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臨床護理路徑標準在CT增強護理中的應用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擇取我院需予以CT增強影像學檢查的80例患者為分析的重點對象,控制時間區間2018年6月~2019年6月。參考“計算機表法”進行分組,其中基礎組(n=40例)接受常規護理,而分析組(n=40例)接受護理路徑標準相關護理內容。結果:分析組的不良事件產生率2.50%少于基礎組20.00%(P<0.05),檢查時間(16.01±3.00)min短于基礎組(17.45±3.24)min(P<0.05)。結論:在CT增強護理中引入臨床護理路徑標準,可以提高檢查安全性并改善檢查效率。
關鍵詞:臨床護理路徑標準;CT增強護理;安全性
CT是具有現代性、典范性的一種醫療設備,其進行增強護理完成檢查已經是如今疾病診斷過程中廣泛運用的一種措施,然而人,檢查是否順利或是患者是否出現不良反應均與護理水平等相關,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可以影響到CT檢查結果[1]。為此,有必要改善CT影像學檢查結果,選定我院接收需予以CT增強影像學檢查的80例患者(時間段:2018年6月~2019年6月)為分析的重點對象,其中接受護理路徑標準相關護理內容的患者效果更顯著,存在的安全性更高,詳情見:
1.資料、方法
1.1基礎資料
擇取我院需予以CT增強影像學檢查的80例患者為分析的重點對象,控制時間區間2018年6月~2019年6月。參考“計算機表法”進行分組,其中基礎組(n=40例):統計男性患者23例、女性17例,最高年齡86歲、最低15歲,中位年齡(50.4±7.4)歲;分析組(n=40例):統計男性患者22例、女性18例,最高年齡86歲、最低14歲,中位年齡(50.1±8.2)歲。每組患者基礎資料間執行t檢驗后,差異巨小(注:P>0.05)。
1.2方法
基礎組接受常規護理內容;分析組接受護理路徑標準相關護理內容,詳細見:應先組建“臨床護理路徑小組”,組內成員包含:①醫生:1名;②科室主任:1名;③護理組長:1名;④CT操作技師:2名;⑤護士:2名。然后,組員為患者或是護士制定出運用CT增強注射造影劑相應的“護理路徑表”,再由護士依照此表完成護理工作各項內容。接受CT增強影像學檢查之前,應引導患者對其護理路徑表上的內容進行閱讀、查看,讓他們掌握CT增強的實施過程,且知道CT增強之前應該做哪些準備、或是可能誘發的一系列反應等,進而更好的與操作技師、醫生等配合[2]。同時,護士需要按照患者個人情況以及護理路徑表上的步驟去核對患者信息、評估基本情況,正確構建靜脈通道,且將相關設備或是需要的藥品準備好。在具體操作的執行過程中,需加以引導,讓患者可以端正身體保持臥位去檢查,同時注意呼吸節律的控制。另外,進行檢查之前應該告訴患者們接受檢查的過程之中要將他們的肢體固定上,還會在造影劑被快速注射的時候出現發熱或是惡心跡象,這均在正常反應范圍內,但是,如果出現氣短或是心慌等等,需要馬上告訴給護士進行上報。注意注射速度的控制,按照患者個人年齡以及心肺功能相關情況去挑選耐受速度,對其接受注射之中出現的反應進行觀察,若是產生異常應該馬上停止操作給予緊急處理。結束操作之后,其患者需留在科室觀察區進行休息,大概半小時之后若沒有不適就可以離開;但是注意告訴患者離開后多喝一些水,可以促進造影劑排出體外,還要告訴他們檢查報告什么時間可以領取,在做好一項護理內容后,護士在CT增強護理的“護理路徑表”中對應記錄好信息[3]。
1.3統計學分析
80例患者護理數據以“SPSS21.0”處理,其中不良事件用%統計,并運用“卡方檢驗”;檢查時間用“均數和標準差”統計,并運用“t檢驗”。統計學方面結果呈現“P<0.05”,即為差異很大。
2.結果
2.1不良事件
分析組:不良事件產生率2.50%(1/40),其中造影劑滲漏2.50%(1/40)、護理差錯0.00%(0/40);基礎組:不良事件產生率20.00%(8/40),其中造影劑滲漏15.00%(6/40)、護理差錯5.00%(2/40)。予以統計學方面的檢驗,卡方值=6.1346、P=0.0132,差異很大。
2.2檢查時間
分析組CT增強檢查時間(16.01±3.00)min,基礎組CT增強檢查時間(17.45±3.24)min。予以統計學方面的檢驗,t=2.0625、P=0.0425,差異很大。
3.討論
實施CT增強檢查出現失敗的原因主要是注射造影劑之后,部分患者機體會形成應激反應,尤其是發熱或是惡心嘔吐等等,均會影響CT圖像質量。臨床護理路徑標準,可以針對性干預處于不同CT增強檢查階段的患者,讓他們在心理上減少壓力,控制機體出現的一些不良反應[4]。只有患者從心理以及生理上耐受程度得到改善,才能提升CT增強檢查依從性,以確保CT增強檢查的影像學結果準確度。
本次探究結果,顯示分析組的不良事件產生率2.50%<基礎組20.00%(P<0.05),檢查時間(16.01±3.00)min<基礎組(17.45±3.24)min(P<0.05);這兩項結果與孟麗娜[5]等人的探究效果相似,體現出臨床護理路徑標準應用的效果性與安全性。
綜上所述,臨床護理路徑標準應用在CT增強護理中,不僅可以降低不良事件的產生,還能減短患者檢查時間,是值得推薦的一種護理應用模式。
參考文獻:
[1]王錦蘭. 臨床護理路徑(CNP)標準在CT增強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7(26).
[2]李茂華, 李婷婷, 楊春艷. 臨床護理路徑標準在CT增強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 飲食保健, 2016, 3(19):8-9.
[3]許穎. 臨床護理路徑(CNP)標準在CT增強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6, 16(22).
[4]李偉玲. 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CT增強檢查中的效果觀察[J].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10期):232-233.
[5]孟麗娜. CT增強檢查中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效果[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7(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