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分析針對CCU內急性心梗患者接受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期間開展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效果。方法:對照組患者治療期間配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該基礎上開展臨床護理路徑。結果:觀察組的CCU住院時間、臥床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30d內心梗復發率和院內再次手術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于CCU內急性心梗患者行急診經皮冠脈介入治療期間實施臨床護理路徑有利于提高患者康復效果并縮短住院時間。
關鍵詞:臨床護理路徑;急性心肌梗死;CCU;經皮冠狀動脈介入
臨床中針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過采取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救治效果并降低其死亡率,為了進一步促進患者早期康復,還需配合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臨床護理路徑是近年來臨床中的新型護理模式,是指由醫護人員共同配合針對待定診斷及手術患者做出最恰當和具有時間順序性的醫護照顧計劃,確保患者達到最優的治療效果[1]。本文旨在分析對于CCU內急性心梗患者行急診經皮冠脈介入治療期間開展臨床護理的臨床價值。
1資料及方法
1.1常規資料
抽取院內自2018年1月起,到2019年3月C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4例,均接受急診經皮冠脈介入治療,以數字法隨機分組。觀察組:32例,男女性別比為17/15,年齡區間處于33~73歲,均值(52.6±1.3)歲。對照組:32例,男女性別比為18/14,年齡區間處于30~74歲,均值(51.8±1.5)歲。兩組線性資料比較,P均>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治療期間配合常規護理,即嚴格依據搶救程序開展急救護理,加強患者病情監測、管道護理以及藥物治療等;觀察組在該基礎上開展臨床護理路徑,方法如下:(1)患者入院后啟動綠色通道,首先為患者提供搶救及護理服務,避免由于先行掛號付費等行為影響患者搶救效果。同時在急診床旁開展各項快速檢測工作,對分診流程進行簡化和優化;(2)待患者冠脈介入治療完成后,需要對其病情進行全面評估,并結合其具體情況制定科學的護理措施。患者入院后第一天需密切監測其心率和血壓等相關生命體征指標,同時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手術流程,并于術前加強心理護理。特別是做好與患者及其家屬的有效溝通,待手術結束后指導患者保持臥床靜養,并對其身體狀況進行密切監測,加強切口護理避免發生切口感染;(3)手術后2~4天內強化飲食護理,指導其食用清淡和易消化的食物,禁食生冷和刺激性食物。待患者生命體征恢復平穩后將其轉入至普通病房內修養;(4)患者術后5~10天內結合其病情需求,并嚴格遵醫囑用藥,同時密切觀察其用藥前后各項體征的波動情況,如若患者存生命體征指標等異常變化,需要立即上報醫生。患者術后還需結合其身體機能情況,指導患者開展早期活動以改善其運動能力,在患者出院時需要進行科學的出院前指導,叮囑患者出院后按時按量服藥并定期復查。
1.3評估標準
(1)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包括CCU住院時間、臥床時間及護理滿意度評分(0~100分)。(2)對比兩組30d內心梗復發率和院內再次手術率。
1.4統計學方法
研究的相關數據均以軟件SPSS17.0進行統計和分析,其中均數標準差通過( ±s)描述,行t檢驗和χ2檢驗,P<0.05代表差異之間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臨床指標對比
觀察組的CCU住院時間、臥床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
2.2兩組30d內心梗復發率和院內再次手術率對比
觀察組的30d內心梗復發率和院內再次手術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近年來,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以及飲食結構的變化,再加上人口老齡化趨勢的不斷加深,使得臨床中急性心梗患病率呈現顯著上升趨勢,此類患者通過行急診冠脈介入可取得較優療效。然后患者治療期間任存在較大風險,特別是術后并發癥率相對較高,對于患者康復產生不利影響。臨床護理路徑的開展能夠由患者入院直至出院,結合其病情制定具有個體化的科學護理干預措施,有利于確保護理服務的完整性、全面性和科學性[2]-[3]。從此次對比結果來看,觀察組護理滿意度CCU住院時間等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同時該組30天內心梗復發率以及院內再次手術率均低于對照組。也進一步證實,通過運用臨床護理路徑有助于提升CCU急性心梗患者的護理效果。
綜上所述,對于CCU內急性心梗患者行急診經皮冠脈介入治療期間實施臨床護理路徑有利于提高患者康復效果并縮短住院時間。
參考文獻:
[1]任玉嬌,盧回芬,周煥芳, 等.CCU延續性護理路徑改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臨床觀察[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8,37(22):3087-3090.
[2]王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診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CCU護理路徑研究[J].健康前沿,2018,27(7):86.
[3]劉萍,郭瑜.臨床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手術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養生保健指南,2019,1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