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且分析在優質護理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100例心力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患者隨機劃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給予常規護理的同時實施優質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和生活質量。結果:對照組護理滿意度(60%)顯著低于觀察組(8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護理前兩者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無顯著的差異,護理后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顯著低于觀察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lt;0.05。結論:將優質護理在心力衰竭患者中應用,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幫助患者減少心臟病發的次數,提升患者的護理效果,值得在臨床領域積極推廣及應用。
關鍵詞:優質護理;心力衰竭患者;效果
在臨床上心力衰竭是一種常見的心臟病,其致病原因關鍵在于心臟病影響其心排血量,導致其減少,靜脈血液存在淤積的情況,動脈供血不夠,使得心臟循環不正常。一般來說,心力衰竭患者發病相當急,病情發展快速。若不能對心力衰竭患者及時采取相應的護理策略,容易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根據調查資料顯示,針對心力衰竭患者采取優質護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水平。本研究抽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優質護理措施,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抽取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100例心力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患者隨機劃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組50例[1]。對照組患者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齡55-67歲,平均年齡(52.4±4.8)歲,病程1-13年,平均病程(5.7±1.8)年;觀察組患者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齡53-69歲,平均年齡(51.6±4.2)歲,病程2-15年,平均病程(6.1±2.3)年;并發情況:高血壓性心臟病16例,冠心病22例,擴張型心肌病12例。對比兩組患者年齡、性病以及病程等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護理內容主要包括用藥指導、監測患者血壓、心率等生命體征。
觀察組給予常規護理的同時實施優質護理,護理內容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
1.2.1心理護理
因為心力衰竭患者疾病的病程相當長、治療費用很高等等,而且患者必須要多次住院,此類型疾病患者多數都是老年人,很少理解這種疾病的有關知識,所以在長時間的治療中很有可能產生不良得到情緒,比如:抑郁情緒以及焦慮情緒等等[2]。因此,作為護理人員,在護理心力衰竭患者時必須要采用相互交流的方法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了解患者的內心想法,而且結合每個患者的心理問題制定相應的護理方法,這樣可以幫助患者建立抵抗疾病的信心。
1.2.2飲食護理
患者飲食不能過于辛辣刺激,最好以易消化、清淡的食物為主,而且必須要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則,盡可能進食辦理時或者流質的食物,每天飲食的次數控制在5-7次之間,而且也不要進食富含鹽的食物,鹽中的鈉離子容易影響患者的身體內分泌,進而導致患者病情加重。
1.2.3健康指導
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及其家屬實施用藥指導,包括所有藥物的副作用以及名稱等額定,而且對每個患者采取適合的用藥指導方法[3]。并且需要告知患者用藥時的有關注意事項以及服用藥物有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等等,使患者在用藥過程中發現不良反映后必須要及時到就近的醫院進行診治,讓患者盡量不要產生緊張的心態,在平時的生活中多次鹽量少的食物,切忌抽煙喝酒,在身體條件允許的基礎上可以鼓勵患者做一些運動,然而不能運動量偏大。同時,要求患者盡量防止出現交叉感染的情況。
1.3療效判定標準
使用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質量評定標準評定患者的生活質量,為患者打分,主要劃分成四項,一是社會限制,二是體力限制,三是癥狀,四是情緒功能,患者得分越低,說明生活質量越高,相反,說明生活質量越低。
1.4統計學方式
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11.0處理分析收集的臨床數據,用率表示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分別進行t檢驗和X2檢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lt;0.05。
2.結果
2.1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對照組非常滿意5例、基本滿意25例、不滿意20例,護理滿意度是60%;觀察組非常滿意18例、基本滿意22例、不滿意10例,護理滿意度是80%。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顯著低于觀察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lt;0.05。
2.2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
護理前,兩組患者社會限制分別是5.27±0.56和5.31±0.53,體力限制分別是13.28±6.47和13.45±6.28,癥狀分別是10.47±3.16和11.29±3.24,情緒功能分別是13.27±6.17和13.63±5.92,護理前兩者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無顯著的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gt;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社會限制分別是5.16±0.72和4.37±0.26,體力限制分別是12.56±4.47和8.13±3.28,癥狀分別是10.24±4.22和6.35±1.27,情緒功能分別是12.34±5.28和5.72±3.67,護理后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顯著低于觀察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lt;0.05。
3.討論
心理衰竭疾病屬于一種心血管疾病,容易使患者致死。一旦心力衰竭急性發作,就會改變及其收縮以及舒張功能,往往會導致患者出現嚴重的后果,比如:呼吸不順暢以及水腫等等。優質護理相對于常規護理而言,其是一種全新的護理模式,結合患者的實際病情制定護理措施,有利于患者康復。而在心力衰竭患者中應用優質護理,可以大大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照組護理滿意度(60%)顯著低于觀察組(8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護理前兩者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無顯著的差異,護理后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顯著低于觀察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lt;0.05。
綜上所述,將優質護理應用于心理衰竭患者中,可以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劉俊霞.優質護理用于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13):109+112.
[2]玉南叫.優質護理在心力衰竭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16(04):73-75.
[3]吳春蘭.優質護理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療效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11):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