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索撫觸護理方式對新生兒生長發育狀況的影響。方法:以我院在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間收治的58例新生兒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9例,其中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方法進行干預,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增加撫觸方式進行干預。比較兩組新生兒在體長、頭圍、體重的數值,并分別記錄兩組新生兒排盡胎糞的時間與黃疸消失的時間。結果:經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新生兒的身長、體重和頭圍數值均大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lt;0.05),在排盡胎糞時間、黃疽消失時間方面,觀察組均快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結論:對新生兒施行撫觸干預有助于促進新生兒的生長發育,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新生兒;護理;撫觸;生長發育
前言
新生兒護理是產科護理中的重要一環,撫觸護理是近些年新型的產后延續性護理干預服務。其原理是利用雙手對新生兒的身體各處進行按摩,從而對皮膚構成溫和刺激,傳遞至嬰兒神經中樞后引發嬰兒的生理變化。本文重點就撫觸護理對新生兒生長發育狀況的影響加以分析,具體內容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58例新生兒作為研究對象,采取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9例,所有新生兒均未患有影響生長發育的疾病。其中觀察組中男性新生兒15例,女性新生兒14例,產婦平均孕齡(28.1±2.3)歲,新生兒平均胎齡(38.3±1.5)周。對照組中男性新生兒14例,女性新生兒15例,產婦平均孕齡(27.9±2.2)歲,新生兒平均胎齡(38.2±1.6)周。兩組新生兒在性別、產婦孕齡、平均胎齡等基礎資料的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身體護理方法,由護理人員為新生兒提供環境控制和營養支持。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干預的基礎上采取撫觸護理干預的方式,具體護理方式說明如下:
第一,首次撫觸時間應選在新生兒出生1d后,在每日沐浴后或喂奶后1h對其進行持續10min的撫觸按摩,每天應進行2次。在撫觸期間,新生兒需處于清醒狀態。
第二,撫觸前準備。應控制市內安靜、干燥,將室溫保持在25℃到28℃之間。要求產婦在進行撫觸按摩前保持雙手清潔,指甲邊緣光滑,并在雙手涂抹無刺激性的潤膚油。確保新生兒糞便排除干凈,并在撫觸位置附近準備清潔衣物和尿布備用。
第三,護理人員應對撫觸順序加以指導,要求產婦按照頭部-手臂-胸腹部-雙腿-背部-臀部的順序對新生兒進行撫觸按摩,并做好局部覆蓋保暖。在對新生兒的頭部進行按摩時,需讓新生兒平臥于墊子上,沿著新生兒下頜采取自下而上的順序向兩側滑動。以新生兒額頭中心為起點,分別向兩側輕推,并順著前額向頭部后方晃動。在對新生兒手臂進行撫觸時,需讓新生兒的雙臂保持自然下垂的資質,依次輕按新生兒的上臂、前臂、手腕、手掌、手指,幫助新生兒的手腕進行適度旋轉,從手掌根部到指尖輕輕提拉各個關節。在對新生兒的胸腹部進行撫觸時,沿兩側肋骨斜向上交叉推至肩部,并對腹部采取順時針方向按摩。對雙腿進行撫觸時,按照大腿、膝關節、小腿、踝關節、腳掌、腳趾的順序進行輕捏,從腳后跟到腳趾依次請拉各關節。在對新生兒背部進行撫觸時,讓新生兒保持俯臥位,頭部偏向右側,以脊柱作為起點,向兩側進行輕推。在對新生兒臀部進行撫觸時,雙手輕托新生兒臀部,緩緩按壓,幫助放松臀大肌。
1.3觀察指標
分別對兩組新生兒出生時的體長、頭圍、體重進行記錄,并比較護理干預42d之后的上述數據,對兩組數值進行比較。分別記錄兩組新生兒排盡胎糞所花費的時長與黃疸消失的時間,并進行比較分析。
1.4統計學方法
以SPSS 22.0軟件作為工具對觀察組和對照組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全部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示,以Plt;0.05為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新生兒護理干預前后身體圍度比較
對照組新生兒出生時的體長在(49.16±1.20)cm,頭圍為(35.02±0.25)cm,體重為(3658±98)g,在護理42d后,分別變為(56.12±1.36)cm、(36.94±0.56)cm和(5516±421)g。而觀察組新生兒在出生時的體長為(49.13±1.22)cm,頭圍為(34.98±0.27)cm,體重為(3660±103)g,在采取撫觸護理42d后,相應數據變為(60.49±1.33)cm、(39.07±0.44)cm和(6021±419)g。對照組和觀察組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新生兒的排盡胎糞時間、黃疸消失時間比較
對照組新生兒排盡胎糞的時間為(3.26±0.37)d,黃疸消失時間為(8.64±1.17)d;而觀察組的胎糞排盡時間為(2.39±0.33)d,黃疸消失時長為(6.44±0.89)d,兩組數據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
3.討論
通過對照組與觀察組的數據對比不難發現,撫觸干預對于新生兒的生長發育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不僅有助于其身高、頭圍、體質量的增長,而且對于排盡胎糞、黃疸消失也有促進作用。主要的原因在于:其一,通過對新生兒皮膚的撫觸,有助于刺激其迷走神經的發育,使其保持在緊張的狀態,家屬體內蛋白質、糖原與脂肪的轉化,促進體重的增長;其二,通過對腹部順時針的按摩,可以促進腸胃的蠕動,加速胎糞的排除,并且有利于膽紅素的降低,減少黃疸的持續時間;其三,對新生兒背部和四肢的撫觸,有利于強化其頸部肌肉和各處肌肉的柔韌性,促進骨骼、肌肉的發育。此外,定時進行撫觸還有利于新生兒睡眠習慣的養成,讓產婦與新生兒的聯系更加緊密,使新生兒感覺安全。
參考文獻:
[1]郝秀玲.新生兒撫觸護理對早期新生兒生長發育的影響觀察[J].中國農村衛生,2019,11(06):50.
[2]胡啟蘭.新生兒撫觸護理對早期新生兒生長發育的影響觀察[J].心理月刊,2019,14(02):81-82.
[3]朱紅.撫觸護理對新生兒生長發育的影響[J].銅陵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6(04):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