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討對皮膚科患者行臨床護理路徑干預的臨床效果。方法:擇取我院在2018年1月~2018年7月所接收的224例皮膚科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將其按照拋硬幣的方法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分別為112例患者。研究組行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參照組行常規護理干預,收集兩組患者的有關資料,并且對比研究組和參照組的健康知識認知率以及遵照醫囑率。結果:研究組的健康知識認知優良率106例(94.64%),參照組為93例(93.04%),研究組的健康知識認知率顯著高于參照組;研究組遵照醫囑率107例(95.54%),參照組為97例(86.61%),研究組遵照醫囑率顯著高于參照組,P<0.05,兩組差異于統計學而言有意義。結論:對皮膚科患者行臨床護理路徑干預,能夠提高患者的認知率以及遵醫率。
關鍵詞:臨床護理路徑;皮膚科患者;健康知識;遵醫率
臨床護理路徑主要是由護理人員、主治醫師以及其他醫務人員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明確護理要求和目標,以此為基礎制定更加系統化而又規范性的護理方案,達到合理利用有限資源的目的[1]。傳統的護理模式存在諸多不足之處,難以確保護理方案的切實落實,嚴重影響了護理效果。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基于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有組織、有計劃以及全面的護理干預和教育活動,幫助患者認知有關該類疾病的保健知識,并且樹立正確對抗疾病的治療信心,積極鼓勵患者參與到整體治療和護理過程之中,更加利于減少疾病的復發,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患者的預后恢復[2-3]。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擇取我院在2018年1月~2018年7月所接收的224例皮膚科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將其按照拋硬幣的方法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分別為112例患者。其中,研究組男性62例,女性50例,最大年齡78歲,最小年齡20歲,平均年齡(45.12±11.38)歲;參照組男性60例,女性52例,最大年齡80歲,最小年齡20歲,平均年齡(45.57±11.83)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后并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
1.2護理方法
研究組行臨床護理路徑干預。首先,制定臨床護理路徑方案,基于主治醫生以及科室主任的指導下,由護理人員以及護士長等建立護理小組,并且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和患病程度制定護理路徑表,內容包括:護理方案以及效果評價等;其次,嚴格按照護理路徑表開展護理工作,護理人員完成健康教育后,需給予評估,確定無誤后簽名。同時,每天核對護理路徑表,結合患者的評估結果,適當調整護理路徑表的內容,進而更好的為患者提供護理干預和指導;最后,護理人員在開展護理路徑表計劃的過程中,需要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與患者之間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進而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和依從性。此外,適當介紹路徑表的有關內容和實施流程,加強護理人員以及患者對于整個護理方案的認知,患者適當了解護理方案和整個流程,能夠利于提高患者的認知度,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利于滿足患者所提出的護理需求,促進了患者健康行為和生活習慣的形成,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認知程度。
參照組行常規護理干預。
1.3臨床觀察指標
收集兩組患者的有關資料,并且對比研究組和參照組的健康知識認知率以及遵照醫囑率。
1.4統計學方法
通過SPSS19.0軟件進行兩組臨床研究展開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通過百分比表示,選擇卡方值檢驗,檢驗水準為P<0.05,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比兩組患者健康知識認知優良率
研究組的健康知識認知優良率106例(94.64%),參照組為93例(93.04%),研究組的健康知識認知率顯著高于參照組,P<0.05,兩組差異于統計學而言有意義。見表1:
2.2對比兩組患者遵照醫囑率
研究組遵照醫囑率107例(95.54%),參照組為97例(86.61%),研究組遵照醫囑率顯著高于參照組,P<0.05,兩組差異于統計學而言有意義。見表2:
3討論
對于大部分皮膚科患者而言,一旦發病具有難以根治、易于復發等特點,因此,臨床上不僅需要給予對癥治療,同時,還需要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臨床護理路徑干預[4]。通過采取臨床護理路徑干預,能夠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護理指導,并且幫助患者更好的掌握有關自身疾病的健康知識,使其樹立更加正確而又健康的觀念,不斷增強治療信心,從根本上提高了患者的配合度和依從性[5]。傳統而又常規的護理模式,嚴重缺乏規范而又科學的護理流程,操作性相對較差,將會導致皮膚科患者難以接受全面而又系統的護理指導和干預,并不利于患者的預后恢復[6]。本次經過大量的分析,得出:研究組的健康知識認知優良率106例(94.64%)顯著高于參照組為93例(93.04%),研究組遵照醫囑率107例(95.54%)顯著高于參照組為97例(86.61%),P<0.05,兩組差異于統計學而言有意義。近年來,我國醫療技術和水平逐漸進步,臨床上通過行護理路徑干預,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和患病程度,制定系統而又規范的護理方案,并且針對患者的不同特點設計臨床路徑表,從患者入院開始實施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指導,嚴格按照護理路徑表開展護理工作,使得護理工作有計劃、有標準的實施,有效避免了由于個人能力所造成的的護理風險和問題,更加利于為患者提供有效的護理指導和干預,幫助患者形成正確的生活習慣,使得患者正確認知自己的患病情況以及有關的健康知識。
結語:
總而言之,通過行臨床護理路徑干預,不僅能夠滿足皮膚科患者所提出的護理需求,同時,還能夠提高患者對于該類疾病的認知程度,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認識,更加利于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和依從性。
參考文獻:
[1]郝建俠. “5S”管理模式在皮膚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中國衛生產業,2017,14(34):16-17.
[2]田媛. 皮膚科患者護理管理方法及施行意義研究[J]. 中國衛生產業,2018,15(27):65-66.
[3]黃金. 護患溝通方法在皮膚科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40):67+69.
[4]馬姝. 優質護理模式對提升皮膚科患者護理滿意度的影響探析[J]. 中國衛生產業,2016,13(35):46-48.
[5]孫耀輝. “一病一品”項目在皮膚科護理實踐中的應用[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16):70-71.
[6]袁紅英,朱琦. 個性化護理對皮膚科患者治療效果和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 當代護士(中旬刊),2018,25(02):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