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術中應用氣壓止血帶的不良反應及護理對策。方法:選擇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80例骨科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使用氣壓止血帶止血,分析其不良反應,并制定相應的護理對策。結果:術中應用氣壓止血帶的不良反應包括止血效果不佳、肢體皮膚瘀斑或水泡、患者自覺不適、血壓下降或休克、神經損傷等。結論:術中應用氣壓止血帶的不良反應較多,需要通過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做好預防工作,以保障患者的治療效果,促進患者恢復。
關鍵詞:氣壓止血帶;不良反應;護理對策
氣壓止血帶目的是阻斷人體血液循環,使手術部位處于無血狀態,讓術者的手術視野更清晰,不但操作方便,而且能有效減少凝血、滲血、溶血等改變[1]。但是一旦沒有合理使用就會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應,輕者可通過相關措施來糾正,重者可能會造成患者殘疾,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為了減少氣壓止血帶的不當使用所帶來的不良反應,對患者采取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尤為重要,本次研究對我院收治的80例骨科手術患者進行研究,分析應用氣壓止血帶的不良反應,并制定相應的護理對策,現作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80例骨科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80例患者中男50例,女30例,年齡12~75歲,均數(38.35±8.43)歲,關節鏡手術25例,閉合性骨折33例,開放性骨折22例。納入患者均使用氣壓止血帶,并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簽訂了同意書,排除合并其他重大臟器疾病,護理依從度不高,認知功能障礙等患者。止血效果不佳3例,肢體皮膚瘀斑或水泡1例,患者自覺不適3例,血壓下降或休克1例,神經損傷1例,不良反應共計9例。
1.2方法
術前認真詢問患者年齡、現病史、既往病史等一般資料,仔細詢問患者有無嚴重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基礎疾病,評估患者全身及皮膚情況,并對患者進行術前宣教,對于存在不良情緒的患者要緩解其焦慮、緊張等負面情緒,告知其止血帶相關注意事項,囑咐患者積極配合。手術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末梢循環情況,記錄心率、血壓等生命體征,避免放氣后缺血肢體再灌注導致中心靜脈壓和動脈壓下降的情況。術后對患者皮膚有無水泡、疼痛、神經損傷等進行評估[2]。
2 不良反應及原因
2.1止血效果不佳的原因
其原因有止血帶型號選擇不當;止血帶未通氣;術者操作失誤;充氣壓力不達標;止血帶部位不當。
2.2肢體皮膚瘀斑或水泡的原因
其原因有止血帶沒有用紗布襯墊;對皮膚消毒時未將止血帶周圍的碘酒脫干凈;充氣壓力過大擠壓皮膚。
2.3血壓下降或休克的原因
其原因有止血帶松太快,血流速度加快導致回心血流量迅速減少;未及時補充血容量,機體出現代償反應,造成心率增加出現寒顫、惡心等癥狀。
2.4神經損傷的原因
其原因有綁扎位置不當;綁扎時間過長;充氣壓力過高。
3 護理對策
具體的護理對策如下:(1)使用前檢查止血帶是否漏氣,可預先充氣一半檢查是否漏氣。術前選擇合適的止血帶型號,成人下肢用大號,成人上肢和小孩下肢用中號,小孩上肢用小號。止血帶正確部位的選擇是上肢是上臂近心端三分之一處,下肢是大腿近心端二分之一處,氣囊中間一定要壓在肢體內側。(2)術前止血帶部位戴上合適的專用襯墊或裹上兩層紗布,然后用繃帶固定;消毒時碘酒不要沾的太濕,護理人員要督促醫生把碘酒脫干凈;保持肢體水平體位。(3)放血速度要大于1min,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患者血壓、心率等生命體征,并加快輸液速度,以防止血壓下降。對于兩側肢體同時手術的患者,松止血帶時應先松一側再松另一側,以防止回心血量不足引起血壓下降。(4)護理人員要準確記錄止血帶使用時間,使用時間不宜超過90min,止血帶應綁于上臂上三分之一處,下肢大腿上三分之一處。
4 結果
本組80例患者中,止血效果不佳3例,肢體皮膚瘀斑或水泡1例,患者自覺不適3例,血壓下降或休克1例,神經損傷1例,不良反應共計9例,發生率為11.25%,優良率為88.75%,效果良好。
5 討論
止血帶是手術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手段,正確使用能有效促進手術的順利進行,若使用不當可能會給患者造成一系列的并發癥[3]。本文通過查找相關文獻及臨床經驗,發現使用止血帶產生的不良反應包括止血效果不佳、肢體皮膚瘀斑或水泡、患者自覺不適、血壓下降或休克、神經損傷等,并掌握了如何護理才能達到使用止血帶的良好效果,深刻體會到有效的護理措施和科學的護理方法能很大程度上減輕患者痛苦,促進患者康復。
參考文獻:
[1]賈娜莉, 王靜, 楊玉玲, et al. 淺談術中應用氣壓止血帶的不良反應及護理對策[J]. 醫學信息, 2015(17):245-246.
[2]杜莉. 四肢手術中電腦氣壓止血帶的應用及其護理分析[J]. 東方食療與保健, 2016.
[3]董宏玉, 王莉蘋, 董樹美. 術中應用氣壓止血帶引起的不良反應及護理對策[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5, v.15(76):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