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心理護理對自然流產產婦的心理狀態及生命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婦產科收治的自然流產產婦95例,通過隨機分組將所有的患者分組為常規護理組(n=47例)和心理護理組(n=48例),并對比和分析兩組產婦護理后心理狀態及生命質量的改善情況。結果:焦慮量評分和生命質量評分的比較方面,心理護理組的焦慮量評分(23.15±1.18)分顯著低于常規護理組的焦慮量評分(30.88±2.47)分,而生活質量的改善效果則顯著優于常規護理組,兩組患者之間的差異較大,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自然流產的產婦實施心理護理,有利于緩解產婦的焦慮癥狀和促進其生命質量的提升,護理效果顯著。
關鍵詞:心理護理;自然流產產婦;護理效果
自然流產是妊娠期女性在妊娠階段因為諸多因素的影響而產生的一種較為常見的并發癥,需要結合產婦自身的實際情況做好護理方面的工作[1]。為此我院婦產科將收治的95例自然流產產婦作為研究對象,進行了護理研究方案的制定,制定的護理措施主要內容包含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于2018年8月份至2019年3月份選取我院婦產科收治的95例自然流產產婦,將其分組為常規護理組(n=47例)和心理護理組(n=48例)。其中常規護理組產婦年齡23-34歲,均值為(28.41±1.38)歲。孕周7-14周,平均孕周(10.26±3.37)周。另一組心理護理組產婦年齡24-33歲,均值為(28.29±1.17)歲。孕周8-13周,平均孕周(10.35±2.86)周。兩組產婦年齡、孕周等一般資料的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護理方法
常規護理組:實時監測產婦的生命體征,并根據產婦的監測結果給予針對性的措施進行問題的解決。心理護理組:(1)健康教育:自然流產的產婦被送至醫院之后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向其講解自然流產的相關知識,比如自然流產產生的原因以及對自身的危害性,同時向其講解流產后需要實施的治療手段,并給予其相應的鼓勵,以提升其疾病問題改善的信心。(2)心理護理:產婦出現了自然流產方面的問題之后,會導致自身悲傷、抑郁、焦慮,甚至創傷后應激障礙等問題的出現,嚴重影響其疾病問題的改善。為此護理人員應當積極與產婦進行溝通交流,引導其將自身內心的真情實感講述出來,并結合產婦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心理問題的評估,進而將暗示、轉移、分散注意力等方法運用其中,以促進其心理壓力得到有效的緩解。
1.3觀察指標
分析和對比兩組產婦護理前后心理狀態及生命質量的改善情況。其中使用焦慮自評量表對患者進行心理方面的評分,焦慮量評分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0分,患者精神狀態評分越低,越表明患者精神問題得到改善。同時使用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簡表對兩組患者進行生命質量的評分,滿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表明患者的生存質量越得到改善。
1.4統計學分析
數據分析使用SPSS24.0統計軟件包,計量資料使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和2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的意義。
2.結果
焦慮量評分和生命質量評分的比較方面,心理護理組的評分均顯著優于常規護理組,兩組患者之間的差異較大,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3.討論
自然流產會導致產婦表現出悲傷、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甚至出現創傷后應激障礙,不利于自身生命質量的提升[2]。而對其實施心理方面的護理,向其講解與自然流產有關知識,并將溝通交流的方式運用其中,不僅有利于幫助產婦充分了解自身的疾病,同時也有利于讓其投入到疾病問題的改善過程中,對于產婦身心健康問題的改善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3]。
結合研究,心理護理在自然流產產婦中的運用,產婦生活質量和心理健康問題的改善效果顯著優于使用常規護理措施接受護理的患者(P<0.05)。以此表明,要想促進產婦身心健康問題的改善,需要對其實施心理護理措施。
總而言之,對自然流產的產婦實施心理護理,有利于緩解產婦的焦慮癥狀和促進其生命質量的提升,護理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李風愛, 李桂梅, 王增秀,等. 心理干預對自然流產患者生活質量影響的研究[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5, 31(1):102.
[2]陸敬巧. 輔助生殖技術中自然流產的處理[J]. 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 2017, 9(1):12-15.
[3]郝佳慧. 心理護理對自然流產產婦的心理狀態及生命質量的影響[J]. 世界睡眠醫學雜志, 2018,5(6):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