小兒危病護理評分法進行針對性護理,根據患兒的各項生理指標,對患兒的病情進行評分,然后根據分數進行不同程度的護理,具體方法如下:(1)80-100分的患兒根據病情送至對應病房,進行針對性護理,避免交叉感染;(2)70-80分的患兒需轉入重癥監護室進行重點監護,通過各類儀器監測患兒的生理指標,及時掌握患兒的病情變化;(3)70分以下的患兒需進行全天候監護,密切監控患兒的各類生命指標,做好手術準備工作,以便隨時進行搶救。
1.3觀察指標
護理效果判定標準:觀察兩組患兒的護理效果并進行統計,通過護理后患兒的病情得到控制,各生命體征均達到正常標準,判定為顯效;通過護理后患兒的病情得到好轉,各項生命體征有所改善,但部分指標依然異常,判定為有效;經護理后患兒的病情并未得到控制,且各生命體征失常,或患兒死亡,則判定為無效。
家屬滿意度判定標準:通過患兒家屬填寫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讓患兒家屬對我院的護理情況進行評價,分為滿意、一般、不滿意三種情況。
1.5統計學處理
對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患兒資料進行SPSS17.0軟件分析,患兒治療總有效率和家屬滿意度采用百分比表示,行X2檢驗。P<0.05,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比較:觀察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為91.67%;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5%。觀察組數據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據見表1。
2.2兩組患兒的家屬滿意率比較:觀察組患兒家屬總滿意率為96.67%,對照組患兒家屬總滿意率為85%。觀察組數據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據見表2。
3討論
小兒危病護理評分法中的相關指標極易獲取,在實際應用中,可以通過分析患兒的各類指標,對患兒的病情進行科學的量化處理,并根據結果對不同病情的患兒指定不同的護理方案,使護理過程更具針對性[3]。
綜上所述,通過本次研究可知,在小兒危重病的護理過程中應用小兒危重病護理評分法能有效提高小兒危重病的護理效果,值得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石光華.小兒危重病護理評分法對于小兒護理的干預指導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4,21(23);122-123,126.
[2]趙靜.小兒危重病護理評分法對于小兒護理的干預指導分析[J].生物技術世界,2015,5(7);110-110.
[3]劉迎春,彭宗銀,熊國英,等.APACHEⅡ評分在危重病患兒護理中的應用研[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4,23(6);723-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