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延續性護理對宮頸癌術后放化療患者的自護能力、生命質量及情緒的影響。方法:選擇我院70例宮頸癌術后放化療患者,根據護理方案不同分為觀察組35例,對照組35例。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常規護理外實施延續性護理,觀察比較2組生命質量、自護能力、情緒相關情況。結果:觀察組各項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宮頸癌術后放化療患者進行延續性護理具有顯著效果,可改善患者生命質量、提高其自護能力,提升情緒穩定性,具有推廣意義。
關鍵詞:延續性護理;宮頸癌;自護能力;生命質量;情緒
前言
近年來,宮頸癌的發病率并沒有明顯下降趨勢,發病年齡也漸趨年輕化。宮頸癌手術也成為主要的治療手段[1]。而術后并發癥以及術后放化療都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命質量。本文通過研究延續性護理,探討延續性護理對宮頸癌術后放化療患者帶來的益處,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基線資料
選取我院的宮頸癌術后放化療患者70例,所選取的時間范圍是2018.5.1日~~2019.5.1日,將這一階段的7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70例宮頸癌術后放化療患者的納入標準為:
① 均進行了宮頸癌手術且進行術后放化療的患者。
② 患者及其家屬對研究均屬于知情、配合的狀態,同意書已簽署。
老年心血管病排除標準:
① 存在其他嚴重的精神異常疾病情況的患者。
② 存在其他嚴重器質性疾病的患者。
③ 其他不能配合完成我院本次研究的患者。
70例宮頸癌術后放化療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35例、對照組35例。
觀察組——在年齡方面的統計,上限:62歲,下限29歲,平均值(44.58±6.57)歲。
對照組——在年齡方面的統計,上限:61歲,下限31歲,平均值(44.25±7.82)歲。
對比2組宮頸癌術后放化療患者的上述各項資料,P值>0.05。
1.2方法
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方案,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延續性護理,具體如下:
對患者進行出院指導,飲食方面指導其注意清淡低脂肪、低鈉鹽飲食,禁食刺激性的食物,指導患者養成良好作息,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和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在身體出現不良反應時的處理方法,可利用專門的大塊時間,全方面系統講解[2];對患者給予定期回訪記錄,詢問身體及心理變化,幫助解決患者疑問,進一步為患者講解健康知識,糾正錯誤認識;建立微信交流平臺,可以通過建群的方式,將同種類疾病患者集中在一起,相互學習、交流、互相鼓勵,在微信平臺中定期發布基本知識、講解視頻等,為患者制定相關計劃,可通過微信群計劃實施打卡形式督促患者養成良好健康習慣[3]。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2組生命質量、自護能力、SAS評分。
1.4 統計學處理
核算軟件為:SPSS 22.0版本,其中2組宮頸癌術后放化療患者的生命質量、自護能力及SAS評分使用“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達,同時將其運用t值檢驗,結果顯示為P<0.05時,說明2組宮頸癌術后放化療患者的上述指標的對比有統計學含義。
2 結果
統計學均具有意義(P<0.05)。如表1、表2:
3 討論
宮頸癌是比較常見的惡性腫瘤,通常使用外科手術的方式進行治療,而手術的有創性也會導致術后一系列的并發癥,術后的放化療也會對患者的生命質量帶來很大程度的下降。延續性護理是將在醫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的護理方式方法應用到患者出院后的生活中,通過護理人員及患者共同的努力改善不良反應,提高生活質量[4]。
本文通過對我院宮頸癌術后放化療患者進行分組對照研究發現,實施了延續性護理的觀察組,其生命質量、自護能力以及SAS焦慮指數評分均優于對照組,證明了延續性護理給患者帶來的益處,整體提高了患者生命質量,值得臨床上進一步研究推廣。
參考文獻:
[1]葉雙,楊佳欣,曹冬焱等.早期子宮頸癌患者行子宮廣泛性切除聯合陰道延長術后的生命質量和性生活狀態的評估[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4,49(8):609-615.
[2]阮利, 白雪, 伍小莉,等. 延續護理對宮頸癌放化療患者自我效能及并發癥的影響[J]. 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 2017,13(3):340-343.
[3]趙蘭君, 袁繼全, 張華萍. 延續護理對改善宮頸癌根治術后患者生活質量的作用評價[J]. 中國醫學創新, 2018, v.15;No.443(17):86-90.
[4]汪君芬, 丁海燕, 余幼芬,等. 術后針對性預防護理對宮頸癌根治手術后患者負面情緒及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J]. 現代實用醫學, 2017, 29(5):687-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