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肩袖損傷手術患者快速康復理念下的疼痛管理。方法:選取2016年10月-2018年12月收納治療的肩袖損傷手術患者74例進行分組,對照組35例給予常規護理,研究組39例給予快速康復理念護理,對兩組患者疼痛指數、日常生活評分以及關節活動度進行對比。結果:研究組疼痛評分為(4.01±1.05)分、對照組為(5.25±0.98)分,組間差異顯著(Plt;0.05);研究組護理前后日常生活評分分別為(8.51±0.67)分、(16.45±0.75)分,對照組分別為(8.53±0.50)分、(13.10±1.35)分,差異顯著(Plt;0.05);研究組關節活動度方面評分(136.10±2.55)分,對照組(116.59±2.64)分,組間差異顯著(Plt;0.05)。結論:針對肩袖損傷患者給予快速康復理念護理后取得良好成效,可顯著降低疼痛,提高關節活動度以及日常生活評分,臨床上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肩袖損傷;快速康復理念;疼痛管理
本文為探究分析肩袖損傷手術患者快速康復理念下的疼痛管理,選取2016年10月-2018年12月收納治療的肩袖損傷手術患者74例進行觀察,結果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0月-2018年12月收納治療的肩袖損傷手術患者74例進行分組。其中,對照組患者男23例,女12例,年齡為40-75歲,平均年齡為(62.40±3.19)歲。研究組患者男21例,女24例,年齡為39-74歲,平均年齡為(63.39±4.10)歲。 兩組患者基線資料無明顯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gt;0.05),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經臨床癥狀、體征以及MRI確診為肩袖損傷;依從性良好。排除標準:伴有嚴重的肝、心、腎疾病;精神病史;惡性腫瘤;為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主要包括冰敷肩關節、觀察體征、康復訓練以及使用頸腕帶懸吊。術后當天至第五周進行肩關節制動訓練,術后第7周實施肩關節康復訓練。研究組患者給予快速康復理念護理主要有(1)給予心理護理,患者手術前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以及恐懼等負面情緒,應告知患者治療成功案例,提高患者治療信心,做好與并發癥預防措施,同時給予患者安慰鼓勵[1]。(2)飲食護理,肩袖損傷患者需給予大量蛋白質和鈣類食物補充,飲食倡導清淡營養,禁止油膩高鹽等食物,患者術后4小時可給予流質食物,術后12小時后,根據患者情況恢復至正常飲食。(3)健康教育,針對肩袖損傷相關疾病知識加強健康教育宣講,鼓勵患者交流康復經驗,促進患者以積極樂觀態度面對后續治療,定期開展集體講座,還可發放健康宣傳修手冊[2]。(4)體位護理,術后患者無需枕頭,保持平臥姿態,6小時后可將軟枕墊于頭項,同時注意患側不可過度移動。(5)進行早期功能訓練,術后兩天即可開始肩關節制動功能訓練,專業醫生和護士對肩關節康復訓練進行指導,通過被動牽拉,肩外旋運動,棒球階梯滑車等進行輔助訓練。指導患者做肩關節擴展活動,手抗阻肩胛骨運動,姿勢訓練等。13周后開始對康復鍛煉進行加強,通過梳頭等動作調節關鍵關節靈活性和協調性,開閉鏈到啞鈴訓練等進行肌肉練習[3]。然后通過肩胛骨回收、聳肩、伸長、壓緊等進行肩胛骨穩定訓練。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疼痛指數、日常生活評分以及關節活動度進行對比。通過VASS視覺模擬疼痛評估法,對患者疼痛進行評估。使用肩關節評估法(Constant Murley)對肩關節恢復情況進行評估[4]。
1.4統計學分析
將研究所得的最后數據使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t值為計量資料,卡方為計數資料,組間差異經P值判定,以Plt;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VSAA疼痛評分對比
研究組疼痛評分為(4.01±1.05)分、對照組為(5.25±0.98)分,組間差異顯著(Plt;0.05)。
2.2生活評分對比
研究組護理前后日常生活評分分別為(8.51±0.67)分、(16.45±0.75)分,對照組分別為(8.53±0.50)分、(13.10±1.35)分,差異顯著(Plt;0.05)。
2.3關節活動度評分
研究組關節活動度方面評分(136.10±2.55)分,對照組(116.59±2.64)分,組間差異顯著(Plt;0.05)。
3 討論
肩袖損傷指的是肩關節上方以及前后的小圓肌、肩胛下肌、岡上肌、岡下肌等肌腱發生損傷。患者支點作用在肩袖損傷后出現減弱或喪失,對上臂外展功能造成嚴重影響。此類疾病通常發生于自由泳、球拍運動、棒球、仰泳等需反復外展肩關節的運動中,因此肩袖損傷主要發病人群為運動員[5]。而近些年來研究表明,中老年人群發生肩袖損傷呈逐年上升趨勢,這可能與老齡化人口加重存在一定聯系。在治療肩袖損傷臨床上通常肩關節鏡輔助治療,同時還須給予患者合理科學的護理方案,以促進患者預后康復。本文通過臨床驗證,研究組疼痛評分為(4.01±1.05)分、對照組為(5.25±0.98)分,組間差異顯著(Plt;0.05);研究組護理前日常生活評分對照組無差異(Pgt;0.05),護理后與對照組差異顯著(Plt;0.05);研究組關節活動度方面評分(136.10±2.55)分,對照組(116.59±2.64)分,組間差異顯著(Plt;0.05)。結果報告與胡文靜,古喜紅[6]等人研究結果保持類似,說明了快速康復理念的優越性。
總而言之,針對肩袖損傷患者給予快速康復理念護理后取得良好成效,可顯著降低疼痛,提高關節活動度以及日常生活評分,臨床上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黃成龍,吳華,陳剛.關節鏡下肩袖修復術后早期及延遲康復治療介入的療效比較[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5,30(03):255-259.
[2]吳劍,陳俊,劉艷西等.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關節鏡下治療肩袖損傷中的應用[J].中華關節外科雜志(電子版),2018,12(01):102-106.
[3]田昕,吳紅娟,劉時璋.全高清肩關節鏡肩袖損傷修補術后康復護理的臨床研究[J].中國數字醫學,2017,12(07):11-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