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腦出血是臨床常見的神經外科疾病,其是指實質血管破裂而引起的出血,該疾病局具有致死率、致殘率高的特點,頭痛、嘔吐、嗜睡等是該疾病的主要臨床癥狀,且該疾病的并發癥相對較高,比如,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腦水腫等,在很大程度上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為了使腦出血死亡率得到降低,患者一般需要進行腦室外引流術治療,患者術后應用可調節式腦室引流支承裝置,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升引流效果,防止出現引流不暢等問題的發生,其有助于提高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本次研究主要就腦出血患者臨床護理中可調節式腦室引流支承裝置的應用效果及護理進展進行綜述。
關鍵詞:腦出血;可調節式;腦室引流支承裝置;臨床護理
腦出血患者在接受手術后,需要對其進行留置腦室引流管,護理人員應對引流管引流高度進行隨時調整,主要根據患者的病情、引流液的形狀等進行引流裝置高度的調整,如果引流裝置懸掛過低,將可能會導致引流過多,如果引流裝置懸掛過高,將會出現引流不暢或是引流過少的現象,其將給患者的健康安全帶來不良影響[1]。采用以往常規的常規的方法將封閉式引流裝置用繩子捆綁后懸掛在輸液支架上,極易出現一些引流過度、引流不暢等問題,相關研究表明,在腦出血患者術后臨床護理中應用可調節式腦室引流支承裝置,能夠有效提高引流效果。
1.腦出血概述
腦出血是指血管內出現血液外溢的現象,導致血液進入顱腔侵襲腦部,最終引起的腦部出血,引起腦出血的原因主要有這幾點:(1)患者存在腦血管畸形而導致腦出血;(2)高血壓引起的腦出血,老年腦出血患者大多是因高血壓動脈硬化所致;(3)其他因素,包括氣候變化、不良嗜好、血壓波動、不良情緒等。通過相關調查可知,腦出血占全部腦卒中的20%~30%,偏癱、失語、昏迷等是腦出血的主要臨床表現,該疾病的致死率與致殘率較高,其給患者的健康帶來極大的威脅[2]。臨床對于該疾病的治療主要有脫水降顱壓、血壓調節、生命功能維持等,手術治療方法包括去骨瓣減壓術、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術等。
2.可調節式腦室引流支承裝置的優點
在神經外科臨床中,腦室外引流是最為常見的一項技術,對于引流高度來講,其應當滿足嚴格的要求。在病床欄桿上綁或采用膠布粘貼小繩子是一種常見的方式,但是這種方式存在諸多缺點,比如,捆綁不當、粘貼不牢等,松動之后需要對腦室引流管的高度進行多次測量,這就使得護理人員的工作量大大增加[3-4]。而在護理中采用可調節式腦室引流支承裝置,其能取得良好的應用效果,其具有的優勢主要體現在這幾個方面:(1)支架的靈活性好:護理人員可根據實際情況調節高度,使引流速度得到良好控制,有助于保證引流的通暢性,防止出現引流不暢的問題。(2)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效率:支架桿外標有刻度,其能夠解決以往目測高度不準確、反復采用直尺測量的不便等問題,其在很大程度上能使減輕護理人員的工作量。(3)固定性好:在固定盒內置入引流管,其能夠引流管的牢固性得到提升,有助于解決以往采用繩子、膠布等固定的方法,能夠使床頭更加美觀、整潔。(4)避免托管:支架上有懸掛三個引流袋的掛鉤,可以將引流袋隨意調整,這對避免脫管的現象起著重要作用[5-7]。(5)清潔方便:在清潔引流固定架時,能夠隨時對其進行擦拭與消毒,有助于控制院內感染的現象。
3.可調節式腦室引流支承裝置在腦出血患者臨床中的應用
對于實施腦室外引流術的腦出血患者來說,將可調節式腦室引流支承裝置應用于臨床中發揮重要作用,其具有的引流效果佳、操作簡單等優勢能有效避免引流液引流過度、引流不暢、非計劃性拔管等現象的發生,在一定程度提升了引流效果[8-10]。
李少蓮[11]等通過對納入64例顱腦術后留置腦室引流管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患者分為32例對照組、32例觀察組,將封閉式引流裝置用繩子捆綁后懸掛于輸液支架上的常規方法應用于對照組術后護理中,觀察組患者術后在可調節腦室外引流支承裝置上懸掛封閉式引流裝置,通過比較兩組引流效果可知:觀察組的引流過度、引流不暢、非計劃性拔管發生率低于對照組,且引流裝置懸掛操作的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且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顱內壓力、血壓、平均動脈壓均更低,心率更快,差異顯著(P<0.05)。由此得出結論:在腦室外引流術中應用可調節式腦室外引流支承裝置能取得良好效果,其具有的引流效果佳、便捷、安全等優勢值得推廣使用。
4.可調節式腦室引流支承裝置在腦出血患者臨床護理干預
可調節式腦室引流支承裝置在腦出血患者臨床中的應用效果十分顯著,在患者更換體位時應當手動調節引流位置,不能自動調節引流位置。術后腦室封閉式引流裝置懸掛,可由一名護理人員在患者病床欄桿上裝置固定可調節式腦室引流支承裝置,并在夾蓋下方10~15cm的地方固定支承裝置的激光手電,將套管移動到光源的地方,在擰緊伸縮鎖時,應保證其正對零點的位置,然后在該裝置的引流盒上置入引流管[10-14]。
