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階梯式早期下床活動應用在重癥患者中與腸內營養耐受性的相關性。方法:需選取2018年3月-2019年5月我科收治并進行早期腸內營養的80例重癥患者作為本次研究活動的觀察對象,以隨機數字表法為分組依據,設置對照組(40例,進行常規功能鍛煉)與實驗組(40例,進行階梯式早期下床活動),比較兩組的目標喂養量時間、導管意外事件、腸內營養不耐受情況。結果:(1)實驗組所需目標喂養量時間少于對照組,Plt;0.05;(2)實驗組導管意外事件發生率(7.50%)高于對照組(5.00%),但兩組無明顯差異,Pgt;0.05;(3)對照組與實驗組在腹瀉、誤吸、嘔吐發生率方面無明顯差異(Pgt;0.05),在腸內營養中斷方面存在顯著差異(Plt;0.05)。結論:對重癥患者展開階梯式早期下床活動,達到目標喂養量的時間較少,并能增強腸內營養耐受性,安全可行,值得推廣。
關鍵詞:重癥;階梯式早期下床活動;腸內營養耐受性;相關性
重癥患者也即病情變化快、存在器官功能衰竭、病情危重、有生命危險、需要接受臟器支持治療的患者。以往臨床護理觀念認為重癥患者應長期臥床,而近年來的醫學研究表明,需要讓患者實施早期活動,以改善腸內營養不耐受情況。本文分析了階梯式早期下床活動應用在重癥患者中與腸內營養耐受性的相關性,現將研究內容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需選取2018年3月-2019年5月收治并進行早期腸內營養的80例重癥患者作為本次研究活動的觀察對象,以隨機數字表法為分組依據,設置對照組(40例)與實驗組(40例)。對照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44-68歲,平均年齡(55.4±2.1)歲;實驗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齡45-69歲,平均年齡(57.2±2.5)歲。納入標準:全部患者在知情的前提下自愿參與研究;排除標準:①出血傾向需制動;②溝通障礙。對照組與實驗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不存在顯著差異,Pgt;0.05,因此可分組研究。
1.2方法
可為對照組實施常規功能鍛煉,即每日實施兩次內外旋、內收外展、前屈后伸等肢體被動運動,一次20min。
可為實驗組進行階梯式早期下床活動:(1)第1d:協助坐起并坐于床沿,雙腳接觸地面,保持5-10min;(2)第2d:可于床沿坐5min后,結合耐受度決定是否轉移到輪椅;(3)第3-5d:坐于床沿5min,再于輪椅坐5min,床邊站立1-3min(每日增加1min);(4)第6d:若患者可于床邊站立5min,可在醫護人員協助下用助行器行走;(5)第7d:結合病情與循序漸進原則,逐漸延長行走時間與站立時間,預期目標為行走與站立時間累積為15min。
1.3觀察指標
(1)目標喂養量時間:始于實施腸內營養,終于熱量達到104.6kJ·kg-1·d-1[1];(2)導管意外事件:包括動靜脈導管、尿管、胃管、氣管等的意外脫管;(3)腸內營養不耐受情況:包括:腹瀉、誤吸、嘔吐、腸內營養中斷。
1.4統計學方法
需借助SPSS23.0統計學軟件處理本次研究活動中產生的觀察數據,其中目標喂養量時間可用(x±s)表示,行t檢驗,而導管意外事件、腸內營養不耐受情況可用n/%表示,行x2檢驗,Plt;0.05代表有對比意義。
2 結果
2.1分析目標喂養量時間、導管意外事件
(1)實驗組所需目標喂養量時間少于對照組,Plt;0.05;(2)實驗組導管意外事件發生率(7.50%)高于對照組(5.00%),但兩組無明顯差異,Pgt;0.05(具體內容見表1)。
2.2分析腸內營養不耐受情況
對照組與實驗組在腹瀉、誤吸、嘔吐發生率方面無明顯差異(Pgt;0.05),在腸內營養中斷方面存在顯著差異(Plt;0.05)(具體內容見表2)。
3 討論
以往臨床中對于重癥患者主要采取鎮靜與制動管理[2],尤其是機械通氣患者需限制肢體活動,但是伴隨著重癥醫學研究的深入,當前愈加強調重癥患者早期下床活動問題。
本次研究表明,與常規功能鍛煉相較而言,重癥患者更適宜于采用階梯式早期下床活動,主要表現在:(1)兩組導管意外事件發生率無明顯差異(Pgt;0.05),提示階梯式早期下床活動在循序漸進原則指導下展開,可行且安全;(2)實驗組所需目標喂養量時間少于對照組(Plt;0.05),且實驗組的腸內營養中斷率(0.00%)低于對照組(15.00%)(Plt;0.05),重癥患者具有分解代謝大于合成代謝的特點[3],所以易出現喂養不耐受,而階梯式早期下床活動有助于改善腸麻痹,增加新陳代謝速率,預防腹脹,使胃腸功能盡快恢復,所以有助于腸內營養吸收,最短時間內達到目標喂養量,改善營養狀況,縮短康復進程;(3)對照組與實驗組在腹瀉、誤吸、嘔吐發生率方面無明顯差異(Pgt;0.05),但從具體研究結果來看,進行階梯式早期下床活動可降低腹瀉、誤吸、嘔吐發生概率。
綜上所述,為重癥患者提供階梯式早期下床活動,兼具安全性與可靠性,并且有助于增強腸內營養耐受性,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宮雪梅,葉向紅,薛陽陽,等.重癥患者早期腸內營養耐受性評估及管理方案的構建[J].中華護理雜志,2019,54(04):490-494.
[2]易瑜華.集束化策略在改善重癥患者早期腸內營養耐受性中的效果[J].甘肅醫藥,2018,37(12):1142-1144.
[3]曹嵐,葉向紅,張麗娜,等.重癥患者階梯式早期下床活動與腸內營養耐受性相關性研究[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8,34(9):648-651.