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探討母嬰同室新生兒護理中共同參與護理模式的臨床效果。選取2018年11月出生的120例新生兒并將其平均兩組進行對比觀察。一組作為傳統組,一組作為共同組。傳統組的新生兒接受傳統方式護理,共同組的新生兒接受共同參與護理模式性質的母嬰同室護理。將兩組新生兒護理質量以及新生兒母親的滿意度進行對比分析。結果顯示,共同組新生兒的不良反應率遠低于傳統組,且共同組新生兒母親的滿意度遠高于傳統組。由此,我們可以發現,共同參與護理模式性質的母嬰同室護理效果較好。
Abstract: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co-participating nursing models in maternal and neonatal neonatal care. 120 newborns born in November 2018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ne group is a traditional group and another group is a common group. Newborns in the traditional group receive traditional care, and newborns in the cohort receive maternal and child co-work in the form of a shared care model. The quality of the two groups of neonatal care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newborn mother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verse reaction rate of the newborn group was much lower than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group,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mother of the common group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group. We can find that maternal and infant room care with the nature of participation in the care mode is better.
關鍵詞:母嬰同室;新生兒護理;共同參與
由于新生兒各個身體機能發育都不完善,所以任何一個護理差錯都可能極其嚴重的后果。隨著新生兒護理的不斷發展,共同參與護理模式性質的母嬰同室護理逐漸得到推廣,簡而言之,就是將新生兒與新生兒母親放在一個房間進行共同護理。由于一些新生兒母親還沒有從生產的緊張情緒中緩解過來,也還沒有適應身份的轉換,所以在護理新生兒時容易產生緊張情緒,影響護理質量。本文選取2018年11月出生的120例新生兒并將其平均分成兩組進行對比觀察,研究母嬰同室新生兒護理中共同參與護理模式的臨床效果。
1 研究內容
1.1研究對象
選取2018年11月出生的120例新生兒并將其平均兩組進行對比觀察。一組作為傳統組,一組作為共同組。每組60名新生兒
1.2研究方法
傳統組新生兒接受傳統方式護理,即新生兒不與母親待在一起,由專門的護理人員對新生兒進行護理。共同組新生兒與母親待在一個房間里,接受共同參與護理模式的母嬰同室新生兒護理。具體內容如下。
1.2.1 宣傳教育
護士要對新生兒家長進行宣傳教育,讓他們知道母嬰同室新生兒護理中共同參與護理模式的重要意義。并告訴家長該模式具體的操作方法,讓家長提前有所了解。
1.2.2 洗浴護理
給新生兒洗浴時需要護理人員的協助。家長提前預約好時間,準備好洗浴用品,護理人員對新生兒進行仔細檢查,然后幫助新生兒母親給新生兒進行洗浴。
1.2.3 其他護理
由于產婦初為人母,對很多護理操作不熟悉,護理人員要指導產婦如何正確喂奶、撫摸嬰兒等,還要幫助保持母嬰同室環境的健康,避免新生兒和產婦出現感染。
1.2.4 制定護理目標
制定共同參與模式下的母嬰同室新生兒護理目標,根據每個新生兒和產婦的具體情況制定特定的護理目標,還要及時關注新生兒母親的情緒變化,建設良好的護理環境與氛圍。
2 研究結果
組別"""""" 例數"""""" 產婦滿意率""" 新生兒不良反應率
傳統組""" 60""" 82% 10%
共同組""" 60""" 98% 1%
結果顯示,共同組新生兒的不良反應率遠低于傳統組,且共同組新生兒母親的滿意度
高于傳統組。
3 討論
新生兒體質脆弱,護理環境對其影響非常之大。傳統護理有專門的護理人員完成,將新生兒與產婦分開,疏遠了新生兒與產婦的聯系,而將母嬰同室護理模式鼓勵新生兒與產婦同處一室,有利于產婦角色的轉變,提前訓練產婦如何對新生兒進行科學護理,還容易促進新生兒與產婦的感情,有利于新生兒的發育。本研究數據也顯示共同組新生兒的不良反應率遠低于傳統組,且共同組新生兒母親的滿意度高于傳統組,足以體現母嬰同室護理模式的科學性,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楊東英,雷葉琴.共同參與護理模式在母嬰同室新生兒護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23(18):68-69.
[2] 吳惠文. 母嬰同室共同參與護理模式的應用效果分析[J].海南醫學,2014,2(18):2807-2808.
[3] 郭利華.母嬰同室新生兒護理的共同參與式探討[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A4):236-237.
[4] 李雪蓮,臧雅靜. 護理干預對預防母嬰同室新生兒嘔吐的影響[J]. 中國衛生產業,2012,9(19):53.
[5] 賈姣元.共同參與模式在母嬰同室新生兒護理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6,24(3):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