為了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在臨床中應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以此為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奠定基礎,提高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將腦室外引流管懸掛好之后,護理人員應向患者講解腦室引流相關的知識,告知其不能對引流高度進行隨意的調節,告知其如果出現過高的位置,將給患者的健康帶來極大的危害。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應當密切觀察引流情況,查看是否存在引流過高或過快的現象,同時,在夾管過程中應對顱內壓的變化進行密切觀察,如果存在顱內壓驟然增高的問題,應立刻對夾管停止操作,并對引流進行開放[15-17]。具體護理干預包括以下幾點:
(1)引流管的通暢性: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還應當對引流管的通暢性進行密切觀察,患者心率及呼吸的波動可在腦室外引流管中的液面顯示出來,如果患者為部分通暢,那么其波動幅度會減少;在完全不通暢的情況下,將會出現無波動現象,這時護理人員應及時告知醫生,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為了防止出現顱內感染的問題,應在沖洗過程中不得采用生理鹽水,在空針抽吸時應保證無菌操作。為了保證引流管的通暢性,護理人員應注意觀察引流管是否存在扭曲、折疊等問題,尤其要注意在完成各項護理操作之后,應對引流管的通暢性再次觀察。在患者喂食過程中,應暫時夾閉引流管,其目的是為了防止腦脊逆流的現象發生,結束喂食之后,應對引流管及時開放。如果患者存在焦躁不安的情況,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不能隨意的對引流管進行調節,應對引流管的固定情況進行密切觀察[18-20]。
(2)引流液的觀察:對于正常的引流液來說,其會呈現出清亮變淡紅或鮮紅的顏色,如果引流管突然流出大量鮮血,應立即告知醫生,并采取有效方法進行處理。如果患者出現渾濁的引流液,可能存在顱內感染的現象,這時護理人員應立即告知主治醫生,對于引流速度來說,應將其科學的控制,一般情況下,一天的引流量應在500ml以下,在早期階段,應每天對引流速量進行詳細記錄,應對其水、電解質的變化情況密切觀察,及時作出有效的調整。
(3)生命體征變化的觀察:腦室引流術后應對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密切觀察,包括意識、瞳孔等,同時應觀察患者是否存在其他不良癥狀,比如,嘔吐、頭痛等。為了防止患者出現感染的癥狀,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的切口密切觀察,應每日更換枕頭下的無菌小巾,同時應及時對敷料進行更換,保證敷料的潔凈。
(4)基礎護理:患者皮膚及泌尿系護理的加強也是護理工作中不可忽視的部分,患者在腦室引流術的后期階段,護理人員應當注重患者痰液的及時排出,可以通過拍背等方式促進排痰;對于存在高熱的患者來說,護理人員應采取有效措施對其進行降溫處理,同時給予患者實施口腔護理干預等。
(5)心理護理:由于患者受到病痛的折磨,其極易出現一些不良心理情緒,比如,急躁、焦慮等,這時護理人員應安慰患者,應講解疾病相關的知識,多舉一些治療成功的案例,從而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從而使其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
5.結語
腦出血是臨床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一般接受手術治療,腦室外引流作為一種有效技術,其需要嚴格要求引流高度,以往在病床欄桿上固定腦室引流裝置的方式,極易出現粘貼不牢、捆綁不當的現象,且護理人員需要時刻對引流管的高度進行測量與調節,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護理人員的工作量。為了提高患者護理質量,將可調節高度的腦室引流支承裝置應用于臨床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具有的靈活性、固定性等優勢,有助于提高引流效果,防止出現引流不暢通等問題的發生。在這個過程中,護理人員應為患者提供全面的護理干預,內容需涉及到引流管的通暢性、引流液的觀察、生命體征的觀察等,以此為提高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黃柳蘭, 王海英, 曾愛生,等. 醫護一體化模式在側腦室引流聯合腰大池引流術治療腦出血病人中的應用效果[J]. 全科護理, 2018, v.16(12):30-33.
