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疼痛是機體受到損傷時發(fā)生的一種不愉快的感受和情緒體驗,并伴隨現有的或潛在的組織損傷。骨科創(chuàng)傷患者,由于骨折同時伴有軟組織和神經的損傷,疼痛是最常見的主訴之一。疼痛可導致患者產生焦慮、煩躁、失眠、情緒低落、血壓升高、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變化,甚至影響了手術的預期進行和術后康復。目前醫(yī)護人員更加重視住院患者的疼痛情況,并采取了各種治療和護理措施,筆者調查了患者住院期間對疼痛服務的需求及滿意度。
關鍵詞:骨科;手術;疼痛;護理
1對象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以隨機抽樣法選擇某院骨科3個創(chuàng)傷病區(qū)的102例圍術期患者。其中男64例,女38例;年齡16-68歲,平均(36士4.7)歲。
1.2方法
1.2.1調查問卷自行設計調查問卷,由兩部分組成:(1)患者的一般情況,共8項內容,包括年齡、性別、婚姻狀況、文化程度、職業(yè)、付費方式、類似受傷經歷和住院手術經歷。(2)患者對目前疼痛護理的了解和需求,共有15項內容,包括:患者對疼痛治療的了解,疼痛知識的獲得,疼痛程度的表述,對待疼痛的態(tài)度,獲得護士幫助的情況等。
1.2.2資料收集由受過相關培訓的研究小組成員負責,在床旁協(xié)助患者填寫問卷,當場收回。共發(fā)放問卷102份,收回102份,全部有效,問卷有效回收率為100%。
1.3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12.0進行分析。一般資料、患者對疼痛護理的了解和需求采用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
2結果
2.1患者及家屬對疼痛護理的了解(1)患者對疼痛治療方法的了解情況:10.8%的患者對疼痛的治療方法很了解,50.0%的患者了解一些,21.6%的患者不太了解,17.7%的患者不了解。(2)患者對疼痛的態(tài)度:40.2%的患者疼痛時會自己盡量忍耐;55.9%的患者會告訴醫(yī)生或護士;3.9%的患者會自行服用止痛藥。(3)患者疼痛時首先傾訴對象的情況:患者疼痛時首先會告訴醫(yī)生的占23.5%,告訴護士的占51.0%,首先告訴家人的占24.5%,首先告訴朋友的占1.0%。(4)患者對使用鎮(zhèn)痛泵的認知:當醫(yī)生建議手術后使用加人嗎啡鎮(zhèn)痛泵時,52.0%的患者會接受,40.2%的患者接受但有顧慮,6.9%的患者擔心成癮而拒絕,1.0%的患者擔心影響記憶而拒絕。(5)護士對患者介紹疼痛知識情況:37.3%的患者認為護士詳細介紹了疼痛知識,49.0%的患者認為護士一般介紹了疼痛知識,3.9%的患者認為護士很少介紹疼痛知識,9.8%的患者認為護士沒有介紹疼痛知識。(6)患者獲得疼痛知識的途徑:從醫(yī)護人員那兒獲得的占77.5%,從家人那兒獲得的占9.8%,從朋友那兒獲得的占2.0%,其他的占10.8%。(7)患者認為引起疼痛的原因:18.6%的患者認為固定包扎太緊,16.7%的患者認為牽引位置不適,46.8%的患者認為患肢活動會引起疼痛,其他原因的占18.6%。
2.2患者對疼痛護理的需求(1)患者對獲得知識途徑的需求:63.7%的患者希望從醫(yī)生那兒獲得疼痛知識,32.4%的患者希望從護士那兒獲得知識,2.9%的患者希望從病友那兒獲得知識,1.0%的患者希望從家人那兒獲得疼痛知識。(2)患者對家屬了解疼痛護理知識的需求:58.8%的患者很希望護士向家屬介紹疼痛護理知識,30.4%的患者比較希望,6.9%的患者一般希望,3.9%的患者無所謂。
