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兒科病房當中患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兒科護理工作中醫護人員跟患者更加容易發生沖突和矛盾,需要醫護人員能夠掌握正確的溝通交流技巧,能夠跟兒童做好溝通,減少醫患糾紛的出現,促進治療護理工作的穩定開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兒科護理中溝通的有效方法措施。
關鍵詞:兒科護理;溝通方法;技巧
兒科護理的范疇比較大,包含兒科的疾病防治、心理護理、生長發育以及健康教育等工作內容。兒科面臨的患者大部分都是14歲以下兒童,并且大多數還是嬰幼兒,由于兒科患者對于醫院的環境比較陌生,對于治療過程有一定的恐懼感,因此對于護理治療過程可能會產生不積極配合的情緒。醫護人員需要掌握更多的溝通技巧和方法,為患者提供更加高質量的治療護理服務,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促進治療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一、兒科護理掌握有效溝通方法的重要性
1.強化醫患溝通交流
在兒科患者臨床治療和護理過程中,護士跟患者以及患者家屬的接觸比較多,最終接待患者一直到最終護送患者出院,醫護人員都需要積極主動地為患者和家屬服務,全程提供護理服務,為他們主動介紹病情和主治醫生,帶領患者和家屬來了解病房環境,為患者和家屬傳達醫院的相關制度以及治療目的等注意事項,幫助患者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消除面對新的治療環境產生的緊張情緒,引導患者能夠及時占據疾病,跟患者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
2.提升護理質量
在兒科護理工作中提升護理質量,需要確保護理干預措施能夠順利實施,確保患者的安全,在護理工作中醫護人員需要及時的取得患者和家長的理解信任,跟患者和家屬進行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夠讓患者和家長對于病癥類型、治療方法和護理過程有全面的了解和認知,了解不同檢查方案和護理操作的開展意義,對于醫護人員能夠提高信任程度,才能夠有效提升護理工作質量。
二、兒科護理中有效的溝通方法和溝通技巧分析
1.巧妙地使用語言
在兒科病房中需要確保擁有比較溫馨、舒適的布局環境,醫護人員可以在醫院的兒科病區、兒科病房墻壁上粘貼卡通畫,消除患者對于陌生的治療環境和陌生醫護人員的恐懼感。醫護人員在跟患者進行溝通交流過程中,需要使用自然親切的語言和溫暖、誠懇的表情,注意交流溝通中使用的語氣和語調,確保患者能夠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在跟患者進行對話時醫護人員需要認真的傾聽,有耐心的理解,輕輕地撫摸患者的肩膀,能夠讓患者更加有安全感。要盡可能的避免使用試探性的提問方式,要充分的肯定和尊重患者,讓患者感覺到自己被認同,能夠更加快速的信任醫護人員,并跟醫護人員建立良好的關系。
2.使用多樣化語言技巧
不同的患者處于不同的年齡階段,因此身心的發展特點、性格以及接受能力也不同,需要醫護人員能夠積極采取多種語言對話技巧來針對患者提供心理護理。針對于性格比較倔強的患者,醫護人員需要讓患者了解到護理操作過程是無法改變的,想要更好的治療和緩解病癥就需要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在溝通過程中可以把患者跟其他表現比較好的患者進行對比,把患者的好勝心激發出來,讓患者看看自己跟其他小朋友相比誰比較聽話和勇敢,提升患者對于治療的認同感。
針對于膽子比較小的患者則需要使用講解法來進行溝通,醫護人員要在治療護理過程中表現出更多的愛心和關懷,讓患者能夠感受到親人的關懷和溫暖。醫護人員可以告訴患者打針就好像是小蚊子叮了一口,其實一點也不疼。并且承諾自己在打針過程中會輕一點,鼓勵患者放松不要保持緊張的情緒。在治療護理過程中還可以使用患者比較容易接受的語言來解釋打針的原因和效果,能夠幫助膽小的患者及時克服自己心中的恐懼情緒。
在兒科護理工作中可以使用分散法來進行病癥護理,醫護人員可以積極跟患者討論一些比較輕松的話題,詢問跟治療過程無關的問題,例如你現在幾歲啦?你在幼兒園都做過什么有趣的小游戲?最好的朋友是誰?通過這些問題能夠有效轉移患者的注意力,從而減少患者緊張的情緒。兒科護理工作人員需要自身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掌握更多跟患者進行溝通交流的技巧,在交流過程中使用親切地態度和溫暖的語言來關愛患者,給患者留下良好的治療印象。同時醫護人員也需要在日常工作中準確的把握好患者的心理需求,能夠有效利用多樣化的溝通技巧提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掌握兒科護理中多樣化的溝通方法和技巧,能夠有效降低兒科護理工作中風險事件的發生幾率,減少醫患糾紛的出現,提升兒科整體護理工作質量,為患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護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