[2]尹慶. 腦出血術后腦室引流管的護理研究[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7(A4).
[3]佚名. 顱內血腫穿刺側腦室引流治療腦出血的護理[J].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8, v.9(15):151-153.
[4]佚名. 側腦室引流聯合錐顱血腫抽吸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破入腦室患者的針對性護理[J]. 齊魯護理雜志, 2018, 24(20):27-29.
[5]佚名. 可調節式支承裝置在腦室外引流術中的應用效果[J]. 廣西醫學, 2019.
[6]馬俊杰. 為進行腦室外引流和灌注治療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進行綜合護理的效果觀察[J]. 當代醫藥論叢, 2015, 13(13):139-141.
[7]張浩然. 腦室引流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護理觀察[J]. 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5(23).陳榮玉, 吳斌斌, 李藝婷,等. 腰池持續引流治療腦出血破入腦室術病人的護理[J]. 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5(11):192-192.
[8]劉順芳, 劉顯勤, 練潤梅. 側腦室引流的觀察和護理[J]. 醫藥前沿, 2016, 6(13):280-281.
[9]虞梁. 開顱血腫清除聯合腦室外引流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破入腦室患者的效果分析[J]. 現代實用醫學, 2018(1):79-80.
[10]金鵬程, 繆一艇, 馬為眾,等. 側腦室穿刺引流治療高血壓腦出血20例[C]// 2015浙江省神經外科學學術年會暨浙閩江贛四省神經外科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 2015.宋近林, 文利. 微創手術加腦室引流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破入腦室[J]. 浙江臨床醫學, 2013(8):1184-1185.
[11]李少蓮,邱雁飛.可調節式腦室引流管支架的制作與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6,31(02):187.
[12]佚名. 顱內血腫穿刺側腦室引流治療腦出血的護理[J].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8, v.9(15):151-153.
[13]柴海飛, 郭小琴, 汪杰,等. 丘腦出血破入腦室在顱內壓監測下行側腦室外引流術的療效觀察[C]// 2016年中國醫院藥學雜志學術年會論文集. 2016.
[14]劉建剛, 王達鵬, 張世明,等. 腦室外引流術治療丘腦出血破入腦室的臨床效果[J]. 江蘇醫藥, 2015, 41(15):1768-1770.
[15]陳榮彬, 魏嘉良, 董艷,等. 開顱血腫清除聯合腦室外引流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破入腦室的療效[J]. 第二軍醫大學學報, 2017, 38(4):515-519.
[16]吳信光, 張國志. 側腦室鉆孔外引流聯合腰大池持續引流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破入腦室鑄型的療效觀察[J]. 廣西醫科大學學報, 2015, 32(3):469-471.
[17]劉雪剛, 劉德強, 戴誠達, et al. 側腦室外引流尿激酶灌洗聯合腰大池持續引流治療腦出血破入腦室的臨床對照研究[J]. 浙江創傷外科, 2015, 20(4):656-657.
[18]聶拴鎖, 李頎, 賀龍,等. 儲液囊聯合腦室外引流治療丘腦出血降低顱內感染的價值[J].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6, 19(12):56-58.
[19]薛立國. 腦室外引流術聯合腰椎大池置管持續引流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破入腦室的效果分析[J].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6, 19(14):18-20.
[20]蔡正華, 王學建. 23例腦出血致急性梗阻性腦積水行腦室外引流治療的效果分析[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5, 19(9):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