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們對健康飲食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與抗生素和西藥相比,益生菌是可食用的蘑菇,對人體腸道具有良好的調節和保護作用。"對人體的傷害很小。"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研究表明,這些產品在發酵和成熟過程中有乳酸菌的參與,還需要乳酸菌來獲得風味,保存和成熟[11]。從研究這些傳統食品中獲得的知識和經驗激勵了許多食品研究和開發人員發現傳統食品中乳酸菌的生產和改進。而新產品開發具有廣闊的應用空間。
一、益生菌的應用
1.1益生菌在養殖業中的應用
由于世界上許多國家限制或禁止在飼料和水產養殖中使用抗生素,尋找新的抗生素替代品是水產養殖業的當務之急。益生菌是抗生素的最佳替代品,因為它們具有益生菌,抑菌和促生長作用。"育種業的快速研究也引發了繁榮。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和美國飼料協會(AAFCO)已經發布了40多種可以添加到牲畜飼料中的益生菌。中國農業部公告第318號規定,15種益生菌可用作飼料添加劑[12]。動物育種實踐表明[13]益生菌對維持動物腸道菌群平衡,改善動物性能,減少腸道病原微生物和凈化谷倉環境具有積極作用。益生菌如乳酸菌,芽孢桿菌,酵母和真菌廣泛用于家畜和家禽飼料中,并用作發酵飼料菌株或飼料添加劑。益生菌發酵飼料是一種益生菌促進和優質飼料,有可能取代含有抗生素飼料的新飼料[14,15]。
1.2益生菌在醫學中的應用從傳統的發酵中藥到今天的益生菌制劑,益生菌在現代醫學中被廣泛用于益生菌對人體的影響。所謂的益生菌制劑[16],根據益生菌的特征,如全腸,營養和抑菌,它是通過適當的方法制成的活粉末,片劑或膠囊。服用后,它可以起到相應的預防和治療作用,例如市售的益生菌,如Mommy Love和Peifei Kang。和益生菌保健藥物如Synbiotics,Hanson's和Anglia。由于益生菌的生理特性和范圍,益生菌和中藥的作用研究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2.益生菌和中藥微生物在中藥中的應用
長期以來,六神曲,光大豆,半夏,紅和劍曲都是益生菌自然發酵的中藥。采用中藥配方原則,單味中藥或一組具有相似或協同作用的中藥可以通過單一或多種細菌發酵。隨著微生物技術的發展和中醫藥在祖國的進一步研究和開發,益生菌在中藥發酵中的應用形式越來越多樣化[17]。大力推動中藥產業現代化。
中藥益生菌發酵研究中藥發酵是中藥的傳統方法之一。中藥發酵是一種利用環境中的微生物真菌在自然條件下發泡和包衣藥物的加工方法。然而,該菌株不純,目標不強,這極大地限制了微生物的作用[18]。藥物品控艱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們對微觀世界認識的深化,有針對性地利用單一或混合有益微生物菌株進行中藥材的靶向發酵,根據藥物的特點,將該組合有目的地與菌株特征相結合,選擇相應的合適益生菌進行發酵,動態控制溫度,濕度等發酵條件。"根據液體或固體發酵的要求,實現發酵產品的優化和可控性,從而實現中藥發酵的現代化。
2.2益生菌發酵中藥的作用
中藥的現代發酵較好地融入了現代生物技術的元素,根據臨床酶學及生化理論的發展,中藥發酵能定向改變藥物的性能,提高藥物有效成分含量,增強藥物療效,同時可以修飾或降解藥物的有毒成分而達減毒作用。鄭利華等[19]對五倍子進行發酵炮制,發現能明顯提高五倍子的收斂作用,降低了部分患者服用后食欲缺乏的副作用。吳志勇等[20]發酵黃芪后黃芪多糖最多可達普通水提法的5倍。徐萌萌等[21]利用益生菌發酵實現了梔子、黃芩、牛蒡子、甘草這些苷類中藥在體外成分的轉化,提高了其苷元的含量,使其更利于人體吸收,從而增強藥物的療效。此外,在益生菌發酵中藥的過程中產生的酶及代謝產物會以藥材中的有效成分或者非有效成分甚至有害成分為前體,進行生化反應,對這些物質進行消化、分解、轉化等,建立起一個體外的“人工腸胃”系統,把大分子物質分解轉化為能夠被直接吸收的有效小分子物質或新的活性物質,提升了傳統中藥的療效,明確了效果,同時為解決中藥藥效成分人工合成難以及新藥開發提供了新的途徑[22,23]。
2.3益生菌發酵中藥在臨床上的應用隨著人體微生態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益生菌屬被廣泛的應用于臨床,益生菌發酵中藥也被廣泛地應用于藥品及功能食品中。研究證明,正常情況下,腸道菌群按一定種群比例和順序定植在腸壁上,正常菌群成為優勢種群,形成穩定的微生態平衡,對宿主具有生物屏障、抑制致病菌和腐壞菌、提供營養、提高免疫力等促進健康作用,體外發酵的中藥攜帶益生菌成分進入人體后,易被腸道內的菌群屏障識別,有效成分順利被人體吸收,加快了藥效的發揮,同時減少或降低了藥物引起的人體自身的免疫反應。傳統中草藥給藥途徑多采用口服方式,經益生菌發酵后的中藥適口性改善,除去了傳統中藥湯劑“苦口”的缺陷。同時服用中藥成分與益生菌進入人體“胃腸發酵系統”,與人體內腸道菌群發生交聯,完成中藥有效成分的轉化,產生出具有較強藥理活性的代謝產物[24]。經長期臨床和實踐證明,發酵中藥相比傳統中藥藥效提高4~28倍,是對傳統中藥的重大創新,開創中藥的新時代。
三、展望
雖然中國有使用中藥和益生菌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但由于對中藥的藥用性質和藥理學研究不足,"除微生態學研究起步較晚外,藥用益生菌和益生菌在中藥加工中的應用機制尚不清楚。藥用益生菌和益生菌發酵中藥缺乏系統的多維評價體系,但隨著醫藥市場的不斷需求,"憑借其獨特的藥理特性,這兩者將成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的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