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面二孩”一周年統計, 惠州新增近萬名孕婦,約一半為高齡產婦,惠州全市高危妊娠比例同比上升5%。孩子出現出生缺陷的機率增高,其中新生兒視網膜病變率也相應的提高,新生兒視網膜病變問題受到關注。新生兒視覺系統尚未發育完善,會受母親孕期或出生時及以后異常因素影響,引起各種眼病,若未及時發現并行干預治療,將會造成視覺發育障礙,致不可逆的視力殘疾,給患兒、家庭及社會造成巨大痛苦和負擔。因此,臨床觀察惠州市足月兒視網膜病變及預后,以便早期發現進行干預治療。
惠州市為新生兒免費進行疾病篩查普篩,早期篩查出聽力異常和遺傳代謝疾病異常的新生兒。可是,相對于視網膜病變的篩查來說并沒有相關政策要求,新生兒發育性、遺傳性眼底疾病無法早發現診斷、早診斷、早治療,早干預。
1、足月兒常規進行視網膜篩查是兒童眼病篩查
2004年衛生部頒布了《早產兒治療用氧和視網膜病變防治指南》,強調開展早產兒視網膜病變防治,提高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篩查、診斷與治療。具備診治條件的醫療機構已經為早產兒常規進行視網膜篩查。國家對于足月兒是否需要進行視網膜篩查無相關調查和規定。2013年4月我國頒布了《兒童眼及視力保健規范》,規范中指出健康兒童應當在生后28~30d進行首次眼病篩查,分別在3、6、12月齡和2、3、4、5、6歲健康檢查的同時進行階段性眼病篩查和視力檢查。因此新生兒時期的眼底篩查是兒童眼病篩查的第一步。家族性滲出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主要發病于足月兒群體,眼底特征與早產兒視網膜疾病相似,病情嚴重者在嬰兒期就喪失視功能。本研究臨床觀察同時隨訪新生兒視力,了解視網膜病變的預后情況,對高危足月兒進行視網膜病變篩查指征指出相關依據,強調為足月兒常規進行視網膜篩查的意義。
2、研究(開發)內容
研究2017年1月-2017年6月利用小兒眼科廣域成像系統RetcamⅢ 進行足月兒視網膜病變篩查的臨床觀察及預后。
將符合篩選條件的新生兒,征得新生兒家人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詳細記錄檢查前臨床資料,然后使用 RetCam Ⅲ廣角數碼眼底相機檢查,進行雙眼檢查。做好各類型視網膜異常結果的登記,利用統計學方法統計各類型異常結果的數據。
足月兒是否需要進行視網膜篩查無相關調查和規定,本研究對高危足月兒進行視網膜病變篩查指征指出相關依據,強調為足月兒常規進行視網膜篩查的意義。高危妊娠率上升,新生兒視網膜病變率提高的現狀,新生兒進行視網膜篩查是迫切性需求。足月兒常規進行視網膜篩查是推行優生優育的措施之一。
3、解決的關鍵問題
3.1足月兒是否需要進行視網膜篩查無相關調查和規定,本研究對高危足月兒進行視網膜病變篩查指征指出相關依據,強調為足月兒常規進行視網膜篩查的意義。
3.2足月兒常規進行視網膜篩查是推行優生優育的措施之一。
3.3高危妊娠率上升,新生兒視網膜病變率提高的現狀,新生兒進行視網膜篩查是迫切性需求。
4、建設指標
4.1檢查前胎齡、分娩方式、有無窒息史、母親孕期有無合并高血壓及糖尿病史、家族史、新生兒體重、性別等對足月兒視網膜病變篩查的結果有無影響及影響程度。
4.2.對每種類型的視網膜病變進行分類比較,分析視網膜出血、視網膜缺損、視神經發育不良、視網膜母細胞瘤、家族性滲出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等發生的機率、轉歸和對視力影響程度。
5、項目的實施方案
第一階段:項目前期準備階段:①各相關科室溝通交流:產科、新生兒科、兒童保健中心的溝通,向以上科室人員講解項目的實施目的和細則。
②培訓學習:學習相關項目的登記。
③項目開展物品及藥物準備工作:保證廣域成像系統RetcamⅢ視網膜篩查儀器處于備用狀態、保證開瞼器已消毒在有效使用范圍內、準備足夠的復方托吡卡胺滴眼液、鹽酸丙美卡因滴眼液、左氧氟沙星眼膏并確保在有效使用期內。
④準備項目所需用到的物品。
第二階段:具體實施階段:①篩選出符合條件的足月兒(1) 新生兒足月(胎齡≥37周)出生后2天;(2) 新生兒體重2.5kg以上;(3)軀干和肢體無明顯外觀異常的情況;(4)母親分娩年齡35周歲以下;(5)在全身狀態允許的情況的足月新生兒;(6) 征得新生兒家人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②將符合篩選條件的新生兒,詳細記錄檢查前胎齡、分娩方式、有無窒息史、母親孕期有無合并高血壓及糖尿病史、家族史、新生兒體重、性別等臨床資料。
③首先為外眼檢查,其中包括使用標準手電筒進行眼前節及瞳孔對光反射檢查。接著給嬰兒點四次 1%復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擴瞳,每次相隔 10 分鐘,瞳孔散大后,點表面麻醉藥,接下來放置無菌開瞼器進行眼底檢查,然后使用 RetCam Ⅲ廣角數碼眼底相機檢查,進行雙眼檢查,每只眼拍攝至少四張圖片。
④眼部檢查發現異常者,2-4周后復查或轉診到上級醫院眼底病???,陽性患兒詳細記錄眼底病變類型,對需治療的患兒轉上級眼底疾病專科治療,隨訪治療效果,直至眼底病變痊愈。
⑤隨訪6月齡-2歲每半年一次的自動驗光儀屈光篩查結果、有無斜視及眼部其他異常,若有陽性情況詳細記錄,最后對所有完成視力隨訪的嬰幼兒進行統計數據并分析(沒有堅持隨訪視力的嬰幼兒應除外)。
第三階段:問題匯總反饋:項目實施過程中實行持續質量改進,每兩周召開會議,討論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提出問題解決的措施。
第四階段:數據分析和整理階段:申報人1-5對收集的數據分類,進行分析。申報人6隨訪6月齡-2歲每半年一次的自動驗光儀屈光篩查結果、有無斜視及眼部其他異常,形成書面成果匯報材料。申報人7-8對數據進行進一步的分析,把視網膜病變類型歸類、總結。申報人9對整個研究每個環節提供技術指導。
6、結語
隨著醫療技術的提高,部分眼病是可以早期篩查、早期治療。新生兒視覺系統尚未發育完善,若未及時發現并行干預治療,將會造成視覺發育障礙,致不可逆的視力殘疾,給患兒、家庭及社會造成巨大痛苦和負擔。全面開放二胎政策,高危妊娠率上升,視網膜病變率也相應的提高,新生兒視網膜病變問題受到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