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研究整體護理模式應用于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護理中的療效。方法:在我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救治及診療的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中隨機選定56例,遵循隨機法分組,實驗組納入28例患者并展開整體護理模式,對照組納入28例患者并展開常規護理模式。結果:對比對照組,實驗組護理效果明顯改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整體護理模式應用于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護理中,可獲得滿意成效。
關鍵詞:整體護理模式;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療效
臨床常見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主要臨床癥狀表現是胸腔中央應激性疼痛,可向患者全身遷延[1]。臨床上對整體護理模式應用于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護理中的療效進行了相關分析,本文對此做如下報道。
1 資料及方法
1.1資料
在我院隨機選擇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56例,時間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均簽訂了知情同意書,28例實驗組患者,男女分別是18例及10例,年齡分布是41歲至75歲,中位年齡是59.5歲,28例對照組患者,男女分別是17例及11例,年齡分布是42歲至76歲,中位年齡是59.0歲。比較2組患者資料,可對比且P>0.05。
1.2方法
對照組納入28例患者并展開常規護理模式:護士應做好患者各項常規護理措施,包括病情監測、藥物干預、生命指標監測等,嚴格執行常規護理規程,積極落實各項護理對策。
實驗組納入28例患者并展開整體護理模式:(1)護士應詳細為患者、患者家屬講解相關疾病知識,包括發病原因、護理要點等,叮囑患者嚴格遵醫囑,指導患者、患者家屬如何處理相應意外情況,確保患者、患者家屬明了如何有效護理,防患于未然。(2)由于患者患病,加之治療后不能恢復以往心理及體力,認知病情存在偏差或者錯誤,容易合并不良情緒,包括害怕情緒、驚慌情緒、抑郁情緒等,做好患者心理健康指導工作。第一點,將患者錯誤思想觀念糾正,對年齡較大患者心理問題進行疏導,關心患者,第二點,對于醫護人員來說,利用解釋、講解、疏導等辦法,對患者負面情緒進行相應調節,利用成功案例講解、積極心理暗示,做好患者心理干預工作。(3)護士應利用溫柔的語態、美好的語言、良好的行為,取得患者信任[2],避免患者不良情緒加重,促進患者病情有效緩解。由于患者發病時間集中于6:00~12:00,護士應指導患者利用適當運動來保持清醒,確保心情快樂、開心、愉快,避免患者加重病情。(4)護士應對患者ST段、心率、血壓等情況進行嚴密觀察,同時監測患者心電圖。由于部分患者年老體弱,危險發生率較高,對于醫護人員來說,應細致呵護及觀察患者,避免意外事件發生,在患者床邊放置搶救器材,加派護士來處理相應事情,對各項指標值起伏動態進行格外關注,對醫護人員探視病房次數進行相應增加[3]。(5)護士應將患者飲食表做好,飲食原則是少油膩、低鹽低脂、易消化、高蛋白,各種纖維素及維生素需要合理攝入,養成良好飲食習慣,有利于控制患者病情,另外,護士應叮囑患者多飲水,確保患者排便習慣良好,利用腹部按摩,對患者胃腸蠕動進行有效促進,避免患者用力排便,否則可能增加患者心臟負擔。護士應指導患者合理運動,有效恢復患者各項身體機能,合理、適度運動,避免運動過量,避免不運動。
1.3統計學處理
根據SPSS 20.0軟件中相關計算方式對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X2檢驗,統計學意義存在,P<0.05。
2 結果
實驗組護理效果明顯改善,對比對照組,差異明顯(P<0.05)。
3 討論
在老年人群體中,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發病率較高,具有隱藏性,應給予患者實施準確診斷及有效治療,同時,對患者護理干預進行強化[4-5],有利于患者護理效果大大提高,基于此,臨床上提出了整體護理模式,可行性較高,價值較高。護理過程中,護士應做好患者心理、飲食、運動干預等,有利于患者病情緩解。本組實驗得出:實驗組護理效果明顯改善。
綜上,整體護理模式應用于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護理中的效果較為理想,值得臨床推薦。
參考文獻:
[1]楊連娟,劉娟.整體護理在老年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26):118-119.
[2]林薇,占婷,葉庭玉.整體護理應用于老年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護理中的意義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8,16;No.384(16):85-86.
[3]陳世紅.整體護理在老年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01):23.
[4]石柯.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護理中施行整體護理模式的療效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21):140-141.
[5]周靜. 試論整體護理在老年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J]. 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6, 10(14):23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