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生活的追求有著明顯的增長,尤其是在醫療方面,不僅對于醫療技術的要求日益增加,對于醫療護理服務的質量也有著明顯的增加。懷孕婦女是臨床上較為特殊的一類“病人”,他們不僅受到家庭的特殊關心和關懷,也是臨床護理工作中極為重要的一群人,孕婦在懷孕期間,由于身體激素的變化,使得其臨床上極易出現各種不同的疾病樣變化。在婦女懷孕期間,不僅需要關注其飲食情況、休息情況,更需要關注在懷孕期間一旦出現其他臨床癥狀,要如何進行護理干預,否則一旦孕婦出現任何問題,也會對其腹中的新生兒造成一定的傷害和影響,因此如何才能確保孕婦順利生產,確保孕婦以及新生兒的安全和健康就是極為重要的一件事。
一、懷孕期間常見癥狀及護理
1、惡心、嘔吐
孕婦在懷孕初期,最為常見的臨床癥狀就是惡心、嘔吐,一般孕婦的嘔吐情況在清晨最為嚴重,少部分孕婦會出現全天嘔吐的情況,臨床研究中指出,這主要是由于孕婦懷孕后,體內的激素出現改變,胃腸平滑肌松弛導致的,同時孕婦的心理情緒也會造成其出現這種嘔吐情況。
為減少孕婦的嘔吐癥狀,可以對其的飲食進行控制,限制其胃內食物容量,借此改善孕婦的胃腸蠕動情況,同時孕婦要減少對液體的攝入,在進食后需要進行一定的餐后散步,遵循少餐多食的原則;與此同時需要孕婦的心理情緒進行護理干預,了解其內心的不安與敏感,孕婦家屬,尤其是丈夫,需要在孕婦情緒出現失控的時候,陪伴在孕婦身邊,給予孕婦安慰和支持,耐心的與她進行溝通,減少孕婦的負性情緒,舒緩孕婦的壓力。
2、尿頻、尿急
在孕婦的懷孕初期,由于子宮增大,進而對膀胱造成了一定的壓迫,隨著懷孕時間的增加,至12周后,尿頻、尿急的癥狀就會有所改變,但至懷孕后期,由于胎先露的入盆,膀朧再次受到擠壓,進而導致孕婦又會出現尿頻、尿急的情況,事實上,主要排除患者有尿路感染的情況,對于這種尿頻、尿急的情況并不需要過于緊張,因為其屬于孕婦懷孕后的臨床正常現象,因此在這一過程中,不需要對孕婦的液體攝入進行控制,避免孕婦出現脫水的情況,最終影響孕婦的機體正常運行。
不過由于后期孕婦的肚子越來越大,排便時不太方便,家屬可以為孕婦準備便于孕婦站立小便的用具,幫助孕婦進行排便,同時可以指導孕婦進行縮肛運動,對其盆底肌肉的張力進行訓練,可幫助孕婦對排尿進行有效的控制。
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在孕婦生產完后,如果還存在尿頻、尿急的現象,則可能是由于會陰肌肉過于松弛、或是其盆底肌肉受到損傷,這需要立即進行檢查和治療。
3、胃部不適
孕婦臨床上常會出現反酸、上腹壓迫等情況,這主要是由于產婦懷孕后子宮增大,對胃部造成了壓迫而導致的,且部分產婦在進食后,會立即臥床休息,或是孕婦在進食的過程中,過多的攝入了油炸食物、或是脂肪過多的食物,進而出現了“胃灼熱”等癥狀。
針對這種癥狀,需要對產婦的飲食習慣進行改變,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并減少胃內容物體積;孕婦在用餐前,可以少量攝入一些奶油、或是奶酪等食物,來預防出現“胃灼熱”,若是孕婦已經出現明顯的“胃灼熱”現象,則應使用制酸劑藥物進行緩和治療,但在治療的過程中,不可使用碳酸氫鈉的食物或是藥物,避免其中的鈉離子促使孕婦出現水潴留,電解質紊亂等癥狀。
4、背部疼痛
隨著懷孕周期的不斷增加,孕婦的子宮也在不斷的增大,同時孕婦的重心也會開始隨之向前轉移,孕婦在行動過程中,為了保證身體的平衡,就必須頭和肩部向后仰,這也使得孕婦的腰部、韌帶等位置的負擔不斷的加重,最終使得孕婦出現不同程度的背痛癥狀。
為了避免或者是緩解這種背痛癥狀,需要先與孕婦進行溝通,并說明護理的方法以及原理,取得孕婦以及家屬的信任和支持,根據孕婦的日常生活對其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孕婦日常生活中需要保持良好的姿勢,不可過于疲累、長期活動,在孕婦靜坐休息的時候,可以將背部或是頭部靠在椅子上,或是采取盤腿坐姿,也可以有效的緩解孕婦背部過于用力;也可通過調整工作臺的高度,幫助孕婦找到最佳的位置;建議孕婦有計劃地鍛煉以增強背部肌肉強度也是預防腰痛的 有效措施,例如骨盆擺動運動體操,每日3次,可以減少脊柱的曲度,有助于緩解背痛;孕婦在彎腰撿取物品時,需要注意的是先彎曲膝蓋而不是彎曲背部,這樣可以有效的保持孕婦脊柱的平直,進一步減少孕婦背痛的癥狀。
二、總結
懷孕婦女,也就是孕婦她們擁有著共同的心理、生理特征,以及各種需要等。在懷孕期需要加強對孕婦的營養支持,胎兒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所需要的營養素,均來自于母體,且孕婦需要為分娩和分泌乳汁進行營養素儲備,因此在孕婦備產的過程中,加強對其的護理和照顧極為重要。
最后,希望可以提醒廣大的孕婦以及家屬,孕婦在懷孕期間,其身體極為敏感,抵抗力也較差,因此在懷孕期間,需要小心避開各種危險因素,但孕婦均不能一直臥床休息,也需要在適當的情況下,進行一定的活動和鍛煉,這才能有效確保孕婦的身體素質,也進一步確保分娩時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