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概述了目前臨床研究中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再狹窄的危險因素,為臨床護理及健康宣教提供依據和方向?
關鍵詞: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支架內再狹窄;危險因素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是目前治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臨床應用廣泛,其術后的遠期效果是心血管介入領域關注的重點?PCI術后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活動耐量增加),隨著新技術的開發,尤其是應用了新型藥物洗脫支架及抗血小板藥物后,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效果有了進一步提高,既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又降低了高?;颊咝募」K赖陌l生率和死亡率?其術后支架內再狹窄(instent restenosis,ISR)是影響療效及預后的主要問題?ISR 一般分為臨床再狹窄與影像學再狹窄,臨床再狹窄是指復發性心絞痛或存在心肌缺血的客觀證據?ISR 是一個復雜的病理過程,涉及諸多因素,如患者的年齡?吸煙?糖尿病?服藥情況?冠狀動脈病變特點?支架類型等,本文對ISR 主要的相關危險因素研究現狀作一綜述?
1 患者因素
1.1年齡 Kasaoko 等[4]報道,年齡每增加10 歲,ISR 的風險增加14% ~19%,可見年齡可作為影響ISR 的因素?
1.2吸煙 潘春仰等研究結果顯示,CHD 患者PCI 術后,吸煙患者中支架內再狹窄發生率較對照組高?香煙在燃燒過程中可以產生多種化合物,其主要有毒物質為尼古?。焿A)?煙焦油?一氧化碳及芳香化合物等?香煙中的尼古丁可改變血管內皮的功能,引起血管炎癥事件,可誘發直接冠狀動脈痙攣缺血,同時尼古丁還使血小板激活,纖維蛋白水平上調,增加血液黏度,動脈內皮細胞受損等,進而誘發動脈粥樣硬化和血栓形成,血液流動的速度減慢,血管管腔狹窄甚至閉塞,最終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發展?雖然吸煙導致ISR 發生率增加,但是PCI 術后患者控煙情況不容樂觀?
1.3經濟費用 患者的收入水平越低其遵醫行為越差?經濟狀況不佳的患者自行減少藥物的劑量,試圖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常導致不良反應的發生?
2 其他因素
2.1糖尿病 糖尿病是CHD 患者PCI 術后ISR 的另一個重要危險因素?糖尿病從多個方面影響PCI 術后的血管重塑?內膜過度增殖,進而引起ISR?血中葡萄糖具有使內皮細胞復制?修復能力下降的直接毒性作用;持續升高血糖導致血液黏度升高,促進血栓形成;在糖尿病發病過程中,糖基化終末產物的不斷產生?脂代謝異常相互作用會導致血管粥樣斑塊大量形成,且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水平升高也導致血管內皮損傷,多因素共同促進血管內膜異常增生,最終導致再狹窄?
2.2血管病變的長度及大小 ISR 的發生率與原血管病變大小?長度呈正相關,冠狀動脈病變程度重者?小血管病變,ISR 發生率升高?小直徑血管支架置入是支架內再狹窄危險因素?在PCI 術后愈合過程中,內膜增生可導致晚期管腔丟失,較大直徑的血管,內膜增生常不會導致管腔顯著減小;而小血管橫截面積較小,中度以上的內膜增生就導致顯著的管腔狹窄.
3 小結
ISR 是一個臨床亟待解決的問題,與諸多危險因素有關,雖然每個危險因素的影響力及機制有區別,但其基本機制是各危險因素作用于內皮細胞,導致損傷、炎性反應,進而平滑肌細胞增殖、細胞外基質過度產生,新生動脈粥樣硬化斑塊(ISNA)也參與病變過程中,最終形成ISR。ISR 可引起心肌組織長期供血不足,導致心肌細胞不可逆性損傷?一直以來都是心血管領域研究熱點,同時也是困擾PCI 治療進展的難題?ISR 的發生機制較為復雜,導致ISR 的因素很多,醫療工作者應在支架選擇及置入過程中積極控制可避免的危險因素,同時指導患者合理用藥,提高患者的依從性,術后積極地進行心臟康復,對于ISR 患者應結合實際情況選擇最佳治療策略?隨著ISR 機制的深入研究,血管內成像及材料學研究的進步,相信ISR 問題終將會得到解決,其不再成為心血管研究領域的難題?
參考文獻:
[1]MiriD,Novak,Kovacevi LM,et al. In-hospital mortality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before and after introduction of PCI in Split University Hospital Center,Croatia[J]. Coll Antorpol,2013,37(1):207.
[2]葛均波,許永健.內科學[M]. 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235.
[3]Niccoli G Montone RA,Ferrance G,et al. The evolving role of inflammatory biomakers in risk assessment after stent implantation[J]. J Am Coli Cardiol,2010,56(22):1783-1793..
[4]Kasaoko S,Tobis JM,Akiyama T,et al.Angiography and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predictors of in-stent restenosis[J].J Am Coll Cardiol,1998,32(6):1630-1635.
[5]潘春仰,邱建平,陸林,等. 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后支架內再狹窄相關因素[J]. 介入放射學雜志,2015,24(6):467-471.
[6]費建英,楊敏,裘曉蔥. 腎移植術后不遵醫行為的調查與健康教育[J]. 現代實用雜,2005,17(10):6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