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討并分析中醫護理干預對腦梗死患者運動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于我院收治的100例腦梗死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0例。予以對照組基礎護理模式,觀察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之上聯合進行中醫護理干預,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的運動功能以及生活質量改善情況。結果:經對比,觀察組在進行中醫護理干預后肢體運動功能評分與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lt;0.05)。結論:在對腦梗死患者進行常規護理的同時聯合中醫護理干預能夠起到改善腦梗死患者運動功能的作用,同時也能夠提高其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中進行推廣應用。
關鍵詞:中醫護理干預;腦梗死;生活質量;運動功能
腦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又稱缺血性腦卒中,是一種在臨床中極為多見的神經系統疾病[1]。在中醫學當中,又將腦梗死稱之為卒中或中風。因腦梗的致殘率高,且腦梗死存活者病情的復發率也較高,據相關統計,在腦梗死存活者當中,60%~80%的患者均有著一定的殘疾情況[2]。這不僅嚴重的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也為患者家屬帶來極大的經濟負擔與痛苦。因此,對腦梗死患者采取及時有效康復期護理措施有著重大的意義[3]。本研究為分析中醫護理干預對腦梗死患者運動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作用,選取了2018年5月~2019年5月于我院收治的100例腦梗死患者,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對對照組,并對觀察組的50例患者進行了中醫護理干預,現將結果作出如下報告。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100例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隨機的方式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0例。其中,觀察組患者男29例,女21例;年齡55~87歲,平均(68.72±4.91)歲;對照組患者男30例,女20例;年齡56~88歲,平均(69,84±3.75)歲。以上兩組患者資料均衡可比,且均符合腦梗死相關診斷標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予以對照組患者包括心理護理、飲食護理、生活護理等一系列常規護理方法,指導患者進行患肢康復功能鍛煉,并積極進行并發癥的預防工作。觀察組患者則在這些基礎之上聯合進行中醫護理干預,其具體為:(1)穴位按摩法:通過對患者的足三里穴、三陰交穴、昆侖穴、合谷穴等穴位進行按摩,1次/d、30min/次;以患肢穴位為起點,采用由輕至重的方式,逐漸擴散至其它穴位。在按摩開始前直到患者保持正確體位,按摩時隨時詢問患者的感受,并保證按摩的力度與時間保持在患者的耐受范圍之內,在穴位按摩結束后指導患者進行患肢關節功能鍛煉。(2)情志護理法:通過對患者進行情緒疏導,使用音樂或聽取患者傾訴的方式,解除患者體內的郁結之氣,保證患者的身心健康。另外,護理人員可根據患者的情緒實施差異化的情志護理措施,結合穴位按壓的方式,充分舒緩患者的情志,以達到治療的目的。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如下指標:(1)運動功能:使用FMA評定量表對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進行評分,FMA評定量表滿分為100分,分數越高代表患者運動功能越好;(2)生活自理能力:使用BI評定量表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進行評分,BI評定量表滿分為100分,分數越高則代表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建立Excel數據表格,使用SPSS24.0對所有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使用()及四位分數M(QR)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則使用(n,%)表示,行X2檢驗,若P<0.05則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者Fugl-Meyer(FMA)評分對比
經比較,觀察組患者在經中醫護理干預后,FMA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Barthel(BI)評分對比
經比較,觀察組患者在經中醫護理干預后,BI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2。
3.討論:
腦梗死是因腦供血不足而引發的腦組織缺血及缺氧性壞死,其病死率、致殘率、復發率極高。根據相關研究統計:在腦梗死存活患者當中,有60%~80%的患者仍遺留有不同程度的殘疾,大大降低了患者的運動能力并導致患者的生活質量受到了嚴重的影響[4]。尤其是近幾年,隨著我國老年人的不斷增加,使得腦梗死的患者也在隨之逐漸增多。因此,如何提高腦梗死患者的康復率、降低致殘率的同時提高患者的運動能力以及生活質量成為了當前醫學界的研究熱點。而中醫護理是一種以中醫理論作為基礎的護理模式,其可以對患者的生理與心理進行雙重調理,同時對患者的康復起到促進作用[5]。在本次研究中,在對觀察組患者進行了中醫護理干預之后,觀察組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評分與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這進一步表明了中醫護理干預對改善腦梗死患者運動功能以及生活質量的重要價值。
綜上所述,中醫護理干預能夠在提高腦梗死患者運動功能的同時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預后效果,有著顯著的臨床價值,值得在臨床中進行實踐與推廣。
參考文獻:
[1]史曉紅.中醫護理干預對腦梗死患者運動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9,23(3):402-403.
[2]相秀鳳.中醫特色護理對腦梗死康復期患者運動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響[J].基層醫學論壇,2018,22(36):5184-5185.
[3]謝淑梅.中醫護理干預對腦梗死患者運動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醫臨床研究,2017,9(18):37-39.
[4]尹苗苗,姚婕,朱楠, 等.中醫康復護理對腦梗死患者功能康復效果的影響[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8,25(9):25-27.
[5]梁帶香.健康信念理論結合中醫特色康復護理對腦梗死恢復期患者的影響[J].護理管理雜志,2016,16(8):553-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