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下肢靜脈曲張的發病率逐漸提升,治療方式也有所增多,傳統的治療手段已經落后,難以滿足高質量的診療需求,而微創術除可以改善下肢靜脈曲張的癥狀外,還能減小手術的創口,降低血流量,值得應用在治療工作中。針對于此,下文分析下肢靜脈曲張中微創術的應用,提出護理建議。
關鍵詞:下肢靜脈曲張;微創術;相關研究
下肢靜脈曲張通常表現為淺靜脈蚯蚓形狀走行態勢,腿部有不同程度的疲勞感、疼痛感與腫脹感,足靴部位的皮膚呈現營養性的改變,皮膚組織有萎縮癥狀、瘙癢癥狀等等,嚴重的甚至有潰瘍面,對身心健康產生影響。在治療過程中主要采用微創術治療法,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在手術前后也應該做好護理工作,加快康復速度,形成良好的護理模式。
1 下肢靜脈曲張的微創術
1.1 外科高位結扎剝脫手術
劉建勤[1]專家在研究中選擇40例下肢靜脈曲張患者,將其平均分成單純類型與外科類型的高位結扎剝脫組,在手術之后發現單純手術法的治療效果為45%,而外科手術法的治療效果為95%,但是,在術后一個月出現隱性神經受損的并發癥,因此,此類微創術不可取。
1.2 腔內射頻消融
此類方式主要應用在大隱靜脈曲張的治療領域中,使用射頻效應,促使瓣膜位置的靜脈壁組織實現膠原痙攣的目的,使得管腔體積減小,實現靜脈瓣功能恢復目的,有效的預防血流返流現象。
1.3 腔內激光切除法
周健偉[2]專家在研究中選取30例下肢靜脈曲張患者,使用腔內激光切除方式,利用波長820毫米的激光,利用直徑610 的光纖實現能量的傳導目的,使得血流呈現出沸騰的狀態,達到最終的治療目的,在治療之后的效果可達到94%,并發癥問題非常少。
1.4 激光靜脈旋切法
吳曉倩[3]專家在研究中認為此類方式屬于新興微創術式,主要于水環境、直觀條件之下,使用內窺鏡進行曲張靜脈的切除。首先采用大隱靜脈支的結扎處理方式開展工作,將其剝脫于腳踝部位,之后使用內窺鏡從創口置入,其中一個通道沿著曲張靜脈下部分的皮下組織,注射麻醉充盈液,另一個通道利用45度照明系統,提供手術的光源,使得醫療人員的皮膚投射的狀態之下,開展手術工作。
1.5 導管電凝
要求先進行曲張靜脈位置的標記,然后將套管針與電極整合,對標記區域進行電凝處理,達到閉塞的目的,通常將電凝指數設計在30W到60W之間,從內腳踝位置逐漸向上進行大隱靜脈主干的剝脫處理,一邊操作一邊使用彈力繃帶開展加壓包扎工作,并對創口縫合。
2 護理措施
2.1 心理指導法
一般情況下下肢靜脈曲張的發病位置經常暴露在外部區域,患者很容易擔心手術之后出現明顯瘢痕,尤其是女性群體,認為瘢痕過大可能會對美觀性產生影響,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因此,在日常護理工作中,必須要正確進行心理指導,在手術之前,為患者講解相關的疾病知識與手術方法,引導其全面了解到微創術的優勢,提供成功治療的案例,并告知微創術的創口很小,合理的進行護理,不會留下大疤痕,這樣不僅可以減少和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還能提升其參與治療的自信心。與此同時,邀請家屬參與到護理活動中,掌握輔助疏導的技巧,給予患者充足的關心與關系,全面提升其參與治療的依從性。
2.2 做好手術之前的檢查
在手術之前應做好各方面的檢查工作,結合手術特點與需求,正確監督心肺功能,開展肺部區域檢查工作、凝血時間檢查工作、肝臟功能檢查工作與腎臟功能檢查工作,同時要做好會陰區域的備皮或是下肢區域的備皮,需要注意的是,備皮環節不可以清洗或是擾亂曲張靜脈的走行標記,以免影響手術的合理進行。
2.3 手術之后的護理
王廣艷[4]專家在研究中提出:在手術工作完成以后,應正確的了解與觀察體征狀態,明確是否存在創口滲血的問題,要求在手術之后的三個小時之內,使用彈力繃帶開展加壓包扎工作,在沒有醫囑要求的情況下,不可以隨便的解除繃帶,以免影響術后的康復。應全面了解與觀察皮膚表面顏色狀態、溫度狀態、色澤狀態,明確是否有異常現象,并鼓勵患者盡早的下床活動與休息,預防出現深靜脈血栓的問題。在手術之后的三天之內,為預防感染問題,要求在護理工作中合理使用抗生素藥物,規避感染問題帶來的影響;在手術之后的三天之內,應遵循流食的原則,盡量食用容易消化的食物,攝入富含纖維素、維生素、蛋白質的食品,杜絕食用刺激性食物。在三天之后循序漸進的轉變成為正常飲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預防對身體健康或是創口康復產生影響。
2.4 出院后的隨訪
在出院當天應引導患者學習自我護理方式,家屬也應該積極掌握輔助護理技巧,在出院之后應充足的休息,不可以長期的站立亦或是負重行走,慢走的時間減少,活動的時候盡量穿戴彈力襪,以免病情復發。在休息的過程中,盡量采用平臥體位,下肢區域抬高15度到30度左右,加快下肢靜脈的回流速度。要求在出院之后接受護理人員的隨訪,定期到醫院中復查,如果有突發狀況,立刻到醫院檢查,以免威脅到患者的身體健康[5]。
3 討論
在下肢靜脈曲張治療的過程中,主要使用微創術醫療技術,但是,目前在微創術方面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嚴重影響著治療效果與可行性,因此,在未來發展的過程中,應遵循對癥性的原則,正確選擇手術方式,并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科學開展心理指導工作、飲食指導工作與日常生活指導工作,正確進行護理,加快康復速度,并預防復發問題或是感染并發癥問題,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護理服務。
參考文獻:
[1]劉建勤.探討腔內激光加小切口微創手術治療下肢靜脈曲張的臨床效果[J].中國保健營養,2019,29(12):70-133.
[2]周健偉.中藥預防下肢靜脈曲張微創治療術后并發癥的臨床研究[J].保健文匯,2019,23(2):65-144.
[3]吳曉倩.護理干預在原發性下肢靜脈曲張微創旋切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雙足與保健,2018,11(14):97-98.
[4]王廣艷.下肢靜脈曲張應用微創手術治療的效果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8,16(8):165-166.
[5]程雪樺,王小平.下肢靜脈曲張微創聯合術式的研究進展[J].河北醫學,2018,24(2):343-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