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研究護患溝通在婦科護理工作當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從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婦科患者當中隨機選擇80例作為研究對象,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其中對照組利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利用護患溝通,統計對比分析兩組護理滿意度與護理前后的焦慮抑郁評分情況。結果: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經過護理前,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評分未有顯著差異(P>0.05),經過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焦慮抑郁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婦科護理工作當中應用護患溝通的效果顯著,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降低患者不良情緒,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護患溝通;婦科護理;應用
護患關系即護理工作人員與患者在護理當中所形成并且建立起來的一種人際關系,直接對患者的心理以及康復進程產生了影響。護患溝通主要是護理人員在患者住院過程中進行的將患者以及家屬作為對象的溝通活動,作為建立起良好護患關系的重要方法。護患溝通不到位不但會對治療效果產生影響,而且還會增加醫療糾紛,直接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影響。有效的護患溝通有助于提高護理質量,增強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緩解患者不良情緒,是優質護理服務當中重要的內容。此次研究當中,我院在婦科護理工作的昂中增強了護患溝通,獲得了顯著的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婦科患者當中隨機選擇80例作為研究對象,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其中對照組當中年齡23-50歲,平均年齡為(28.5±4.50)歲;觀察組年齡24-51歲,平均年齡為(28.49±4.52)歲。對比兩組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Pgt;0.05)。
1.2方法
對照組利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利用護患溝通:
第一,語言性溝通。護理人員在溝通的過程中一定要擅長觀察患者的言行舉止,患者不能精準的表達出意圖時,護理人員要對事情的整個過程充分了解,保持充足的責任感。護患溝通當中要利用適當的語言,避免使用侮辱性言語,保持樂觀的心態來建立起患者的正面心理狀態。溝通當中不能過于急迫,一般要通過緩慢的交流來放松患者的心情,對患者的反應進行觀察,判斷患者的情緒、個性,保持藝術性的語言[1]獲得理想的溝通效果。
第二,非語言性溝通。護理人員要在交流當中做好傾聽[2],保持熱情的態度和微笑的表情,讓患者體會到被關注的感受,在危重患者面前表情要認真。與此同時,保持良好的儀表,采用適當的觸摸,讓患者感受到安慰、支持。此外,護患間不同的距離會出現不同的效果,要因人因時選擇溝通的距離。
1.3觀察指標
統計對比分析兩組護理滿意度與護理前后的焦慮抑郁評分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此次研究過程中,統計歸納全部選取的80例婦科患者的資料,將其輸入到計算機當中去,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來進行分析,利用百分比來表示計數資料,通過使用(x±s)來表示計量資料,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采用P<0.05來表示。
2結果
2.1護理滿意度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具體情況見表1。
2.2護理前后焦慮抑郁評分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焦慮抑郁評分具體見表2。
3討論
婦科護理當中,護理工作人員要熟練掌握好與女性患者和家屬之間的溝通技巧,關注語言以及非語言溝通的作用,在護理實踐的過程中要根據患者的本身特點展開啟發、鼓勵。護理人員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3],以人為本作為護理工作當中的核心宗旨,護理人員要按照患者所需,針對性的為患者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務。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表示,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經過護理前,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評分未有顯著差異(P>0.05),經過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焦慮抑郁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總而言之,婦科護理工作當中應用護患溝通的效果顯著,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降低患者不良情緒。
參考文獻:
[1]謝瑞峰.護患溝通在婦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大醫生,2018,3(Z1):201-202.
[2]梁彩俠,韓中國.護患溝通在護理工作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8,25(01):15-17.
[3]鄭建敏,黃一華,陳二玲.探討護患溝通在婦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2017,4(23):18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