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品管圈活動在降低血透患者透后體重稱重缺失率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血液透析中心10名護士自愿組成品管圈,確立降低血透患者透后體重稱重缺失率活動主題,收集血液透析中心患者在品管圈活動前透后體重稱重的情況,進行現狀把握,目標設定,原因解析,制定對策并實施,同時收集品管圈活動后透后體重稱重的情況進行比較。結果 開展品管圈活動后血液透析患者透后體重稱重的依從性有所提升,透后體重稱重缺失率從76%降至26%。結論 品管圈活動降低了血透患者透后體重稱重缺失率,提高了透后體重稱重的依從性。
關鍵詞:血液透析;品管圈;透后體重
品管圈( 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 是指同一工作單位或工作性質相關聯的人員,自動自發組織起來,科學運用各種工具,持續地進行效率提升、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等業務的小組,有利于發揮每個人的創造性思維,以達到提高醫院服務質量的目的。目前品管圈越來越多地應用于護理領域,且效果顯著。維持性血液透析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療終末期腎病的方法。體重監測是提高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效果的獨立影響因素,透析間期體重增長超過干體重的5%, 會導致許多嚴重的并發癥[1]。血液透析患者水含量過多與高死亡率相關,死亡風險增加2.1倍[2-3],也因對透析治療認識不足、依從性低所造成[5]。為提高血透患者透后體重稱重依從性,準確評估透析效果,我中心成立了品管圈——“平衡圈”,在2017年4~9月期間,對我中心血液透析患者進行規范管理,設定目標值=28%[4]為合格,通過一系列的舉措,取得了初步成效。現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品管圈活動前2016年7~12月血透患者作為對照組共249人,透后未秤重人數190人;2017年4~9月,實施品管圈活動后血透患者作為實驗組,共256例,透后未稱重人數66人。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病人均有規律血液透析6個月以上。
1.2 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及主題選定 由10名護士自愿參加組成“平衡圈”,護士長擔任輔導員,1位專科護士擔任圈長,7位專科護士2位醫生1位血透工程師,通過頭腦風暴,結合上級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及圈能力,分別打分,確立“降低血透患者透后體重稱重缺失率”為本次活動主題,并每周召開圈會。
1.2.2 活動計劃擬定 確立本次活動周期為6個月,時間為2017年4~9月,按照品管圈10大步驟擬定活動計劃,繪制甘特圖[4]。
1.2.3 現況把握及目標設定 通過查檢表進行數據采集,結果顯示:截止至2016年4月,共有血透患者249人,透后未稱體重者190人,稱重缺失率76%,通過文獻查閱、問卷調查等進行問題分析,運用柏拉圖分析得出患者透后不稱體重的主要因素為:覺得不重要、不準確、不方便,根據二八原則得出目標達標率104%。根據圈能力得出目標值為28%,升幅為65.8%。
1.2.4解析 品管圈成員進行頭腦風暴,通過數據收集,查閱分析,繪制出魚骨圖,結合人機料法環,得到四點真因:a.秤重室未及時開放,下機時等待秤重人員多 b.下機時護士忙碌,無人監管 c.電子秤敏感,病人認為不準確 d.透后稱重宣教不到位。
1.2.5對策擬定 針對得出的要因,整合形成兩大對策。
1.2.5.1 制定健康宣教對策:1.對包干護士進行考核,采用健康大講堂的方式和病人及家屬互動3.每月監測查找透后未稱重患者5.醫生查房時重點關注。
1.2.5.2加強對電子秤的管理:1.定期檢測電子秤并進行校正,發生故障及時報修,并使用備用秤2.稱重室及時開放,便于提前下機病人稱重3.與病人宣教,透析卡放透析室櫥柜勿帶回,方便使用。
1.3 統計學方法 對所有收集到的資料采用χ2檢驗,P <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有形成果 通過品管圈活動后,透后體重秤重缺失率降至26%,進步率65.8%。
2.2 無形成果 全體圈員對活動前后,自身團隊精神、責任感與榮譽、活動參與度、質控工具運用以及解決問題能力進行評分,顯示提高,并繪制雷達圖。
3 結果與討論
本改善通過采用健康大講堂的形式和病人及家屬互動討論,引起重視,改善依從性。每月監測透后稱重的執行率,醫生查房重點關注。對包干護士進行培訓考核,使其重視對病人體重的管理。定期檢測電子秤并進行校正。對策實施后效果良好,護士溝通、健康教育能力提高,降低了血透患者透后體重稱重缺失率。
參考文獻:
[1]馮 勵,儀麗蕾 血液透析患者體重增長過多的健康教育[A].解放軍護理雜志,1008-9993(2006)05-0098-02.
[2]Rodriguez HJ,Domenici R,Diroll A,et al.Assessment of dry weight by monitoring changes in blood volume during hemodialysis using Crit-Line[J].idney Int,2005,68( 2):854-861.
[3]Goldstein SL,Smith CM,Currier H. Noninvasive interventions to decrease hospitalization and associated costs for pediatric patients receiving hemodialysis[J]. Am Soc Nephrol,2003,14( 8):2127-2131.
[4]中國(雙法)項目管理研究委員會著.中國項目管理知識體系.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6:245.
[5]吳靜,李小琴,吳瓊,等.伴教育對年輕血液透析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臨床醫學,2014,15( 2):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