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評估全面肺功能康復護理對高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通氣指標及生活質量的作用。 方法:選取我院2017年04月至2018年06月呼吸科接受住院治療的高齡(年齡>70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6例,將其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原則分成2組,38例為一組。一組給予常規護理服務(稱之:對照組),另一組給予全面肺功能康復護理(稱之:觀察組),比較兩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患者護理前后肺通氣指標及生活質量的變化。 結果:對照組肺通氣各項指標提高水平及生活質量評分均不及觀察組,兩組數值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給高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實施全面肺功能康復護理較常規護理服務更具臨床價值。
關鍵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梗塞;高齡;全面肺功能康復護理
前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科中老年患者常見疾病,以氣流持續受限為特征,病情呈進行性不可逆發展,與氣道慢性炎癥密不可分[1]。長期吸煙患者為高發人群,晚期常進展為嚴重呼吸困難甚至呼吸衰竭,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尤其是年齡在70歲以上的高齡患者[2]。改善高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通氣功能和生活質量是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很不可或缺的一方面。由于高齡患者身體機能減退,常合并多種慢性臟器功能不全,常規護理常常不能滿足每位患者的護理需求,此次研究通過對觀察組高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實行全面肺功能康復護理,目的是為高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臨床護理探索新思路,探究結果如正文展示。
1" 資料、方法
1.1"" 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04月至2018年06月呼吸科接受住院治療的高齡(年齡>70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6例,將其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原則分成2組,38例為一組。其中對照組中男性23例,女性15例,年齡70—89歲,平均(77.4±2.40)歲,病程1123年,平均(14.2±1.08);觀察組中男性19例,女性19例,年齡70—91歲,平均(76.5±2.23)歲,病程1425年,平均(13.8±1.68)。兩組對象在病史和年齡等情況上差異顯著,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2013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臨床診斷指南》關于COPD診斷標準;MRC呼吸困難評級量表評級在2級以上;年齡>70歲;均取得患者及家屬的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者;合并精神疾病,言語溝通障礙者;近期接受過類似護理干預者。
1.3" 護理方法
給予對照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行常規護理方案,如患者入院后立即監測生命體征、評估患者病情及呼吸困難程度、衛生護理、心理干預、健康宣教、指導患者及家屬用藥用膳及禁煙酒等。對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行全面肺功能康復護理,包括:第一,訓練患者學習正確的呼吸方式,主要是腹式呼吸和縮唇呼吸兩種方式。及時發現患者心理需求變化,與患者多交流,同時囑患者家屬增強與患者的溝通。腹式呼吸:左右手分別置于胸前和上腹部,吸氣時右手隨著腹部膨隆抬高,呼氣時右手加壓促進氣體排除,使呼氣時間大于吸氣時間,每次訓練時間大于15分鐘,一天三次。縮唇呼吸:主要是指呼氣時,口呈吹口哨樣,減慢氣體排出速度,使呼氣時間大于吸氣時間,每次訓練時間大于15分鐘,一天三次。第二,步行6分鐘訓練法:霧化吸入沙丁胺醇后,持續步行6min,行走過程中以最大限度加速步行,保證步行前后分別有510min的熱身及冷卻狀態。每次4組,一天三次。以上兩種方法均應用6個月。
1.4" 觀察指標
(1)肺功能指標: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用力肺活量(FEV1/FVC);
(2)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量表進行評價,包括運動耐力、行動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心理狀態[3]。
1.5 統計學處理
此試驗中數據使用核算軟件SPSS 22.0版本,其中2組高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各項數據使用“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達,同時將其運用t值檢驗,結果顯示為P<0.05時,說明2組高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上述指標的對比有統計學含義。
2 結果
2.1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各項肺功能指標變化,結果示觀察組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用力肺活量(FEV1/FVC)升高程度均高于對照組,P值<0.05,符合統計學差異。如表1:
2.2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結果示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生活質量均有提高,觀察組患者運動耐力、行動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心理狀態各方面均優于對照組。
3 討論
反復發作,進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難是降低高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質量的最主要因素[4-5]。高齡患者機體各項機能均有所下降,耐受力較差,故致死率高。此次研究結果表明,全面肺功能康復護理有利于提高高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質量,這對實施內科治療的同時是一個很好的補充。
綜上所述,對高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實施全面肺功能康復護理干預有確切的臨床價值,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劉慧英,周小玲.改良集束化護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4,30(21):40-41.
[2] 劉其蘭,江智霞,王連紅等.過渡期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命質量影響的Meta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9,35(6):475-480.
[3] 盧丹.無創正壓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護理綜合干預的效果評價[J].中國醫藥導報,2015,12(28):151-155.
[4] 李雪梅,田志宏,唐瑜等.轉出過渡護理對重癥加強護理病房重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8,15(23):129-133.
[5] 呂建萍,丁淑芳,周志慶等.多學科合作延續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命質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22):1657-1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