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討在急診危重者搶救中全程護理的價值。方法:選取從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66例危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方案分成單純給予常規護理干預的對照組(n=33),與在護理干預基礎上,全程護理干預的觀察組(n=33),對比兩組患者的搶救時間、心肺復蘇時間、搶救成功率和患者家屬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率[1]。結果:觀察組患者搶救時間、心肺復蘇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plt;0.05)。同時,觀察組患者搶救成功率、家屬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均lt;0.05)。結論:在急診危重患者搶救中應用全程護理干預,可以減少患者搶救時間和心肺復蘇時間,并能夠提高搶救成功率,確保患者家屬對全程護理工作的滿意,值得推廣。
關鍵詞:全程護理;危重;急診;搶救
全程護理作為臨床的一種新型護理方式,在急診危重患者搶救中應用,有效的改善了傳統常規護理單一的過程,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2]。急診科是臨床的重要科室,收治的患者大部分都是病情危重,如若不能及時的進行搶救就會導致患者發生生命危險。因此為了最大限度的危重患者進行搶救,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護理干預的質量,就需要應用全程護理,將最優質的護理服務貫穿到整個搶救過程中,來提高搶救成功率。基于此,我院選取近年來收治的66例危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觀察全程護理在急診危重患者搶救中的價值,現具體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從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66例危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方案分成單純給予常規護理干預的對照組(n=33),與在護理干預基礎上,全程護理干預的觀察組(n=33)。觀察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3例,年齡35-66歲,平均(52.6±2.5)歲。對照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4例,年齡38-63歲,平均(52.1±2.1)歲。其中觀察組患者呼吸系統疾病23例,腦血管疾病10例;對照組呼吸疾病20例,腦血管疾病13例,兩組患者的年齡、疾病類型沒有統計學差異,可比較(pgt;0.05),并患者家屬已知情。
1.2 方法
1.2.1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在患者入院后按照常規的急診流程進行護理。
1.2.2觀察組采用全程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①在院前急救護理時,護理人員接到急救電話后,需要快速準確的了解患者信息,將資料傳送到急診科,確保急診醫護人員提前做好急救準備,并要告知患者家屬不可輕易搬動患者。在急診護理到達后,要幫助醫院對患者呼吸道分泌物進行清理、以及心肺復蘇等基本治療護理,將患者的具體情況傳達給急診科,讓急診人員做好相關的急救準備工作。②在達到醫院急救護理時,要為患者爭取更多的搶救時間,可以選擇開通緊急綠色通道,在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全方面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積極配合急診醫生協助治療。比如:迅速為患者靜脈輸液;建立吸氧通道;正確為急診醫生配備手術器械等急救治療藥品。同時,要密切的觀察患者的心率、血壓、瞳孔變化、意識狀態等體征情況,若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給急診醫生。③護理人員需全程陪同,直到將患者送入病房完成護理交接工作。
1.3 觀察指標
經兩組方案實施后,對兩組患者的搶救時間、心肺復蘇時間、搶救成功率和家屬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率等相關指標作為統計比較。①急診搶救后,患者的生命體征穩定,并安全護送到相關科室病房。②對兩組患者均采用問卷調查,收集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度分為特別滿意、比較滿意和不滿意三個評價標準,總滿意率=特別滿意率+比較滿意率。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時間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搶救時間和心肺復蘇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plt;0.05)具體見表1。
2.2兩組總滿意率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以及患者和其家屬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均lt;0.05)具體見表2。
3.討論
急診室所搶救的患者都是危重患者,如若治療或護理的不合理,就會直接影響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雖然單純的常規護理措施對危重患者的護理工作有良好的效果,但由于常規護理需要將患者送往急診醫生處理在轉為專科醫生治療,在一定程度上會耽誤最佳的搶救時機。[3]因此,為了有效的改善護理干預質量和患者疾病問題,我院選取66例危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觀察組的全程護理干預和對照組的常規護理干預進行比較,結果顯示,采用觀察組的全程護理干預的搶救時間和心肺復蘇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plt;0.05),同時, 觀察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以及患者和其家屬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均lt;0.05)。由此可見,在急診危重患者搶救中應用全程護理的價值更高,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張淑英, 張詩霞. 全程護理在急診危重患者搶救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 基層醫學論壇, 2017, 21(33):4660-4661.
[2]陳斌妹. 全程護理在急診危重患者搶救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醫藥前沿, 2017(7):148.
[3]蘇燕紅. 全程護理在急診危重患者搶救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 基層醫學論壇, 2018, 22(12): 1602-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