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對當今大學生心理健康及心理素質情況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教育及 改善措施
關鍵詞:心理教育;心理健康;大學生
大學生的意志品質的發展也呈現出不平衡 、不穩定的特點 。具體表現在:同一 個大學生身上有不同的情況,這反映了大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況正在走向成熟而又未達到成熟的水平。比如,大學生在克服學習中的困難時,表現出堅強的毅力。調查表明95.06 %的學生認為:“作為學生,首要的是搞好學習,其次才談得上娛樂、運動等活動”。51.94 %的學生認為下決心辦成的事情,不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能堅持下去。而對克服生括習慣上的弱點,則表現出決心不太,自制力不強 。大學生對自感興趣的事情,就是困難再太也會設法克服。如有的同學一門心思 想出國深造,把精力孤注一擲地花在考TOEFL.GRE上,不顧路途遙遠,花錢去上輔導班。而對不感興趣的事情 或采取逃避的態度,或得過且過,息事寧人。
一、當代大學生意志品質 中存在的 問題
l、心理承受能力較弱,經不起挫折。
嗣查顯示 ,48.1 %的學 生認為“如果在 生活中遇 到不幸將無路可走”;37.8%的學 生表示在學習中不喜歡解答難題”;61.5%的學生認為自己前進的道路將是充滿光明的”此外 、由于 當代大學生從小學、中學到大學,一帆風順的成長經歷客觀上造成 丁部分大學生 只旋成功不旋失敗 的心理定勢 、使他們很難改變 往在 家中嬌生慣養而形成 的任性 和 自尊 ,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較低 ,一旦真正遇到 困難和挫折 ,往往逃避 、抱怨的態度去對待 ,有的茌至產生輕生的念頭。
2 、生活自理能力較差,依賴感較強。
調查中,48.1%的學生在 “遇到 困難 、挫折 時,最先想 到的是家~.這表現出較尢的心理依賴性 。還 有一些 大學生存 在著不同程度的交往障礙 .表現為 :不輕易吐露真情 、不 主動交流思想 一與此同時 .他們衛迫切希望被人理解 ,受人親 近,他們渴望集體的溫暖 、老師的指導 ,表現 出較強的心理依賴性。
3、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
酒查中,18%的學生認為喜歡長跑、登山等可以考驗自己毅力的運動”,袒不符合 自己的情況 ;47 8 %的學生認為 吃苦耐勞是戰爭年 代所倡導的,現在來說有些不合時宜了 ”。55.6% 的學生認為“市 場經濟全憑機遇,無需吃苦耐勞”在談到大學生的意志力問牙時,有的同學說:如 今我們的意志愈來愈薄弱了,我們懼怕艱苦的環境,心理承受能力機弱,經不起一點兒打擊”
二、文學生心理狀況成 因分析
當代大學生正值十八、九歲的青春妙齡,他們是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來的大學生,多數人 是家 中的“重點保 護對象”。同時也是淋潛著改 革開放 的春吼戰長起來 的新 一代大學生,在他們身上無不 留下丁鮮明的時代特 征:敢想 、敢說、敢為,愿意接受新事物 ,視野比較開 闊.精力充沛 ,有較強的競爭意阻同時,由于他們大多是家中唯一的燕子,從小在家倍受嬌寵強烈的的優越感,形成了他們一田以自我為中心、唯我獨尊的心理 在與他^ 交往方 面,表現為 自負 、清高 、孤僻 、不臺群。在生活方 面,缺乏吃苦耐勞 的精神,生活自理能 力較差 在意志品質方面,弛生子女大學生雖然敢說 、敢想 、敢為,但他們處理問題 的能力較弱,情感 比較脆弱,經受不起挫折和打擊,不能較好地面對和克服所遇到的困難。生活經歷單一 ,缺少艱苦生活環境的考驗、磨練。與非獨生子女相比,硅生子女大學生具有著得天 獨厚的生活 條件一般來說,他們的家庭生活富裕,經濟條件比較好,他們從降臨人世的那一天起,就受到丁來自父母、長輩們的無私的關愛。他們一般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個人的生活無需自理,全 由父母太包大攬。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從家到校門,缺少必要的勞動鍛煉,經不起風吹雨打。
三、教育及對策
長期以來,教育方式上存在著缺陷,忽視了大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一個大學生,從他們懂得事起,我們的教育就為他們的未來描繪了一個無比光明、燦爛的前景,從幼兒園、小學、中學直至大學,他們所接受的教育,幾乎都是被動地接受正面的灌輸,老師、家長向他們談理想、講前途,上至人生道理,下至當今社會,總是向他們展示美好、光明的一面,卻往往很少談及人生艱辛、社會的紛繁復雜、人生道路的曲曲折折、很少向他們講授如何面對挫折、如何戰勝困難,久而久之,在大學生的心目中就形成了一種心理定勢,即在他們 的世界里只有坦途、鮮花和笑語,無需思考如何面對挫折。這種教育方式上的缺陷,導致廣大學生心理素質的脆弱。
參考文獻:
[1]大學l 牛 理健康教育浸誠《機械工業高教研究}1999 年第2 期
[2]當代大學生意志品質現狀及成目丹折《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1999 年第 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