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分析評價椎間孔鏡治療患者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早期康復護理效果。方法本次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將我科在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115例行椎間孔鏡治療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分成兩組,其中對照組57例采取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58例采取早期康復護理方法,進一步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疼痛緩解時間、平均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方面,護理前兩組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經積極護理后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臨床中,針對椎間孔鏡治療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采取早期康復護理效果顯著,可改善患者的疼痛癥狀,縮短疼痛緩解及住院時間,加快康復速度;因此,值得采納及使用。
關鍵詞:椎間孔鏡;腰椎間盤突出癥;早期康復護理;護理效果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骨科常見的一種疾病,該疾病主要由腰椎間盤病變或外傷等因素誘發。在臨床中,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主要的臨床表現為:腰部疼痛、一側下肢或雙下肢麻木及疼痛等。近年來,椎間孔鏡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常用手術輔助方法,該手術具有微創、可保護椎旁肌肉及軟組織的作用,但臨床研究表明在積極手術的基礎上需配合有效的護理方法[1]。本次重點分析評價早期康復護理方法在其中的應用效果,具體研究成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納入研究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115例,入選時間為2018年1月—12月,均行椎間孔鏡治療,均滿足各項手術指征條件,排除存在手術禁忌癥及合并其他嚴重臟器疾病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兩組,觀察組58例中,男性31例、女性27例;年齡跨度為38-62歲,年齡均值為(45.9±1.3)歲;病程為6個月-2年,平均為(1.3±0.2)年。對照組57例中,男性31例、女性26例;年齡跨度為39-61歲,年齡均值為(45.7±1.2)歲。在一般資料方面,兩組比較沒有明顯差異(P>0.05),有可比的意義。
1.2方法
本次納入研究的兩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均在椎間孔鏡輔助下行手術方法治療,為了促進患者術后康復效果,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方法,即根據骨科常規護理流程,加強對患者圍手術期的常規護理,處理好護理期間出現的問題。觀察組患者則采取早期康復護理方法,具體的內容如下:
(1)及時成立早期康復護理小組。在科室內部及時成立早期康復護理小組,小組成員包括:骨科醫師、責任護師、責任護士及其他相關護理工作人員,由小組內部成員共同討論,根據本組患者的手術情況及機體情況,制定合理、科學的早期康復護理方案。
(2)術后6h,指導患者行床上被動訓練,協助患者行仰臥位,然后指導患者實施雙下肢股前長收縮訓練、股內側收縮訓練及頸前肌群收縮訓練,每個動作每次維持3-5秒,每個動作的訓練次數需根據患者的耐受程度而定,將訓練時間維持在30分鐘左右。以脛前肌及伸拇肌訓練為例,指導并協助患者行仰臥位,然后實施足拇指及踝關節背伸練習,指導患者雙下肢進行蹬腿練習,以如同踩自行車方式的訓練動作為主,促進患者關節功能恢復。
(3)術后2d,根據患者耐受程度,適當進行腰背肌功能練習,指導患者行仰臥位,取頭部、雙肘以及雙足作為支點,確保患者腰背部處于挺直狀態,同時確保患者坐姿的舒適性,雙腿向前伸直,并將腳跟和腳趾攏合,上身保持后傾狀態,兩腿于病床平放,臀部漸漸離開床面,然后進行手臂伸直及膝部伸直訓練,此過程需盡可能確保背部處于挺直狀態當中。
(4)術后,在早期康復護理過程中,需根據患者的心理狀態,配合有效的心理護理干預,糾正患者可能存在的焦慮、急躁、抑郁等消極心理情緒,加強和患者的溝通交流,多關心、呵護、照顧患者,贏取患者信任,使患者在術后早期康復護理期間的配合度及依從性得到有效提高。
1.3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疼痛緩解時間、平均住院時間;并采取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患者護理前后的疼痛癥狀進行評分,0-10分,0代表無痛,10分代表劇痛難以忍受;評分越低,代表疼痛癥狀越輕[2]。
1.4統計學分析
本次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處理數據;涉及的疼痛緩解時間、平均住院時間及VAS評分均屬于計量數據,因此采取()表示,并用t進行檢驗;P<0.05表示兩組數據具備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疼痛緩解時間、平均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方面,護理前兩組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經積極護理后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很大程度的影響,需積極醫治。近年來,臨床研究表明基于椎間孔鏡輔助條件下實施手術具備顯著療效,主要優勢為微創,避免周圍組織受到損傷等。但同時,不少學者表示在手術期間需配合有效的護理方法。因此,本次重點提到早期康復護理方法的應用,包括:及時構建早期康復護理小組,對患者術后加強各功能康復訓練及心理康復干預等,結果顯示本次采取早期康復護理的觀察組,疼痛緩解時間、平均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采取常規護理的對照組,并且護理后觀察組V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從中可知,早期康復護理方法具備實施的科學性及有效性;這與相關學者的研究成果較為相似[3-4]。
綜上所述:在臨床中,針對椎間孔鏡治療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采取早期康復護理效果顯著,可改善患者的疼痛癥狀,縮短疼痛緩解及住院時間,加快康復速度;因此,值得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采納及使用。
參考文獻:
[1]顧文旦.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在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恢復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02):272-273.
[2]鄭孝云.快速康復護理在經皮椎間孔鏡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中的應用效果[J].中外醫療,2018,37(32):161-163.
[3]許喜筠,白秀英,胡寶山.早期康復護理對椎間孔鏡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效果的影響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8(19):172-174.
[4]楊愛玲,周云仙,龐清江,范麗霞,單亞唯,劉江濤.椎間孔鏡治療老年患者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早期康復護理效果[J].現代實用醫學,2016,28(02):26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