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聚焦心理護理模式在強迫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2017年1月—2019年4月,將74例強迫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37例(傳統護理模式);觀察組37例(聚焦心理護理模式),對比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以及生活質量。結果:對比兩組組患者HAMA、HAMD評分差異顯著(P<0.05)。對照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明顯低于觀察組(P<0.05)。結論:通過對強迫癥患者實施聚焦心理護理模式,有效改善了心理狀態,顯著提高了生活質量,臨床應用價值及臨床推廣較高。
關鍵詞:聚焦心理護理模式;強迫癥;生活質量;心理狀態
強迫癥(OCD)在臨床上屬于一種以強迫思維以及強迫行為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神經精神疾病,其特點是有意識的強迫以及反強迫同時存在,患者雖然明白這些想法或沖動來源于自身,并最大程度的進行抵抗,然而始終無法控制,二者強六的沖突使患者產生了較大的焦慮以及痛苦,從而給其生活造成了嚴重影響。當前,在治療強迫癥時,主要采用藥物治療,雖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卻不理想。據符澤娟等[1]學者研究表明,在對強迫癥患者治療的同時,通過對其實施聚焦心理護理模式,具有良好的效果。為更好的表述聚焦心理護理模式的價值,本文以我院近兩年期間收治的74例強迫癥患者為研究對象,以供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7年1月—2019年4月,將74例強迫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各37例。對照組男、女患者分別為21、16例,年齡24—71歲,平均(47.5±4.6)歲;觀察組男、女患者分別為24、13例,年齡26—71歲,平均(48.5±4.1)歲。一般資料基本均衡(P>0.05)。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傳統護理模式,其中包括注意事項、對癥治療以及日常護理等。觀察組實施聚焦心理護理模式,其內容包括:(1)營造良好的病房環境。護理人員應按照患者的喜好、心理特征營造一個溫馨的病房環境,如懸掛患者喜愛的窗簾顏色、播放患者喜愛的音樂以及視頻等,從而讓其更快的融入醫院。(2)家庭支持,配合聚焦心理護理模式。護理人員應及時做好對患者家屬特別是配偶的交流溝通工作,并讓其家屬多關心、多鼓勵患者,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從而提高患者治愈信心。(3)心理疏導。護理人員應按照患者文化程度、性格特點等情況,制定出完善的心理護理方案,并主動與患者進行詳細交流,對于患者產生的問題,應詳細的進行解答,以避免患者產生不良情緒,繼而保證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4)尊重患者流,精心護理。護理人員應定期開展健康講座、派發宣傳單以及應用新媒體宣教,通過對患者以及家屬正確講解強迫癥的相關知識,并讓其充分掌握疾病發病原因、治療方式以及護理目的等,能夠提高其對強迫癥的認知程度。
1.3觀察指標
(1)心理狀態,采用漢密爾頓焦慮(HAMA)和抑郁(HAMD)量表進行評分,評分采用百分制,分數越高代表患者的焦慮、抑郁狀態越嚴重。
(2)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SF-36)量表進行評分,其中包括4個維度,即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以及物質生活等,采用百分制評定,評分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而增加。1.4統計學方法
SPSS 21.0軟件處理相關數據,行X2或t檢驗;(P﹤0.05)顯著差異。
2.結果
2.1對比兩組患者心理狀態評分
護理前,兩組患者HAMA、HAMD評分(P>0.05);護理后,對比兩組組患者HAMA、HAMD評分差異顯著(P<0.05),表1。
2.2對比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
對比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差異顯著(P<0.05),表2。
3.討論
現階段,強迫癥被認為是諸多因素所導致的疾病,其中包括人格缺陷、精神應激以及心理因素等,臨床上由于對該病的發生原因依然尚無明確的認定,這不但加大了對強迫癥的治療難度,同時也給整個家庭帶來了加大的負擔。文獻表明[2],在對強迫癥患者治療的同時,通過實施聚焦心理護理模式,可起到較好的臨床效果。
聚焦心理護理模式在臨床上屬于一種全新的護理模式,該護理模式通過加強與患者的交流、溝通,深入貫徹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對患者疾病起到了較大的促進作用[3]。在此次研究過程中,護理人員通過構建良好的病房環境,能夠有效減少外界環境對其造成的刺激,從而為后續的治療、護理提供了前提條件。護理人員通過主動與患者進行個性化心理疏導,并對其所產生的疑問進行解答,能夠消除患者悲觀情緒,提高戰勝疾病的信心,樹立良好的心理狀態,從而提高了患者對工作的依從性[4]。護理人員通過對患者定期進行健康知識宣講,能夠提高讓患者及其家屬對疾病認知程度,有效緩解了緊張的護患關系,減少了醫療糾紛的發生。結果顯示,對比兩組組患者HAMA、HAMD評分差異顯著(P<0.05)。對比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差異顯著(P<0.05)。說明將聚焦心理護理模式應用于強迫癥患者護理中有價值,獲得了人們的廣泛認可。
綜上所述,通過對強迫癥患者實施聚焦心理護理模式,有效改善了心理狀態,顯著提高了生活質量,臨床應用價值及臨床推廣較高。
參考文獻:
[1]符澤娟, 謝海玲. 認知行為干預療法對改善強迫癥患者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的效果評價[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6, 20(8):17-20.
[2]于妍, 杜啟峰, 李水洪,等. 動力性心理治療合并帕羅西汀對強迫癥患者療效及防御機制的影響[J]. 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 2015, 24(6):509-512.
[3]韓曉鵬, 喻廉, 徐俊健,等. 生物反饋聯合序貫性心理治療對改善強迫癥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研究[J]. 國際精神病學雜志, 2016(6):1005-1007.
[4]楊笑, 劉冰楠, 劉思奇,等. 行為矯治與心理干預對微創術后強迫癥患者康復效果影響[J]. 臨床軍醫雜志, 2017, 45(11):1202-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