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討伽瑪刀治療顱內轉移瘤的心理干預措施及應用效果。方法:將18 例接受伽瑪刀治療的顱內轉移瘤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實驗組采用心理干預的護理方法,運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定患者的焦慮度,并觀察患者的治療效果和并發癥的發生情況。結果:實驗組的S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lt;0.05) ;同時,實驗組患者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且術后并發癥的發病率低于對照組(Plt;0.05)。結論:心理護理干預對顱內轉移瘤患者的術后恢復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伽瑪刀;顱內轉移瘤;心理護理干預
前言
顱內轉移瘤屬于全身性惡性腫瘤向遠處轉移的一部分,是醫學臨床上一種十分常見的腫瘤病種,其發病率大約占所有顱內腫瘤的百分之三點五至百分之十。鑒于腦轉移瘤的生理、病理學特點,其適用于采用伽瑪刀放射治療,伽瑪刀放射治療具有明顯的特點,能夠有效提高腦轉移瘤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6月至2019年10月在本院放射治療科接受伽瑪刀治療的顱內轉移瘤患者共18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7例,年齡22-87歲,平均年齡(42.41±11.03)歲;小學文化程度3例(16.67%),初中文化程度4例(22.22%),高中文化程度6例(33.33%),大學文化程度以上5例(27.78%)。將本研究中所選取的18例患者平均分為兩個組,分別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9例患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的差異具有可比性。
1.2顱內轉移瘤患者心理分析
經研究發現,顱內轉移瘤患者常常會出現以下心理特征:(1)消極逃避心理。許多顱內轉移瘤患者,尤其是年輕患者,當其病情被確診為顱內轉移瘤時,往往缺乏一定的心理準備,通常會表現出排斥、否定情緒,隨后會逐漸出現絕望情緒,產生消極逃避的心理現象,這種現象對于患者疾病的治療具有明顯的消極影響;(2)緊張恐懼心理。"由于大部分顱內轉移瘤患者對伽馬刀治療的了解并不充分,難以避免的會對手術的治療過程產生一定的緊張情緒[1]。除此之外,人們對疾病、疼痛以及死亡的緊張恐懼心理是在所難免的,這種心理會嚴重患者的心情,嚴重時可能還會出現心力交瘁的現象;(3)患得患失心理。一些患者可能在之前的治療過程中已經接受過化療或者開顱手術等治療方式,又由于大部分患者對伽馬刀治療的認知不足,許多患者容易產生患得患失的心理,要么對手術治療的期望過高,希望疾病痊愈的心情比較迫切;要么是對治療過程期望過低,對手術治療失去信心,認為治療過程沒有任何意義;(4)悲觀抑郁心理。當實際的手術治療過程與患者現實的期望產生一定的差距時,加上同時產生的巨額醫療費用,會給患者自身造成一定的負罪感。除此之外,一些患者手術后會發生在復發的情況或者一些患者家屬可能會對患者的真實病情有所隱瞞,這樣的過程使得患者處于一種低落和反復猜疑的心理活動中,極不利于患者的恢復[2]。
當患者處于上述這些消極的心理狀況之中時,醫護人員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對患者的這些心理狀況進行溝通、疏導,就會對患者整體的身心狀況、免疫系統以及抗癌能力等產生巨大的影響,使得患者的多種機體功能得到退化,甚至還會使患者出現一些不理智的行為,嚴重影響了手術的治療效果。
1.3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
實驗組采用心理干預的護理方法。首先,醫護人員應該通過分析、了解患者對疾病的心理認知和反應,有針對性地采取一定的措施幫助患者對該病進行全面的了解,使患者以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去應對治療過程。告誡患者要積極地與醫生家人以及護理人員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幫助患者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并積極配合醫院的治療過程。其次,在手術結束以后,醫護人員也要對患者實施人性化的護理工作[3]。一方面,醫護人員要詳細的觀測患者在手術以后的病情發生情況,對患者的身心狀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針對一些沉默或者不愛說話的患者,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要采用耐心、溫和的態度,通過鼓勵和引導等溝通技巧與患者進行良好的交流,通過這種方式對患者心理狀態以及身體情況的變化進行實時觀測。另一方面,醫護人員要主動為患者講解伽瑪刀治療的方法以及效果,盡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與患者交流,建立患者對手術過程的自信心,幫助患者克服恐懼心理。最后,護理人員要關注患者家屬的心理情緒,鼓勵、引導患者家屬對手術過程多作了解,通過影響家屬的心理情緒去幫助患者增強與疾病抗爭的信心,避免患者產生心理負擔,以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態去應對治療過程[4]。
1.4統計學方法
利用SPSS21.O軟件對本研究中所涉及到的實驗數據進行處理,其中需要用量來計算的數據資料用()來表示,選用t檢驗;需要用數來計算的數據資料用%來表示,選用X2檢驗。對本研究中兩個小組的實驗數據進行組間差異的比較,發現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gt;0.05。
1.5觀察指標
通過利用焦慮自評量表(SAS)來估測患者的焦慮情緒發生狀況,同時對患者手術后的恢復情況以及并發癥的發生情況進行觀測。
2結果
2.1兩組患者焦慮自評定量表(SAS)評分比較
護理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SAS評分分別是(37.9±1.3)、(36.3±1.4)分,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進行護理干預后,實驗組和對照組的SAS評分分別是(21.4±1.0)、(35.8±1.3)分。見表1。
2.2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對比
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且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3小結
顱內轉移瘤往往發生在四十歲至六十歲的人群中,相較而言,男性的發病機率高于女性。當全身性腫瘤患者出現顱內轉移瘤時,會給患者的生命造成巨大的威脅,故而應給予及時有效的治療。伽瑪刀放射治療具有不需開刀、不出血、痛苦小、精度高等特點,能夠有效提升腦轉移瘤患者的治療效果[5]。本文研究發現,積極的心理護理干預對患者手術后的疾病恢復具有明顯的作用,使得醫護人員能夠與患者近距離接觸、交流,全面的觀察到患者的情況,從SAS評定量表可以明顯感覺到患者情緒變化,證明了特殊心理干預在臨床實踐中的重要性。所以,運用和推廣心理護理干預,能夠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燕昆, 劉啟勇, 趙喆,等. 腦轉移瘤伽瑪刀配合全腦放療的臨床效果分析[J]. 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4,29(21):4817-4818.
[2]宋方方, SONGFangfang. 伽瑪刀治療腦轉移瘤期間護理體會[J]. 外科研究與新技術, 2016, 5(31):66-68.
[3]胡凱, 方萍, 單娟,等. 肺癌腦轉移瘤的不同伽瑪刀治療方式近期療效觀察[J]. 中華全科醫學, 2015, 13(10):1603-1605.
[4]尹俊, 張國榮, 何占彪,等. 腦干轉移瘤的伽瑪刀治療[J]. 中華神經外科雜志, 2015, 31(10):105-105.
[5]王海霞, 單國用, 劉興安,等. 伽馬刀治療多發腦轉移瘤預后的影響因素分析[J]. 現代腫瘤醫學, 2017, 25(12):1891-1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