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了解我市醫用輻射防護現狀,推進醫用輻射防護監測能力建設,科學實施醫療機構放射診療防護監督管理,保障從業人員及公眾的健康安全。方法 根據國家放射衛生防護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標準及自治區醫用輻射防護現場監測方案要求,采取現場問卷調查、現場放射診療設備防護與質量控制檢測及實驗室個人劑量監測相結合方式。結果 醫療單位的放射診療設備防護合格率為30% ;放射診療設備能合格率50%;防護用品的配備率為60%。結論 經兩年的監測,各監測項目的合格率普遍較低,我市迫切需要建立醫用輻射防護監測長效機制,可實現醫用輻射防護監測信息網絡直報,對加強衛生監督工作的技術支撐能力建設,共享監測信息,提高放射診療防護監管水平有積極促進作用。
關鍵詞:醫用輻射防護;監測放射診療性能
醫用輻射防護項目監測工作是在放射診療場所建立醫用輻射防護監測,通過監測掌握醫療機構放射診療工作人員及患者防護、放射診療設備安全防護管理等情況,我市根據國家衛健委、中疾控及福建對口援助監測項目工作要求,制定了計劃和方案并于 2017、2018年連續兩年組織實施,完成了醫用輻射防護監測工作任務。
1 內容和方法
研究對象 全市范圍內選擇卡若區、察雅縣、江達縣、貢覺現、芒康縣、市人民醫院、市藏醫院、民安醫院、協和醫院、卡若區日通鄉藏醫院12家(與下述表格10家監測單位,有昌都市人民醫院和日通藏醫院兩年重復監測)醫療機構為醫用輻射防護檢測,其中三級醫院4家、二級醫院2家、一級醫院2家、未評級4家。目前,昌都市的鄉鎮衛生院均未開展放射診療工作
2 結果與分析
2.1 醫療機構放射診療設備基本情況
昌都市目前共有放射診療設備105臺,其中DR 86臺,CT 9臺,CR 2臺,胃腸機3臺,X射線屏片機5臺,未發現有骨密度儀、乳腺和牙科等攝影裝置;這105臺放射診療設備實際在用33臺,封存未使用的放射診療設備72臺,實際在用率僅31.4%,其中包括DR 18臺、CT 9臺、CR 2臺、胃腸機3臺、X射線屏片機1臺。
2.2昌都市放射工作人員基本情況
昌都市放射診療機構放射工作人員調查結果顯示:實際開展放射診療工作的12家放射診療機構目前共配備放射工作人員73名占17家醫院在崗職工總數的5.7%,其中男性56名,占 76.7%,女性17名,占23.3%;放射工作人員的平均年齡為32.9歲,年齡范圍在19-68歲,平均工齡9.8年,工齡范圍在1-25年;放射工作人員的專業類別以技師為主,占67.1%,醫師占僅27.4%。
2.3昌都市放射衛生工作情況
2017年、2018年連續兩年,福建省支援我市完成12家醫療機構的醫用輻射監測網任務,共完成檢測設備18臺套,其中DR 6臺、X射線透視機3臺、CT機 6臺。在設備性能檢測中,共有6臺設備檢測合格,合格率為50%,其中DR整機合格3臺,CT整機合格4臺,X射線透視機整機合格1臺。所檢測的12臺設備的工作場所輻射水平均符合國家標準要求。同時,各放射診療設備所在場所普遍存在無動力排風裝置、機房門外無放射防護注意事項、警示標識及語句不全、機房門無閉門裝置及個人防護用品不齊全配置不齊等現象。
3 討論
昌都市轄一個區十個縣,24個鎮和118個鄉,轄區內所有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都不具備放射衛生監測、評價和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檢查、個人劑量監測與放射防護知識及有關法律法規培訓的能力,同時缺乏專職從事放射衛生的專業技術人員。從此次實際走訪調查的情況看,封存未用的設備絕大部分是其他兄弟省份援助給各縣鄉鎮衛生院的X線攝影平片機,這些機器有的已封存閑置超過十年以上,主要原因是昌都市的基層衛生院普遍缺乏醫學影像專業醫師和技師,設備基本上處在無人會用的狀態。加強放射診療設備的性能和防護檢測。根據近兩年對口援藏工作的開展,醫療衛生機構醫用輻射防護監測工作已從無到有,連續兩年監測已完成昌都市10家醫院的放射診療設備的性能和防護檢測,爭取盡快完成昌都市放射診療機構和放射診療設備的全覆蓋檢測,同時積極根據既往的檢測結果督促相關醫院落實整改,以保證放射診療設備的性能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的要求。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GBZ 128 - 2002 職業性外照射個衛生防護監測規范[S]. 北京: 中國標準出版社,2002.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GBZ 120 - 2006 臨床核醫學放射衛生防護標準[S]. 北京: 中國標準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