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討精細化管理應用在消毒供應中心去污區的管理效果。方法 研究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消毒供應中心去污區200例消毒器械物品,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100例器械物品,比較清洗合格率,研究組(100例,采用精細化管理)、對照組(100例采用傳統管理)。結果 研究組清洗合格率(99.00%)顯著較對照組(88.00%)高,P<0.05(具統計學差異)。結論 精細化管理可有效提高消毒供應中心去污區器械清洗合格率,安全可靠,值得我們在臨床上的借鑒與推廣。
關鍵詞:精細化管理;消毒供應中心;去污;管理效果
選我院2018年 2月~2019年2月供應室去污區200 件器械物品作為研究對象,從而探討精細化管理在消毒供應中心去污區的應用,提高清洗消毒,滅菌物品的質量,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 般資料
研究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選定我院消毒供應中心去污區200例消毒器械物品,分組原則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研究組(n=100)、對照組(n=100)。研究組45例窺器類、32例鉗類、23例管腔類。對照組44例窺器類、38例鉗類、18例管腔類?;€資料兩組相比,P>0.05,可比較.
1.2 方法
1.2.1對照組:采用傳統管理,以常規消毒供應中心消毒流程進行消毒、去污。
1.2.2研究組:采用精細化管理:①規范消毒流程:嚴格規范消毒供應中心消毒、滅菌、
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嚴格按照相關標準發放滅菌物品,并進行生物監測,詳細做好各項記錄。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人員均需經過專業培訓,具體培訓包括感染相關知識,注意事項,操作流程,定期對理論實操成績進行考核,讓所有工作人員有制度化、規范化、正規化、程序化的理念。②工作環境管理:對去污區進行合理布局,加強細節管理,例如清潔池上裝照明燈,根據消毒供應中心需求決定是否增加漂洗池。工作人員在每日下班之前需對工作區域進行徹底消毒,保持空氣清新、流通,每日對供應室菌落進行檢測,菌落數必須小于500 cfu/m3。③器械消毒、存儲、發放管理:每一個滅菌鍋中的滅菌包重量要控制在7 kg以下,滅菌包之間必須要有合理縫隙,確??身樌麑嵤缇に?。完成器械消毒、滅菌工作,待其冷卻后根據參數存儲,與天花板以及地面的距離應固定,發放時再次核對并詳細做好記錄。④醫療器械管理: 以黃色專用袋對污染的醫療器械進行回收,管理人員統一進行清點、登記,對于特殊醫療器械則進行特殊處理,所有回收的醫療器械均浸泡在酸性氧化電位水中3~5分鐘,氣性壞疽、阮毒體感染,突發不明原因的感染病人使用過的可復用器械嚴格按照消毒技術規范的管理標準進行處理。
1.3 觀察指標
清洗合格率:合格率評定方法有以下兩種:①目測:器械目測光潔如新,無任何殘留物質,無血漬、水垢。②光源放大鏡:管腔器械無銹跡、腐蝕斑點,兩種要求同時滿足即為合格,反之即為不合格.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25.0軟件展開數據處理,計數資料數據,表達形式為[n(%)],以x2檢驗為主,P<0.05,具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兩組清洗合格率對比。清洗合格率:研究組(99.00%)顯著較對照組(88.00%)高,P<0.05(具統計學差異),見表1。
3討論
消毒供應中心具有消毒、發放無菌用品、手術器械的責任,一旦出現管理不當或者消毒不徹底,手術器械任何一個消毒環節出現差錯,極易引發醫源性感染,增加患者痛苦與住院治療成本,感染嚴重的患者還會死亡,因此消毒不合理極易引發一系列醫療糾紛,因此做好消毒供應中心的控制、管理工作極為重要。消毒供應中心管理工作重復性較高、
工作繁瑣、常規消毒供應中心管理缺乏針對性、主動性,單一、固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精細化管理在傳統管理的模式上進一步精細化管理服務質量、社會分工,提升了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最大限度避免濫用醫療資源,使得消毒供應中心消毒、滅菌工作更加制度化、標準化、精細化、規范化,促使工作人員更加準確、清晰的了解消毒、滅菌工作,
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消毒管理差錯發生率和醫院感染率,精細化管理安全性更高,有效彌補傳統消毒管理的不足。
綜上所述:消毒供應中心去污區采用精細化管理,可有效提高管理質量與器械合格率,安全可靠,值得臨床信賴并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蘇湘利,劉健萍.消毒供應中心去污區的質量管理[J]. 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 2016, 33(6):701-702.
[2]張桂芬,黃書麗.PDCA循環管理在消毒供應中心去污區的應用[J]. 西南軍醫, 2016, 18(6):588-589
[3]李輝.精細化管理在消毒供應中心去污區的運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6,16(15).147-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