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臨床護理工作中,在一些特殊患者和特殊的醫療科室中,護理人文關懷意識相對淡薄,護理倫理問題較為突出,且當前國內對護理倫理決策缺乏系統詳細的理論研究和臨床護理實踐,間接的影響護理質量,本文以血液凈化中心為研究出發點,以血液透析患者為研究對象,闡述人文護理和護理倫理在護理實踐決策中的內涵,促進護理質量和品質的提高,營造良好的護理環境構建和諧護患關系。
關鍵詞:人文倫理;血液透析;護理
根據北京血液透析質量控制和改進中心最新的研究報告,目前中國每百萬人口約有650名患者需要接受透析治療;有超過180萬名終末期腎病患者,血液凈化中心在醫療機構中的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正進一步凸顯,血液凈化中心的護理崗位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
通過血液透析是治療腎臟疾病最主要方法,相比于其他治療方式更具安全性和易于實施性。腎病需要長期治療,每周需要1~3次的血液透析,每次約為4 h,耗時較長并伴隨身體的種種不適,由于承受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的雙重壓力,患者往往會出現一定的負面情緒,面對家庭的困境和自身治療的艱難過程,甚至會對治療產生疑慮乃至于失去治療的信心,據筆者在日常工作過程中了解到,這種情況是比較普遍的,這種雙重壓力不僅危害患者的心理健康,而且對治療效果也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因此,對透析患者的日常護理的主要目標是以提高治療效果,同時兼顧患者的生理舒適度和心理舒適度,加強與患者的交流及時獲得治療及護理的相關反饋,將人文關懷護理應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的護理過程中,從何提升整個治療過程中的護理質量,更好減輕患者痛苦更好的為患者服務。
基于人文倫理視角下的血液透析患者護理的思考有以下幾方面:
1.加強護理人員思想道德素養。護理人員的倫理決策的過程是依據一定的倫理知識和道德標準對決策方案的理性分析、判斷和實踐的過程。護理倫理決策和護理人員的道德素質密切相連,不可分開,尤其是在面對部分帶有傳染性疾病的血液透析患者,如何在倫理學知識和道德素養框架下進行正確的護理正是我們需要思考的。一個人的道德品質主要是后天培養的,根據個人道德發展的規律,改善和創造個體的道德環境,加強教育與訓練,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質,為透析患者進行人文護理打下堅實的基礎。
2.了解病人及家屬的價值觀和決定。護理人員作倫理決策時,要始終把自己放在一個客觀的環境中,規避主觀判斷病人和其家屬的行為,避免做出錯誤的判斷和決定,同時要充分考慮病人的價值觀和決策,幫助他們避免受某些錯誤價值觀念影響做出錯誤的決定。血液透析患者往往在生活中承擔一定的心理壓力,自覺和不自覺的會感到一種外界壓迫,護理人員在進行護理倫理決策時,應當把患者及其家屬的價值觀納入充分的考量范疇,尊重患者自主權和知情同意權,尊重病人的權利是至關重要的。護理人員要主動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和交流,認真考慮和分析患者和家屬的價值觀和決定,使患者及家屬的決定和即將進行的護理決策在某種程度上達成一種契合,充分發揮護理決策的倫理性特點,爭取每一次的護理決策都是科學規范的。
3.掌握相關護理倫理學知識及相關法律規定。從事護理崗位的人員在知識儲備和積累的時候不能忽視了護理倫理學知識,它是人文關懷在為患者護理服務中得以體現的必備條件和工具。護理人員應當掌握其專業的社會護理倫理價值觀,掌握護理倫理決策的方法,可以區分護理實踐過程中的倫理問題和醫學問題,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并采取相應的倫理決策。護理從業人員應具備充足的道德理論知識,并熟練運用道德原則和規范,用以提高其道德判斷和決策能力。特別是當在面對患有傳染性疾病的血液透析患者,往往會涉及到相應的倫理問題和隱私問題,特別要慎重對待謹慎處理,合理解決道德糾紛和沖突,避免陷入道德困境。而相應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保護了患者應有享受的醫療護理權利。這決定了護理從業人員在解決與患者相關的道德倫理問題時,必須在遵守相應法律法規的前提下決定,并以此為基礎,進行正確的護理倫理決策。法律法規具有權威性和穩定性的優勢,但法律法規也具有機械性缺少變通性的明顯弱點,決不能機械、呆板地執行,所以要靈活應用善于變通,只有如此才能在更加細致的從多角度多方面提升護理質量。
關于血液透析患者的護理質量的提升并不能一蹴而就,只有在不斷的實踐中學習,在不斷的實踐中總結才能夠做到穩中前進。當然,血透患者的護理具有明顯的特點,但是進步和不斷提升是專業護理的方式方法,不變的是對患者無微不至的大愛之心。
參考文獻:
[1]蔣海蘭.曹和安.護理教育應對現代護理倫理問題對策研究[J].中國使用護理雜志,2010(9).
[2]劉月樹.醫學倫理決策:原因?立場與方法[J].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06,27(6).
[3]李曉紅.舒適護理在血液透析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外醫療. 201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