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由于小兒身體機能發育的不完全,在日常的生活中是很容易受到來自外界病毒或者環境的影響,導致其身體健康受到細菌的感染。尤其是在天氣比較極端的高熱環境中,很容易出現中暑的情況。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要貪多小兒高二降溫的療效觀察及相應的護理措施,以早日實現小兒的身體健康。方法:選取在北京市海淀區某醫院于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所接受的患有高熱的患兒共計120例,通過設置對照實現對方法,分為兩組。一組為治療組,進行常規治療,在原發病的治療基礎上給予乙酰氨基酚栓塞肛的物理治療方法;另一組則為對照組,采取布洛芬混懸液口服進行治療,經過一段時間后進行患者的臨床效果觀察,主要是對兩組小兒患者降溫前后體溫的差異。結果:就實驗結果來說,治療組藥物發揮作用的時間相對于對照組的物理治療方式來說更短,在維持正常體溫的時間也是比較穩定。結論:對于小兒患者進行高熱降溫的時候,物理方法相對于口服藥物治療來說效果更明顯,乙酰氨基酚栓塞肛更有助于小兒患者及時退燒,保持身體健康的穩定狀態,可以在臨床治療的過程中被大力地推廣。
關鍵詞:小兒患者高熱降溫療效觀察護理措施臨床應用
小兒高熱就是一種很常見的臨床癥狀,如果在第一時間發現之后不能夠及時采取相應的治療方式應用,很容易使得機體會過度消耗,容易導致重要器官損害,甚至驚厥和昏迷。因此,本文基于這一現象的嚴重消極影響,選取了120位小兒患者進行對比實驗,以下將是對本次實驗結果的分析和研究。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在我院于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所接受的患有高熱的患兒共計120例,通過設置對照實現對方法,分為兩組。一組為治療組60位小兒患者,其中男孩45位,女生15位,年齡區間在3-13歲,平均年齡為(5.6±2.9)歲。另一組為60位小兒患者,男孩子36位,女孩24位,年齡區間在3-14歲,平均年齡為(6.9±3.5)歲,。為保證所有的小兒患者都能夠保持一個正常的治療狀態,才能夠在實際的治療過程中得到有效的治愈。 對兩組患者來說在選擇的時候也必須要排除內部因素和外界環境的干擾,使其處于一個穩定的身體健康恢復過程中,并且注意將一些差異性的數據剔除之后,進行最終的對比性檢測。
1.2治療方式
在對這120位小兒患者進行治療的時候,一組為治療組,進行常規治療,在原發病的治療基礎上給予乙酰氨基酚栓塞肛的物理治療方法,一般來說是一次一個使用,其規格為125mg/粒,劑量為10mg/kg,塞入小兒患者身體的深度為3cm。而且在采取乙酰氨基酚栓塞肛治療的時候,治療時間被控制在2小時之內,要求小兒患者不能給排便,防止影響藥物作用的效果。另一組則為對照組,采取布洛芬混懸液口服進行治療,規格為20mg/ml,每瓶60ml,間隔為6-8h重復1次,24h之內不能夠超過4次。經過一段時間后進行患者的臨床效果觀察,主要是對兩組小兒患者降溫前后體溫的差異。這兩組患者在進行治療的時候,除應用抗生素、抗病毒藥物外,均不使用其他退熱劑。當治療結束之后,還需要進行護理措施的應用,首先是對于從事小兒疾病治療的護理人員來說,必須要時時刻刻以明確自身的職責為工作理念,對于任何一個工作中的小細節、小步驟都要做到精益求精[1]。其次,還需要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的宣講,讓小兒患者在了解自身病情的基礎上來降低恐慌、不安等心理問題,也要對采取疾病治療的乙酰氨基酚栓塞肛和布洛芬混懸液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教育,使其能夠更好地接受醫護人員的護理。另外,還需要要為小兒患者的病情康復營造出一個和諧溫馨的環境,防止患者心情抑郁而造成消極的心理狀態。第四點則是要對患者的飲食護理更加注重,強調患者在康復的過程中多吃一些便于消化的食物,強調營養性和正確性[2]。:(1)環境護理:調節室內的溫度,使溫度保持在22℃左右即可,將患兒的衣物解開,調整室內的濕度到合適的數值,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的空氣新鮮。(2)冰袋降溫護理措施:選擇應用冰袋為患兒降溫,不要將冰袋與患兒的皮膚直接接觸,將冰袋包裹上毛巾。(3)病情觀察:護士要密切監測患兒的情況,嚴密監測患兒的體溫、心率、脈搏等生命體征情況,以防異常情況發生。(4)擦浴降溫護理措施:應用乙醇為患兒進行擦浴降溫,這樣做能夠擴張患兒的機體血管,達到在短時間內降低體溫的目的。(5)心理護理:患兒高熱對于患兒自身來講是很痛苦的,孩子年齡小,不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只能用哭鬧來發泄,對此,患兒的家長是十分緊張與焦慮的,容易產生不良的心理,不管是孩子還是家長,出現了不良的心理均會影響治療效果。
1.3 統計學意義
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收集到的大量數據,計量資料(x±s)表示,借助t檢驗方法;計數資料用[n(%)]表示,借助χ2進行檢驗。
2.結果
在治療組中,小兒患者開始的體溫為39.6±1.2攝氏度,經過乙酰氨基酚栓塞肛治療之后,在40.6±5.3min就已經出現了效果,而且小而患者的退熱持續時間為8.5±2.3小時。而對照組的患者開始的體溫為39.3±0.5歲,經過布洛芬混懸液的治療之后,需要58.6±2.9min才會起到效果,小而患者的退熱持續時間則為6.4±1.8歲。
3.討論
對于人體防御疾病的過程來說,發熱是一種全身性的反應,而且對于小而患者來說發生高熱的情況更為明顯。為了對小兒進行高熱降溫的必要性很強。實驗結果證明物理治療方式相對于藥物口服治療來說效果更為明顯,因此在急性疾病的治療過程中需要按照實際情況進行方法選取。此外,還應針對患兒的具體情況,加強對患兒的心理護理和生活護理,促使患兒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王麗娜.物理降溫輔助治療小兒高熱的療效觀察[J].山西醫藥雜志,2004(11):975.
[2]姚秀榮,董懷麗,付月華,劉軍.小兒高熱指壓降溫的療效觀察[J].四川中醫,1998(01):49.
(單位名稱:承德市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