3討論
3.1患者對疼痛治療和護理知識的獲得與受傷及手術的經歷有關隨著受傷次數和獲得相應疼痛治療、護理的經歷增加,患者對疼痛知識的認知度也增加,包括鎮(zhèn)痛藥物尤其是嗎啡的使用、鎮(zhèn)痛栗的使用、疼痛護理的方法、疼痛程度的評估方法等。因此,護士應加強對首次住院患者的相關疼痛知識宣教。
3.2不斷提高對患者疼痛癥狀的重視程度調查結果反映出醫(yī)護人員能夠主動向患者與家屬介紹疼痛治療和護理的相關方法、知識,患者在感到疼痛時,也能夠主動向醫(yī)護人員反映,并能獲得相應的幫助。
3.3加強疼痛治療和護理知識的宣教工作有63.7%的患者認為疼痛治療的相關知識應該來自醫(yī)生,13.7%的患者沒有得到床位護士的及時介紹,反映了護士對相關疼痛宣教工作的深度、廣度和及時性仍然不夠。因此,在對護士的在職教育中,應加強對護士疼痛基礎知識及鎮(zhèn)痛方法的學習和培訓,提高護士對患者的鎮(zhèn)痛護理技能和水平,更好地為骨折疼痛患者服務。在臨床護理過程中,護士應根據患者疾病的不同階段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疼痛護理知識宣教及疼痛護理方法的指導,以提高患者的鎮(zhèn)痛效果,減輕患者的疼痛,增加舒適度。
3.4經常、及時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及護理效果患者經過固定包扎、牽引、抬高患肢、按摩腫脹患肢、給予鎮(zhèn)痛藥物等方法,仍會有疼痛與不適主訴,說明醫(yī)療護理行為與患者實際需求之間仍有距離,經常、及時地評估患者疼痛程度,了解疼痛控制的效果,才能及時調整治療、護理方法,給予患者有效的服務。
3.5 措施探討
及時解除疼痛
創(chuàng)傷性疼痛:骨折后妥善保護患部,制動肢體,減輕疼痛。炎癥性疼痛:應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有膿腫時及時切開排膿并沖洗。急性缺血性疼痛:立即除去導致缺血的原因,如去除一切外固定物及包扎過緊的敷料,解除動脈痙攣,改善組織缺血狀況。惡性腫瘤性疼痛:行手術切除腫瘤,化療、放療。神經性疼痛:針對不同病因行手術 、牽引或按摩,并輔以應用消炎藥物及理療,以消除局部組織炎癥、水腫,解除神經壓迫。
藥物鎮(zhèn)痛
非阿片制劑:阿司匹林、撲熱息痛、消炎痛等。阿片制劑:嗎啡、度冷丁、芬太尼等。采用預防性用藥、定時用藥,有效地緩解疼痛。
選擇合適的給藥途徑:口服、肌注等。
藥物治療新技術:椎管內注射鎮(zhèn)痛藥,硬膜外麻醉。
技術性鎮(zhèn)痛法
理療:冷療、熱療、冰敷、溫泉浴、微波、紅外線等。
針刺療法:中醫(yī)針灸。神經外科手術止痛:植入給藥泵、神經切除術、神經刺激術。
心理干預
為病人創(chuàng)造安靜舒適的氛圍。病房安靜、清潔,最好住單人房間,利于病人休息和睡眠,盡量減少病區(qū)的嘈雜音,因為失眠會加重病人的疼痛。看喜愛看的電視節(jié)目,聽輕音樂,轉移病人的注意力。引導病人過愉快、充實、豐富的生活,幫助病人制訂康復計劃。骨折病人病程長,有的還伴有終身的特征,把鍛煉原理告訴患者,提高其進行功能鍛煉的自覺性。教育和溝通患者的親朋好友,使其較多地體恤患者的處境,使病人保持最佳的心理狀體,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杜克,王守志.骨科護理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8,7.
[2]段磊.護理學基礎.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