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對ICU危重患者鎮靜和鎮痛的護理方法和效果進行探討。方法 以60例ICU危重患者為對象,就診時間段為2017年2月到2019年2月期間,實施常規護理干預的30例患者納入對照組,另外30例實施預防與針對性護理干預的納入觀察組,對兩組患者鎮靜和鎮痛評分情況進行比較。結果 采用不同護理方式后,觀察組患者鎮痛及鎮靜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ICU危重患者實施預防與針對性護理干預能起到一定的鎮靜及鎮痛作用,具有積極的推廣價值。
關鍵詞:ICU危重;鎮靜;鎮痛;針對性護理干預
ICU是病情危重的患者實施搶救及專門護理的重要場所,患者病情多數較為復雜,身體伴隨著不同程度的劇痛與不適,無論是重度創傷帶來的身體不適,還是手術后的各種抗感染治療,患者都需要面臨較大的痛苦折磨,使得患者的心理及身體都受到較大的傷害,出現各種不良的情緒,如煩躁、焦慮及抑郁等等,影響疾病預后的同時,也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難度,因此,針對ICU患者,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十分重要,起到鎮靜和鎮痛效果,對于患者預后意義深遠[1]。下面本文針對60例ICU危重患者進行研究,對我院實施的預防及針對性護理干預的效果進行探討,整理具體報告如下: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以60例ICU危重患者為對象,就診時間段為2017年2月到2019年2月期間,實施常規護理干預的30例患者納入對照組,另外30例實施預防與針對性護理干預的納入觀察組。對照組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齡最小22.8歲,最大78.9歲,平均年齡(41.28±3.67)歲;觀察組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齡最小23.1歲,最大79.1歲,平均年齡(42.14±3.88)歲,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嚴密監測患者病情,定期輔助患者調整體位,加強各種導管的監測工作,對家屬探視時間及次數進行嚴格限定。
觀察組預防及針對性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包括:①由專業的護理人員組建專門的護理小組,小組成員定期組織培訓工作,對患者的鎮靜及鎮痛情況進行專業的護理。②嚴密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并進行準確的評估,尤其是意識形態模糊,表達不清楚的患者,通過面部表情及生命體征的變化,對患者的疼痛情況正確做出判斷,并采取適當的干預措施。③定時對患者的呼吸道進行護理,輔助患者定時調整期體位,適當抬高床頭高度至患者舒服體位,對患者進行適當按摩,幫助患者肢體適當鍛煉,防止靜脈栓塞和壓瘡情況發生,定期檢查各種插管是否安置妥善,及時對意識清楚,能表達的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知識教育,提高其對疾病的認知程度,注意患者營養情況,加強營養的供給與補充。
1.3觀察指標
采用疼痛數字評分法(NRS)對患者的疼痛情況進行評定,數字0~10 代替文字表示疼痛的程度,滿分10分,分數越高,患者疼痛現象越嚴重。采用Ramsay對患者的鎮靜情況進行評分,總分10分,分數越高,患者真挺情況越差。
1.4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納入到SPSS20.0的Excel表中,進行對比和檢驗值計算,卡方主要是用于檢驗和計算患者計數資料之間的數據差異,如性別、百分比等,年齡均數和病程均數比較采用平均數±標準差表示行t檢驗,當P<0.05為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鎮痛及鎮靜的評分結果對比
采用不同護理方式后,觀察組患者鎮痛及鎮靜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3討論
ICU患者一般都是病情危重,身體受到較大程度的創傷或者經歷較大手術后的患者,患者一般經受較大的身體折磨及心理折磨,心理負面情緒較多,有些甚至不配合醫護人員,放棄治療,使得護理工作難以進展,影響疾病的預后,患者多數需要服用鎮痛或鎮靜藥物,但長期服藥使得藥物耐藥性得以提升,對患者起到的作用有效[2]。本次研究中,觀察組采用預防及針對性護理,成立專門的護理小組,對患者的鎮痛及鎮靜情況進行專門的護理,定期組織培訓,使得護理人員的護理水平不斷得以提高,同時,針對危重患者,及時給予精細化護理,幫助患者調整體位,注重導管的歸置情況,經過精心護理后,患者的鎮靜及鎮痛評分得以明顯較少,情況得以好轉。
綜上所述,對ICU危重患者實施預防與針對性護理干預能起到一定的鎮靜及鎮痛作用,具有積極的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劉京濤, 馬朋林, 汪榮, et al. ICU機械通氣患者的鎮靜與鎮痛:指南vs現實[J]. 中華重癥醫學電子雜志, 2017, 3(4):241.
[2]崔慧. ICU重癥腦損傷患者應用鎮靜鎮痛及針對性護理的效果分析[J]. 臨床研究, 2017,48(4):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